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並不是罕見疾病,主要是因爲胚胎髮育時期由於心臟及大血管形成障礙或發育異常而引起的解剖結構異常或出生後因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造成。據估計,我國每年新增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爲15萬~20萬。

先心病的臨牀症狀主要取決於畸形的大小和複雜程度,嚴重複雜的畸形在出生後不久就可能出現嚴重的症狀,甚至危及生命。簡單的畸形如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隨着疾病的發展,症狀會逐漸出現,最終損害心臟功能。

孩子不明原因胸悶,警惕患有“先心病”

近日,我們科室收治了一位7歲左右的房間隔缺損男性患者,成功行介入封堵術治療,最終康復出院。

該男孩近來發現活動後輕度的胸悶不適,父母就帶他到我們醫院來檢查,經過仔細的體格檢查,發現心臟聽診區有很明顯的收縮期雜音。憑藉多年的臨牀經驗,我們初步判斷該患者爲房間隔缺損(先天性心臟病的一種)。

入院後患者的心臟彩超結果證實了我們的診斷,提示:1.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繼發孔,中央型,約10mm);2.三尖瓣少量反流;3.右心增大。

由於沒有先心病的家族史,家屬難以相信這個7歲的小孩會患有先心病。於是,我們仔細向患者父母講解了該病。

房間隔缺損是臨牀上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畸形,通俗講就是: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間有一個洞,左心泵向全身的血液就有一部分分流到了右心,導致肺循環血液增加,患者可表現出生長發育落後、反覆呼吸道感染等症狀,並且出現心臟增大、肺動脈高壓、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

房間隔缺損可單獨發生,也可與其他類型的心血管畸形並存,女性多見,男女之比約1:2。理論上,3歲以後的房間隔缺損不可能自然閉合,需要藉助經導管封堵術或外科手術進行治療。

未手術的房間隔缺損病人其自然病程與缺損的類型、分流量大小及是否合併其他類型的心臟畸形相關,一般可存活至成年,30歲以後,肺動脈壓和肺血管阻力隨年齡進行性增高,40歲以後死亡率增至約每年6%,病人多死於充血性心力衰竭。

該患者爲典型的房間隔缺損,已經引起心臟結構改變並出現相關的臨牀症狀,已經達到了內科介入封堵的適應證。於是我們給患者及家屬講明瞭病情,建議積極行介入封堵治療。

我們儘快爲患者行介入治療,成功爲患者置入一枚18mm的房缺封堵傘。術後患者胸悶症狀消失,聽診心臟雜音也徹底消失,患者及家屬非常高興,非常感謝我們。

“亡羊補牢,爲時未晚”。這個孩子是幸運的,但是我國有很多先心患者,由於未得到合理的治療而造成了病情的加重。

如果有先天性心臟病家族史,或者孩子發生不明原因的胸悶,請引起足夠的重視,帶您的孩子到醫院來做一做檢查,看看是否患有先心病,不要等到不可挽回的時候,悔之晚矣!

專家簡介孩子不明原因胸悶,警惕患有“先心病”

李凌,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二級教授,主任醫師。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心導管室主任,國家心血管病專業質控中心冠心病工作組專家,衛生部介入培訓基地主任,內科醫學部副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全國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康復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河南省心血管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控制吸菸協會心血管疾病防治控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專家理事。擔任《實用心血管疾病藥物治療學》主編,《診斷學》及《臨牀新藥精匯》副主編。1984年河南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掌握國內外先進的診斷和治療技術及相關學科的專業理論,熟練進行心血管疾病的診斷、鑑別診斷、搶救和治療,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肺栓塞、心力衰竭、高血壓病、心肌病、風溼性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先後獲得“中青年優秀骨幹教師”、“優秀科主任”、“河南省優秀醫師獎”等榮譽。2012年榮獲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原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的“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2015年被評爲“全國醫德標兵”、 “優秀紅十字醫療專家志願者”、“中原健康好衛士”稱號。2017年榮獲中國首屆“白求恩式好醫生”榮譽稱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