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喜扇,四季皆宜,春執扇以愛百花,夏執扇以消塵濾,秋執扇以悲落葉,冬執扇而懷冰雪,此扇非扇,不亦爲知己者乎。

7月25日,浙江省博物館將呈現館藏“明清扇面展”,展覽從館藏書畫作品中,選出明清扇面160餘件(組)。展期恰逢杭城夏日,酷暑中與“涼友”相對,清風彷彿,安頓下身心,從寸尺之間進入到前人的生命時空中去。

文人墨客之所以愛扇,除卻引風納涼的功用之外,更因其形制玲瓏素淡,可隨身把玩。偶乘一時之興會,於扇上題詩作畫,抒懷託意,既能自賞,亦可爲友人往來贈答,以存彼此嘉誼。

明,王寵,《行書扇頁》

中國扇子歷史悠久,據載舜帝時就有“五明扇”。因材料、工藝、功能、審美的變化,而衍生出各種形制的扇子:有“需他人持之,立張擁身”的長柄儀仗扇,有“引秋生手裏,藏月入懷中”的白羽扇,有“輪如明月盡,羅似薄雲穿”的絹扇,有“傾心曾向日,在手幸搖風”的蒲葵扇,還有“數摺聚清風,一捻生秋意”的摺扇等。

明,錢穀,《玉女潭扇頁》

書畫入扇,始於魏晉,興於宋代,盛於明清。隋唐時,團扇盛行,至於宋代,扇上書畫已爲雅事。明永樂帝喜摺扇卷舒之便,命大量製作,詩賦題扇,遍賜羣臣。從此,制扇業快速發展,其中蘇杭工匠制扇大方雅緻、質量優乘,尤受文士青睞。明清時期,書扇畫扇之風極盛。

清,鄭燮,《行書扇頁》

清 髡殘《山水扇頁》

書畫扇面主要有兩種形制:一爲紈扇,亦稱團扇;二爲摺扇。因其尺幅特殊,在章法、筆墨、設色上獨具一格。爲了善存與珍藏,明代以前的書畫扇面大多被裝裱成扇頁,現今以成扇形式留存下來的扇面多爲清代、近現代作品。

清,費以耕,《仕女團扇》

清,項穆之,《燕子桃柳扇頁》

據瞭解,此次展覽從浙江省博物館館藏書畫作品中,選出明清扇面160餘件(組):明人扇面中分爲“自適其志”、“與物有宜”兩個單元;清人扇面中分爲“書盡清涼意”、“咫尺無涯際”、“取象有風神”、“舒捲自隨意”四個單元。

展期恰逢杭城夏日,酷暑中與“涼友”相對,清風彷彿,安頓下身心,從寸尺之間進入到前人的生命時空中去。

展覽海報

展覽將在浙博武林館區三樓書畫廳展示,將展至10月7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