9月26日晚,第八屆雲南省科協學術年會楚雄州彝繡文化創意產業成果展“中國彝鄉 楚雄彝繡”在楚雄滇菌王大酒店舉行。來自楚雄州各縣市112套精美絕倫的彝族服飾登臺亮相,向與會代表展示楚雄彝繡的千年魅力。

彝族,一個把自己的文化穿戴在身上的民族,多姿多彩的彝族服飾展示着古老的民族文化,述說着悠悠的歷史歲月。在浪漫的櫻花樹下,模特們身着不同的彝族服飾登臺,或明豔或低沉、或精巧或粗獷、或靈動或端莊,在場觀衆紛紛掏出手機記錄下這美妙的時刻。

設計巧妙,做工精良,圖案紋飾融入了大量彝族創世史詩文化符號的姚安馬遊羅羅支系青年女裝;以馬纓花爲主圖案紋飾構思精巧的武定納蘇支系服飾;就地取材、實用大方、造型別致的楚雄彝族羅羅支系羊皮褂服飾……

一件件寫滿故事的彝族服飾彷彿在向我們訴說着遠古的記憶和美好的願景。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的需求,繡女和設計師們利用彝族服飾上的刺繡紋樣,開發出上千種滿足人們生活所需的日用品和藝術品。除了傳統服飾的展示,現場還展示了彝繡文化創意產品,如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創意禮服、面料密集而纖細,柔軟厚實的刺繡筆記本、把手工刺繡融入時尚中刺繡包等諸多創意產品,讓人應接不暇。在成果展示現場,傳承人們還向與會代表展示了彝繡剪、畫、扎流蘇、火草布製作、刺繡等技能。

彝繡是彝族婦女的傳統手工技藝,是深受彝族羣衆喜愛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着上千年曆史。近年來,在楚雄州各級黨委政府的積極扶持下,一根繡花針,不僅實現古老文化和藝術的傳承,也讓5萬多名彝族繡女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幸福之路。

楚雄州彝繡協會會長畢從秀在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楚雄州彝繡協會成立至今,剛好十年。在這十年間,彝繡協會帶領許多貧困婦女走上了脫貧致富路。目前楚雄州共有繡女5萬餘人、彝繡協會57個、彝繡企業400餘家。接下來,彝繡協會還要繼續帶領全州400多家企業、5萬多繡女進一步提升技藝,創新繡品,共同打造“中國彝鄉 楚雄彝繡”這個品牌,把彝繡產品打造爲繡女家庭脫貧致富的朝陽產業。

近年來,楚雄州以“中國彝鄉 楚雄彝繡”爲主題,組織多形式、高層次、組合式宣傳活動,楚雄彝繡服飾直至走上國際T臺“走秀”演出、亮相16屆東盟華商會等重要活動,彝山“閨秀”越來越靚麗奪目。

楚雄州科協黨組書記、主席包繼文接受採訪時表示:彝繡作爲一門流傳了千年的技藝,有着深厚的彝族文化底蘊。通過這幾年依託協會帶動基地的產業模式發展,彝繡產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在創新發展方面。一路走來,我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迎來了彝繡產業發展明媚的春天。借這個契機,我們要繼續把彝繡推薦出去,讓更多彝繡產品遠銷海內外,從而帶動更多的老百姓脫貧致富。(記者 趙 敏 攝影報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