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0月份,嬰幼兒配方奶粉註冊新政落地已過一年,市場現已感受到“擠出”作用,國內奶粉市場需求向大品牌集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渠道對大品牌來說顯得更加珍貴。

但隨着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大品牌想方設法拉攏渠道。“竄貨”成爲嬰幼兒奶粉市場談“竄”色變的大難題,也更考驗一個企業的管理能力。

飛鶴面對竄貨投訴置若罔聞,擴張過快埋下隱憂?

飛鶴經銷商投訴渠道竄貨,廠家置若罔聞

說起竄貨,無數經銷商都是咬牙切齒,都能舉出很多例子說明自己受到竄貨的傷害。近日,就有媒體報道,飛鶴代理商怒斥飛鶴銷售渠道出現竄貨的問題,但廠家對旗下代理的權益商置若罔聞的情況。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是飛鶴廠家縱容竄貨商的存在?還是背後另有隱情呢?知食君搜索相關網站發現這樣一個帖子:

飛鶴面對竄貨投訴置若罔聞,擴張過快埋下隱憂?

據帖子描述的情況,該投訴人做飛鶴的代理商一年多,但這期間發現市場竄貨猖狂,於是該代理商嘗試與廠家聯繫處理竄貨事情,去年10月份在飛鶴審計部門戰姓人員和郭姓經理的同意下收回市場竄貨,當時承諾有多少竄貨就收多少,並再三保證可以處理。

但由於擔心貨物不處理,該代理商只收了10件,並在第一時間把物流碼上報給飛鶴廠家人員,使用郵箱上報給區域和總部的審計部門,而後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處理中,不僅沒有做到及時處理,還被無理由在合同未到期的情況下取消經銷資格。

飛鶴面對竄貨投訴置若罔聞,擴張過快埋下隱憂?

該代理商還怒斥,甚至在市場交接時,飛鶴一而再,再而三的傷害經銷商利益。2018年3月8日,交接竄貨事宜,按照之前溝通按電腦小票零售價格收回,但要求扣除廠家的促銷活動,要求按買五送一交接,零售商送的實物不認。

隨着雙方交接事宜談崩,投訴人代收的外地竄貨以及市場保證金3萬元及賬戶餘款直到今日還未得到妥善處理。無奈之下該代理商只好求助媒體曝光。

飛鶴面對竄貨投訴置若罔聞,擴張過快埋下隱憂?

有業內人士指出,奶粉新政約束了許多高利潤的雜牌產品,卻也推動了代理商環節的價值提升,因爲廠家要依靠代理商才能在區域市場做出足夠多的銷量。但市場中的流通貨市場容量巨大,爲了完成銷售任務,市場人員總會採取非正常手段做市場。這種藉機騙取代理商的行爲,實在違背商業合作的誠信原則,也不符合正常的商業規則。

正是在這種時候,品牌商更應該介入進行利益調配,維護正常市場秩序的同時,也可以避免其他代理商效仿,擴大“自相殘殺”的影響,傷害到各方合作伙伴的利益。但飛鶴卻選擇對此置若罔聞,對渠道上的漏洞置之不理,實在讓人摸不着頭腦!

不顧管理,盲目擴張

那麼飛鶴究竟在幹什麼呢?知食君發現,飛鶴恐怕是在絞盡腦汁希望在其他方面上下功夫獲得商業利益。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去年12月份,飛鶴花費2800萬美金收購美國營養保健品企業VITAMIN WORLD(維他命世界)。此外,飛鶴還申請在香港IPO,募資海外建廠,走上快速擴張道路。

飛鶴面對竄貨投訴置若罔聞,擴張過快埋下隱憂?

只是如此快速的擴張,也容易產生不利的局面。

據知食君瞭解,數年前,飛鶴就曾因爲擴張過快,導致利潤下滑,與紅極杉資本的對賭失敗,不得不出售資產籌建資金贖回股權。當時媒體報道,飛鶴由於擴張速度過快,管理存在漏洞,以及乳品行業的競爭激烈,加上消費者對國產奶粉信心缺失,國產奶粉產業發展受阻,所以飛鶴業績下滑,對賭失利。

俗話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國產乳粉品牌回溫中,企業實現高質量增長的核心應該在於“連住利益、鎖住管理”的模式。但這位縱橫幾十年的奶粉巨頭,卻只顧自己,在關鍵時刻傷害合作伙伴利益,一旦負面影響擴大,即使能得到資本的幫助,恐怕也只是給自己埋雷,前進之路也會增加許多不必要的曲折坎坷!

飛鶴面對竄貨投訴置若罔聞,擴張過快埋下隱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