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历经万难,在元末乱世里建立明朝。他惩处贪官,关心民生,是难得的好帝王。但朱元璋做错了一件事情,让朱允炆乃至后来的明朝帝王都为之头疼,那就是分封藩王。朱元璋用了全部心血培养的太子朱标,但朱标没有熬过他的父亲。无奈之下,朱元璋晚年重新培养孙子朱允炆继位,朱元璋死前,朱允炆问了他7个字,朱元璋欲言又止。

朱元璋交代后事,朱允炆问了他7个字,朱元璋呆若木鸡

朱元璋是一个有深谋远虑的帝王,他称帝后,定了很多规矩,也想了很多办法让明朝长治久安。他把自己的儿孙们的辈分都定好了,又分封了24个儿子和一个侄孙为藩王。朱元璋认为,天下太大,明朝最大威胁有两个,一是外地侵入,二是内臣篡权。他把儿子们封出去,驻守在全国各个要塞,当外敌侵入时,儿子们挥兵抵御外敌。当有内臣篡权是,在外的儿子们又可以入京勤王,不管天下怎么乱,都是朱家的。朱元璋谓之:万年大计。

朱元璋交代后事,朱允炆问了他7个字,朱元璋呆若木鸡

其实,朱元璋虽然学问不高,但他还是知道历史的,也知道汉朝的七国之乱。他不是没想过藩王势大对明朝君王集权的威胁。他的最重要目的是,天下要姓朱。为此,当时有个官员名叫叶伯巨,极力反对分藩,他知道朱元璋性格刚猛,他把家人藏了起来,然后上书劝谏朱元璋,并且把历朝历代藩王造反的例子都说了一遍。朱元璋非常生气,把他打入天牢,赐死狱中。其他反对者看到这样的结果,纷纷称赞封藩制度,不敢再触霉头。

朱元璋交代后事,朱允炆问了他7个字,朱元璋呆若木鸡

朱标的去世,对老朱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再加上他年近七旬,想立孙子朱允炆继位,他对儿子们有过担忧,他曾派人去查各个藩王的动向。而他的这些儿子们,听说大哥去世,在这种关键时刻,都非常“乖巧”,再加上朱元璋你年迈,无心再作大的动作,所以藩王的事情,他就一直坚持了下去。他一门心思放在教育朱允炆身上,希望这个孙子,能够带领大明江山,再次腾飞。

朱元璋交代后事,朱允炆问了他7个字,朱元璋呆若木鸡

朱元璋临死前,曾交代很多事情给朱允炆,当时在场的只有三个人,除了老朱和朱允炆,还有驸马梅殷,他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大臣,也是朱允炆的姑父。朱元璋在谈到藩王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朕以御虏付诸王,虏不靖,诸王御之!”意思是说,我把打击边境贼寇的任务,交给了各位藩王,如果边境不稳,让藩王去御敌。

朱元璋交代后事,朱允炆问了他7个字,朱元璋呆若木鸡

朱允炆其实早有削藩之意,只是爷爷年迈,他不忍心提这个事情,但聊到这个话题,朱允炆顺势问了7个字:“诸王不靖,孰御之?”当时驸马梅殷吓得脸色苍白,悄悄退了几步。只见朱元璋呆若木鸡,脸色非常难看,欲言又止。他把万里河山交给了朱允炆,但他到了这个年岁,只能希望儿子们能够安分守己,不要和孙子为难。而朱允炆看到爷爷有如此难堪,便也不忍心再问,把话题岔开,开始聊以仁德治理天下的事情。

朱元璋交代后事,朱允炆问了他7个字,朱元璋呆若木鸡

小编认为:朱元璋和朱允炆的这场对话,双方都有不忍。爷爷不忍让“仁厚纯孝”的孙子面临诸王之乱,但又不忍动自己的儿子们,只能听天由命。而孙子不忍让爷爷揪心,所以这个话题就没有再聊。但朱元璋去世后,他们不愿面对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朱允炆坚持削藩,朱棣被逼“靖难”,天下仍旧姓朱,但这是朱元璋想看到的吗?

朱元璋交代后事,朱允炆问了他7个字,朱元璋呆若木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