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國兩會,學前教育持續引發會內會外熱議。幼教人普遍關注的編制、待遇、民辦園發展等問題,這次兩會期間,一一得到了相關回應。

問題一

民辦園發展前景到底如何?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幼兒園,只要符合安全標準、收費合理、家長放心,政府都要支持。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北海幼兒園園長柳茹認爲,政府工作報告的這一提法,表明政府將更加公平地對待公辦園和民辦園,這對各級各類幼兒園,尤其是民辦幼兒園舉辦者,無疑是一顆定心丸。

二孩政策全面落地後,我國公辦幼兒園數量總體不足,再加上老百姓對幼兒教育,也有一定的差異化需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公辦民辦園齊發展”,所釋放出的信號非常明確,這有助於民辦園舉辦者,提振信心,提高辦學積極性,從而構建起適應我國現階段國情的學前教育發展格局。

與此同時,政府工作報告還對幼兒園提出了基本要求——符合安全標準、收費合理、家長放心。這三條標準,也將成爲未來衡量幼兒園發展的基本“門檻“。

問題二

幼師編制、待遇問題何解?

近年來,如何解決幼師編制不足,以及同酬不同酬問題,成了學前教育領域的熱點與難點話題。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做客中國教育報刊社“兩會E政錄”,專門探討了這些話題。

朱永新認爲,在現有的框架內解決教師的編制問題難度非常之大,特別是學前教師,缺編非常嚴重因此,他認爲一定要跳出編制思考教師隊伍建設問題。

爲此,他提出兩條解決思路,第一是用同工同酬的辦法解決教師編制問題。如果能使非在編教師與在編教師的待遇沒有任何差別,這時編制問題就不是很突出了。錢的問題比編制的問題更關鍵。

第二是突破編制,用創新的思維去破解問題。現在已經到了一個購買公共服務的時代。也就是說,未來的教師一部分是有編制的,一部分完全通過政府採購方式解決編制問題。

朱永新認爲,教育部門還要爲教師定編提供更寬鬆合理,構建有利於教師隊伍成長的編制體系。

問題三

學前教育立法,重點“立”什麼?

針對目前我國學前教育領域學前教育立法空白的現狀,近幾年來,呼籲《學前教育法》儘快出臺的聲音越來越高漲。

2017年與2018年,關於學前教育法立法問題,被連續兩年寫進教育部年度工作要點。

2017年12月,廣受關注的學前教育立法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或年度立法計劃,進入全國人大立法視野。

去年,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將實行七大舉措改善學前教育,其中就包括會同有關部門抓緊起草學前教育法。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北師大教育學部教授龐麗娟提出,要加快推進我國的學前教育立法進程,着力補上學前教育這塊短板。

她建議,我國的學前教育立法,應堅持公益與普惠、政府主導、改革與創新、公平與均衡的理念。把立法的重點一方面放在明確學前教育性質和定位、職責及分工協調機制、管理體制與機構、督導評估與問責制度、財政投入體制和運行保障機制上;另一方面應放在確立以公辦園、公辦性質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爲主體並多元共同發展的辦園體制、明確學前教師的身份地位等基本權益與保障,以及建立優先保障貧困地區和弱勢羣體的學前教育扶助制度上。

問題四

入園難入園貴問題究竟啥時候能解決?

爲儘快實現2020年,我國學前教育入園率達到85%的目標,繼去年兩會期間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又重審這一主題。這表明了政府切實關注民生,全力解決老百姓“入園難”“入園貴”問題的決心。

3月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時表示,“一老一小”問題是最大的最生,今後3到5年,將實現幼兒園學位能力全覆蓋,其中普惠性幼兒園佔比達到80%以上。

連維良介紹,政府在保好基本、兜住底線的基礎上,要大力支持非基本養老育幼服務多元化發展,努力滿足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示範性幼兒園和托育機構的比例大幅度提升。在能力佈局上,要加大對貧困地區、邊遠農村的傾斜支持,消除服務盲區。要更多地發揮社區作用,引導優質養老育幼服務機構進社區。

星我們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內容來自網絡,因無法覈實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