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04:對於久治不愈的胃痛,其疼痛的範圍常會發散而且波及於胸、背部,於空腹時疼痛加劇,尤其是半夜時更加明顯並且呈持續性,此時的腹部全部軟弱,無壓痛而可觸及臍上的悸動者,桂枝人蔘湯的使用往往可以令人會有柳暗花明的感覺,有時對於出現頭痛而且惡寒且大便不通者,上方再加芍藥、附子和茯苓當然爲最佳的選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57:小柴胡湯去人蔘、大棗,加枳實、桔梗、蔞仁,名柴胡枳桔湯,可以用於肺膿腫而用三物白散治療之後的鞏固療效,在此基礎上再加葶藶子,可以增強排痰的效果。

"\u003Cdiv\u003E\u003Ch1 class=\"ql-align-center\"\u003E碎金錄續 河南南陽經方中醫王曉軍輯\u003C\u002Fh1\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01:涼膈散+桔梗、荊芥治療咽痛、涎嗽;+半夏、生薑治療咳嗽嘔吐;+歸芍生地治療衄血;+滑石、茯苓治療淋證;+川芎、石膏、防風治療風熱頭眩;+荊防葛芎、赤芍、桔梗治療酒毒;+菖蒲、遠志名轉舌膏,治心熱內蘊;+青黛、藍根名活命金丹,治肝經風熱;合清熱地黃湯+丹蔘、鉤藤治療熱性中風而頭痛煩躁、言語及肢體障礙而且便祕者;合白虎湯可以治療火喘;合四物湯去川芎加桃仁、丹皮、石膏、玄蔘、枇杷葉、蒼朮、皁角刺治療青年痤瘡而爲\u003Cspan\u003E實熱\u003C\u002Fspan\u003E者;\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7ec45e15-7aac-40fe-92ac-75384b40a306\"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770\" alt=\"河南南陽經方中醫王曉軍醫生臨牀處方加減分享\"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102:對於甲亢性凸眼,伴有胸悶不適、動悸眩暈、咽堵耳鳴,腹診時心窩部略有脹滿,臍上動悸而胃部振水音明顯者,用半夏厚朴湯合桂甘龍牡湯治療,可獲得滿意的療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03:出現腹瀉發熱時,有葛根湯、葛根芩連湯和桂枝人蔘湯證,通過判斷患者身體狀態的虛實就可以作出上述方藥的鑑別和取捨決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04:對於久治不愈的胃痛,其疼痛的範圍常會發散而且波及於胸、背部,於空腹時疼痛加劇,尤其是半夜時更加明顯並且呈持續性,此時的腹部全部軟弱,無壓痛而可觸及臍上的悸動者,桂枝人蔘湯的使用往往可以令人會有柳暗花明的感覺,有時對於出現頭痛而且惡寒且大便不通者,上方再加芍藥、附子和茯苓當然爲最佳的選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05:在耳閉耳聾看似小柴胡湯證者之中,實際上還可能會有大建中湯證的存在,須加以注意。而對耳鳴者使用大承氣湯時,仍然要重視對於患者脈診和腹部的診察,據臨牀觀察大建中湯證較多見於身體肥胖,但是血色不佳、面色晦暗而心情鬱悶,意欲淡漠,腹大而鬆軟無力而且有明顯的冷感者,服用此方後就會獲得非常明顯的改善乃至痊癒;大建中湯證的脈診表現多爲遲弱或者沉弱,舌淡而多溼潤,無口渴,有時候會有陣發性的腹痛,其疼痛的範圍會向上下左右移動和放射、蔓延,痛劇時還可向上攻衝至胸部,甚至有時還會導致嘔吐的發生,特別是以受寒時會引起腹痛的發作,雖然有時也會出現便祕,但是這種便祕如果使用瀉藥,則會引起難以忍受的腹痛,因爲這種類型的便祕是由於胃腸功能的減退、遲鈍亦即中醫學所說的寒的狀態,從而導致局部的血液循環不良和供血不足,而這種情況的便祕卻又正是寒涼性質的通瀉方藥的使用\u003Cspan\u003E禁忌證\u003C\u002Fspan\u003E,此時只能夠使用溫熱性質的方藥如人蔘湯及大建中湯等恢復和改善了局部的血供及循環,方可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06:大建中湯證具有特異性的腹證,診斷並不困難,但是我們在臨牀實際當中運用本方時,也不能只是注意或者太過刻板的注重這個腹證,因爲很多時候和場合之下並不會見到此種所謂的特異性腹證,而卻可以通過對本方方證的其他方證證據鏈及對整體病理生理態勢的把握來使用;例如大塚敬節先生曾用大建中湯治療腎結石引起的劇烈腹痛時以疝氣疼痛爲目標而投用,其時腸管的蠕動並不明顯;因爲當時患者的腹部充滿了氣體而膨膨作脹,所以是無法清楚觀察腸道蠕動的真實情況的;另外還曾經用該方用於劇烈的腹痛不止而迅速治癒了因闌尾炎而導致的侷限性腹膜炎的患者,當時該患者的體溫是在38度以上,服用該方後,從患者的肛門排出了大量惡臭的膿液,然後病情就很快的緩解和康復了;況且即使出現了腸管的蠕動不安,亦即所謂的出見有頭足者的腹證時,也並非是大建中湯證所獨有的方證表現,還可見於小建中湯、人蔘湯、真武湯和旋覆代赭湯等方證當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07:口舌乾燥而不欲飲水,只是用來潤口,同時手足煩熱者,爲地黃劑的使用指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08:四逆湯的用方指徵一般爲面色蒼白、惡寒、脈沉遲而微、手足厥冷,或腹瀉、尿澄清如水狀,但是與此相反,也有用於面紅赤、體溫上升、脈浮遲而微.手足無厥冷、甚至會手足煩熱、無腹瀉等情況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09:補中益氣湯+芍藥、茯苓,即等於合方四君、逍遙散之意,實爲妙不可言的變化.其應用目標是:腹部無彈力,脈大弱,食慾不佳或無食慾及低熱;而補中益氣湯證則是以小柴胡湯證的胸脅苦滿、寒熱往來之輕證,腹軟脈弱易疲勞,食慾減退、精神不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其目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10:對於妊娠咳嗽,麥門冬湯多有良好療效。而溫膽湯、茯苓杏仁甘草湯加味方、苓甘姜味辛夏仁湯等均有效果,須注意鑑別使用;麥門冬湯對於咽喉乾燥導致的失音亦有佳效;另外對於頭面烘熱及咽喉部的自覺狹窄感亦有捷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11:河北劉保和先生的驗方化瘀靈,乃由葉天士的辛潤通絡法化裁而來,其方藥組成爲:旋覆花、當歸、茜草、桃仁、鬱金、澤蘭、柏子仁七味,本方的使用指徵是:(1)臍上水分穴壓痛明顯;(2)脈沉澀;(3)所患諸瘂常在休息時加重,活動後減輕,尤以周身沉重,難以轉側,手足憋脹表現較爲突出。(4)疼痛多爲侷限性而非瀰漫性,腹部多爲深壓痛,而胸、腰背部則多爲敲擊痛;本方證多見於久病不愈的患者,初起雖屬實證,但是病久則或可兼虛,故在用化瘀靈方治療一段時間後,當可視具體情況適當配合以補益方藥,但是不可以加入化瘀靈方中使用,而當以早晚分服或者聯合方組的方法予以配合運用,方爲上策;本方用於治療頑固性呃逆時可加半夏、杏仁各10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12:茵陳蒿湯雖然一般被認爲是用來治療黃疸的主方,但該方實際上是應用於古人所謂“瘀熱在裏”狀態的方劑,以口渴、小便不利、尿色赤褐、便祕、胸內苦悶和腹部膨滿爲指徵,而並不是以是否有黃疸的出現爲指歸;臨牀經驗證明,對於多種治療無效的頑固性子宮出血而因如上所述的裏有瘀熱而應用後獲得良效;對於由於維生素B1缺乏引發的腳氣病導致局部的腫脹發熱者亦獲速效;對於反覆發作的重度蕁麻疹,腹診心窩部脹滿而略有抵抗且有便祕溲赤者,用茵陳蒿湯原方即可收到滿意的療效;縱使應用本方來治療黃疸時,但一般來說是用於急性期,而服用該方症狀獲得緩解後,即可考慮接用茵陳五苓散予以跟進;而在用茵陳蒿湯治療蕁麻疹,當症狀獲得緩解或者消失但爲了鞏固療效或者防止復發時,則可以考慮用十敗湯予以跟進,當然,有時也可以將十敗湯與茵陳蒿湯合方使用,當然根據臨牀經驗常規的會再加入薏仁和連翹以期增強療效;只不過是有些患者腹診並無壓痛及或並無明顯的便祕時,可以去掉茵陳蒿湯方中的大黃而只是選用茵陳、梔子二味,這個其實正是所謂的方證對應和絲絲入扣的選方用藥思路和手法,亦正其是經方醫學的無窮魅力的基始座標和我們經方疾醫的終極追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13:大黃附子湯與附子瀉心湯等同爲溫下劑(溫熱性質而且又有攻瀉療效的方劑),仲景原文是將該方運用於“脅下偏痛”者,而在臨牀當中,常將之引伸應用於身體偏側的不定部位的疼痛如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療效殊覺滿意;如將大黃附子湯再合方芍藥甘草湯叫做芍甘黃辛附湯,用於治療坐骨神經痛和膽石症的絞痛,而黃煋教授在治療膽石痛時,則有將大黃附子湯與大柴胡湯與小陷胸湯方中聯合應用而獲良效的經驗;而大塚敬節在治療膽石證絞痛常規使用大柴胡湯無效後,徑直單獨投用了大黃附子湯原方,令人感嘆的是:該患者服用該方後僅僅五分鐘其痛即定,繼續服用後疼痛就消失了!於是大塚敬節深有感觸而且意味深長的說道:即使是同一個患者患了同樣的疾病,也有時宜用寒下劑,有時宜用溫下劑,任何時候都必須充分辨證而再來決定所要使用的方藥;大黃附更有意思的是:當用大黃、石子湯在用於膽石證的疼痛時,一般來說其腹診往往無明顯的胸脅苦滿,全腹軟而甚至凹陷,腹直肌並無拘攣但是又見便祕或便質較硬,脈沉小而無舌苔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膏等寒涼性質的藥物與附子、細辛等溫熱性質的藥物這種看起來似乎頗爲矛盾的配伍時,反而具有治療和動搖那些頑固不化性病症的丶力量,經常用於治療那些跨寒聯熱、糾結錯雜難以治癒的疾病而獲佳績,此即所謂打破常規治療思維的用藥方法,也正是唐代孫思邈所總結出的“反、激、逆必、從”的方藥配伍運用手法的理論淵源之所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14:祜斑八珍湯:八珍湯+白芷、白鮮皮、地膚子、制首烏;也可以用逍遙散+菟絲子、制首烏、白芷、白鮮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15:白虎人蔘湯與白虎湯一樣多用於急性疾患,在慢性疾患時的應用機會較少,在這一點上類似於四逆湯;然而從目前的臨牀實際來看,以上的觀點卻又並不盡然,比如原南陽有將石䯧、黃連運用於常規方法無效的眩暈患者,所以大塚敬節根據這個經驗用白虎湯加黃連治療一例經過多次診治均無療效的眩暈患者,從這個案例讓我們再次的感受到學習和借鑑前輩以及同道的經驗是何等的重要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16:木防己湯的應用指徵爲心下痞堅(痞塞而硬)、小便不利、浮腫等,<金匱要略>木防己湯條稱脈沉緊,但是我們在實際臨證之時沒有必要拘泥此點;該方對於由於心內膜炎發展爲瓣膜疾病並且失去代償時,其表現爲仰臥時的呼吸困難,喉中痰鳴、全身浮腫以下半身爲甚,肺水腫而且肝臟腫大,體溫升高,口渴欲飲而食慾全無,採取木防己湯治療三天突然發生大量吐血後,病情迅速好轉,續服原方而竟至痊癒;對於每當夜間發作的的呼吸困難,多見於心源性哮喘,此時投予木防己湯加蘇子、桑皮、生薑,即可以很快的使病情得到緩解和控制;然而對於合併有二尖瓣關閉不全的表現者,如坐位比平臥位感覺舒適,無食慾而咽喉有痰梗阻不適時,需要配合洋地黃製劑則可以使療效倍增而且快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17:桂枝茯苓丸可以用於闌尾炎、睾丸炎、痔瘡、溼疹、蕁麻疹等諸多病症的治療,但均須以瘀血爲使用指徵;本方加大黃可以治療坐骨神經痛,其應用指徵爲左下腹肌肉緊張、左髂骨窩附近壓痛;當用本方用於子宮發育不良所致的月經不調、帶下和下腹痛時,往往還伴見肩凝、頭痛、腰足冷和大便硬等一系列的症狀表現,上述的所有症狀卻均指向一個共同的病理生理態勢,那就是局部乃至整體的血循環不良和障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18:牡丹皮、桃仁、冬瓜子各一克,一仁二克,此方乃大黃牡丹皮湯去硝黃而加一仁而成,用於具有大黃牡丹皮湯的腹證但是身體瘦弱並且大便通暢的腎結石高熱疼痛的患者,藥後二週即可以排出結石而竟獲痊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19:症狀是一個符號系統,產生意義的並是症狀本身,而是症狀的組合關係,即方證證據鏈;經方醫學不是把方證作爲一個孤立靜止的單位,它不僅注意方證結構中的層次比較,而且注意方證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賴的關係,更爲重視方證是一個子系統的存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20:麻、杏、草作爲方基,+桂枝爲麻黃湯;+石膏爲麻杏甘石湯;+苡仁爲麻杏苡甘湯;+陳皮、柴胡、蘇葉、厚㭂爲神祕湯;+陳皮、蘇子、桑皮、赤苓爲華蓋散;+蘇子、桑皮、黃芩、半夏、冬花、白果爲定喘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21:溼疣外洗驗方:虎杖、膽草、大黃、紫草、莪術、石榴皮各30克,枯礬、赤芍各20克,水煎放溫後擦洗疣體,每次20分鐘,日二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22:痿症方乃四物湯合四妙散去川芎、一仁加黃芪、知母、杜仲而成;而加味四物湯則爲四物湯+生脈飲+三妙散+黃連、知母、杜仲而成,此方滋血生津、且可清解溼熱,用於治療痿症且手足麻痹者,原治諸痿,四肢軟弱,不能舉動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23:產後缺乳實證三方:一爲葛根湯=麻黃人+寒(或無熱)者;二爲解鬱除煩湯=柴胡+半夏+熱;三爲四溫陷合劑=柴胡+半夏+痰熱;虛證方:一爲六君子湯=食慾不振+疲勞+痰飲;二爲八珍湯=氣血不足或者十全大補湯=氣血不足+疲勞畏寒;以上三方在運用時均要加入露蜂房以增效;三爲柴胡桂枝幹薑湯=柴胡人+桂枝證+乾薑證或者=虛柴胡體質+上熱中痞下寒者;半虛半實的中間型用芎歸調血飲加露蜂房即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24:清燥救肺湯加五味子治療燥熱喘咳;射干麻黃湯合生脈飲治療寒喘而體弱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25:治療高血脂症用大柴胡湯加山楂、澤瀉、蒲黃效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26:三仁湯+銀花、連翹治療急性蕁麻疹瘙癢而舌苔白膩者效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27:久瀉而倦怠眩暈、頭重腳輕,又見舌苔厚膩粘濁、脘悶納呆,方用三仁湯+黃芪、紅參、蒼朮、防風;當溼熱鬱結,舌苔厚膩,用三仁湯效果不明顯時,可以仿東垣之昇陽除溼湯法而於方中加入荊防羌獨等風藥,可獲捷效;如果伴有咳喘,亦可加入麻黃則療效更佳;如果既有溼熱鬱結,又兼胃腸積滯者,可於方中加入枳實、大黃,則等於三仁湯與大柴胡湯或小承氣湯法的合方之手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28:二陳湯1克,大黃0.5克,麥冬2.5克,此方名平肝和胃湯,乃治療小兒疳積便祕之良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29:我們把滑石、通草、茯苓、白蒄仁作爲方根的話:方根加苡仁、竹葉、連翹即薏苡竹葉散;主治肢體痛、皮膚白疹而苔白膩;方根加黃芩、豬苓、大腹皮即爲黃芩滑石湯;渴不多飲,脘痞便溏、舌淡滑而黃之溼熱內蘊而熱重於溼且病位偏於下焦者;而此方根只需去掉茯苓,而加上半夏、厚朴、杏仁、一仁、竹葉,就成爲三仁湯,可用於內傷溼熱鬱結三焦,而表現爲脘痞而口淡不知食味、舌質略紅而舌苔白膩的溼重熱微而病位偏於上焦者;黃芩滑石湯以治療溼熱小便不利而便溏者;而薏苡竹葉散則是以風溼痹阻經絡及蘊鬱肌膚,以舌苔白膩或黃白相兼而膩爲必然見症,另還常可兼見身熱、汗多,自利而小便短少等證;本方對於各種原因所致的過敏性皮疹,其疹色同正常皮膚,以及粉刺痤瘡,其色不紅等屬溼熱鬱結氣分者療效頗佳;另外,用薏苡竹葉散閤中焦宣痹湯及加減木防己湯治療風溼熱痹,亦每獲良好療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30:大承氣湯之承氣二宇,爲順氣的意思,調暢氣機的運行,是其功用所在,所以我們不能只是將該方理解爲單純的瀉下劑;適合使用大承氣湯的患者身體多肥胖,體質強壯而精力旺盛,腹部脹滿而且充實,用手觸按的時候會有一種紮實不動的感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臨牀實際出發不能只是根據患者的肥胖或消瘦來決定是否爲大承氣湯證,比如腹部雖然膨滿,但是卻無底力而且柔軟者,則非爲大承氣湯證,與此相反,雖然體質消瘦,但按其腹部有充實而且堅滿傾向同時又有便祕者,則又不一定將之視爲大承氣湯的禁忌泟;如<金匱要略>中曾有:“產後七八日,......少腹堅滿,此惡露不盡......宜大承氣湯主之。”而大塚敬節先生就是根據此這節條文,用大承氣湯治療了一位體重只有四十公斤的消瘦的女性,流產後出現了下腹部硬而且痛兼有便祕的患者,用大承氣湯後,流出大量的白帶而腹痛消失後痊癒;通過臨牀觀察發現,凡是有厚朴與枳實配伍的方劑,一般以肌肉緊張度高而無弛緩傾向者爲使用指徵;無論男女,對於肥胖壯實者有膝、踝關節疼痛者,如果根據腹證而使用大承氣湯或大黃牡丹皮湯治療,獲效滿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承氣湯去芒硝,即爲小承氣湯,大塚敬節曾經用小承氣湯中的厚朴用量加至三倍,與用量同樣加至三倍的芍藥甘草湯合方,治療帕金森病取得了顯著的療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31:半夏厚朴湯加陳皮、白芍、砂仁乃景嶽解肝煎;所謂解肝者,乃解肝之爲脾溼所困之圍也,即傳統所謂的土䗸導致木鬱的症候,而此方有化溼暢氣以行滯之功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32:當歸芍藥散本來是用於婦人腹痛的方劑,特別對於消除妊娠過程中的諸多症狀均有效力,比如常以本方作爲預防妊娠中出現各種不適爲目的,常於妊娠三個月時開始服用直至分娩之前停服,從而制止了各種疾病和問題的發生而順利生產;但是事實是該方的應用範圍甚廣,凡是見到四肢冷、血色不佳、頭重頭暈、動悸、肩凝等症狀,不論男女所患爲何種疾病,均可選用;當歸芍藥散還可用於四肢關節的腫脹疼痛,另外還用於治療慢性腎炎患者所出現的頭痛頭暈、耳鳴、心悸、蛋白尿而雙足發冷者獲得良效;而且對於婦女妊娠後出現的頭重失眠多夢而足冷,用酸棗仁湯無效,用歸芍散而失眠治癒,其他症狀亦可隨之消失了;然而關於兩足冷也並非都是歸芍散的使用指徵,還有真武湯證、四逆湯證、四逆散證以及蘇子䧏氣湯證存在的可能,應加以鑑別使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33:補中益氣湯又叫醫王湯,在患者表現爲手足疲憊、雙眼無神無力、言語低微、喜食熱物,口中常蓄白色泡沫狀唾液以及食不知味,臍部悸動、脈大而虛等症狀中,若出現其中的二三個症狀時即可考慮使用該方;另外,進食後即感身體乏力及倦怠欲睡者,也爲該方的使用指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34:芎歸膠艾湯不僅可以治療月經出血過多,還可以用幹治療痔瘡出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35:苓桂味甘湯主冶上衝和冒,只要具有自覺有氣上衝所造成的一切疾患,均可應用該方予以治療,無論是面部的烘熱潮紅、耳嗚眩暈頭痛,還是耳鳴、中耳炎以及咳嗽、口糜、心悸氣短甚至是腎結石引起的上攻樣劇烈疼痛等皆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36:腎氣丸的應用指徵,在腹診上有少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拘急(下腹部的腹直肌痙攣呈繃緊的狀態)、臍下不仁(臍下丹田處呈無力狀態)兩種類型,並不是一個患者同時具備兩種不同的腹證,而是或者出現少腹拘急,或者出現臍下不仁,但是不管出現哪一種均可表示患者腰部以下的功能減退,所以由於此種病理基礎隨之而出現的腰痛、精力減退、下肢無力或麻木、行走困難及排尿異常等,均可使用腎氣丸來進行治療;臨牀證明該方可以有效的治療糖尿病、高血壓、遺尿症、腎炎浮腫、膀胱炎和前列腺肥大和腦出血後遺症等;口乾、口渴和手足煩熱也是使用腎氣丸的一個指徵,但是有時患者的主訴是感覺手足心發熱;而與腎氣丸一樣含有大量地黃的炙甘草湯亦同樣可以用於伴有手足煩熱症狀表現的諸多其他疾患,如大塚敬節先生即根據這一指徵,再結合患者具有疲倦、頭暈、耳鳴、氣短、口渴、舌紅無苔而脈象浮大的全身浮腫的患黃疸的四十九歲男性,使用該方後不但使浮腫和黃疸消退,而且其腫大的肝臟也縮小了,食慾也好轉而最終獲得治癒,此時從其他方面比如從主訴和疾病譜角度考慮,並不具備炙甘草湯的主要方證,然而卻是從手足煩熱作爲切入點再加上整體的病理生理態勢的綜合分析和判斷,最終選用炙甘草湯予以治療,從而取得預期療效,所以我們不能不說除了明顯的方證對應之外,更且有延伸、變通和靈活應用的巨大思維空間,所以經方醫學思想是偉大而充滿智慧的;不但如此,炙甘草湯有時還可以與腎氣丸合方使用而用於治療二方證同時出現的症狀表現時,比如既有易疲倦而口乾、浮腫、腰腿疼痛,同時又有手足煩熱而且脈象結代時即可使用二方的合方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37:對於伴有腎功能障礙的高血壓患者,常用四物湯+黃茋、黃柏、柴胡、鉤藤進行治療,此方服後,不僅可以使患者的自覺症狀明顯減輕,而且陽性體徵也會明顯好轉;而且此方對於腦出血之後的半身不遂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有時將方中的黃柏、柴胡換爲梔子用於治療患有腎硬化症的高血壓患者,亦具良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38:皮膚瘙癢溼敷驗方:當歸、荊芥、菊花、黃柏各20克,黃連、薄荷、紅花各10克,水煎二十分鐘,蘸取藥液,溼敷患處即可,有良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39:消風散和當歸飲子均可用於溼疹的治,療,根據先輩的運用口訣,當歸飲子用於血虛,而消風散則用於血熱;那麼什麼是血虛的表現呢?根據臨牀經驗觀察發現:如果患者出現的溼疹小,纏綿難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皮疹一般無突起而呈扁平狀,局部溼漉漉的有滲出液,不幹燥,當感覺快要乾燥時,又溼漉漉的滲出,瘙癢嚴重,多見於老年人或者年齡徧大及或體質虛弱的患者,經驗證明,當歸飲子不太適用於脈搏快而且按之有力的情況;而消風散所能治療的溼疹亦爲慢性而纏綿難愈,有時有滲出液,有時乾燥,這一點與當歸飲子極爲相似,但會感覺皮疹有一定的力度,色紅而有熱感,瘙癢於夜間加重,自訴口乾舌燥,有時大便亦乾燥或者有雙足發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40:小半夏加茯湯證的嘔吐與五苓散證的嘔吐不同,並不是吐出大量的水,而是噁心感較爲嚴重,所以在服用該方時,可以在藥液冷卻之後一次服用一口,如果一次性大量的服用,有可能反而會引起嘔吐的加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41:調胃承氣湯3克+附子、細辛各0.5克+半夏1克,乃范文虎治療乳蛾家方,此方可退熱消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42:心咳湯:北沙蔘、牛蒡子、桔梗、甘草、石膏、杏仁、茯神、遠志、麥冬、半夏、小麥。(心咳湯用北沙蔘,甘桔牛蒡石杏仁,茯神遠志麥冬夏,小麥煎服心咳珍。)變通科中配方:麥門冬湯5克、石膏1克,杏仁、桔梗、遠志、牛蒡子、小麥各0.5克。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43:按黃老師講:桂枝龍骨牡蠣湯方人:桂枝湯體質爲基礎加上腹主動脈搏動亢進,易心悸頭暈、汗出、失眠多夢。脈芤或革。多主治成人神經衰弱伴性功能障礙。但臨牀病人神經衰弱多見,但其不一定會告訴你他有性功能障礙,因此一直對該方應用納悶?近日連遇2人,均爲神經衰弱,但一直糾結其用八味解鬱湯呢?又覺不肯定,後想其有胸悶不適,藥性上講:桂枝善治心悸。就用桂枝龍骨牡蠣湯加減吧,效特好,但反思既往有類似病人,而不見效,再一回憶:該兩類病人除了上述症狀外,還有一共同特點:脈滑如豆。因此總結:桂枝龍骨牡蠣湯方人:桂枝湯體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44:經方醫學的診斷思維是整體的、綜合的、立體的、多維的、客觀的和實證以及證實的,而決不能只是根據單一的表面的局部的徵象來印定眼目,而然後又拘泥於某方某藥來進行對號入座,事實證明,這種行爲無異於刻舟求劍,其結果則只能是掩耳盜鈴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45:桂苓五味甘草湯證多見頭重,如有物覆頂,有時頭面部會有麥熱感或者潮紅,甚至會出現局部的灼熱、皮疹或瘙癢,患者往往在喫飯或與人說話時,會出現面部發熱、氣往上衝的感覺,此時常會伴有兩下肢發冷及小便量少的症狀;臨牀上常常根據上述情況的引申而將本方用於滲出性中耳炎的治療,然而其脈象往往表現爲沉微、浮小或者模糊不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46:對於體形高瘦而長期嗜酒出現的肝硬化腹水且伴有重度黃疸的患者,運用茵陳五苓散合人蔘湯的合方治療,竟然達到使其痊癒的目的,實在是一個奇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47:對於骨結核和膀胱結核的治療,常釆用含有地黃的處方,例如十全大補湯、腎氣丸、四物湯合豬苓湯,無論是何種處方,均需加入露蜂房效果會得到加強;然而對於平素胃腸較爲虛弱,容易出現嘔吐腹瀉、食慾不振的患者,則又應當避免地黃劑的使用,而可以用六君子湯加露蜂房予以治療;對於此種情況又出現咳嗽者,則又當改用清心蓮子飲加露蜂房來進行治療;對於腹瀉表現較爲明顯者,又可以用啓脾湯加露蜂房進行治療;露蜂房可以強壯身體機能,補益精力,還有止血、消炎及鎮痛的效果,對於各種化膿性疾患往往可奏顯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48:對於體形消瘦而脈象浮大,重按無底力且弱,舌苔白厚而且溼滑,手足不溫而臍上悸動,腹脹便祕而小便量少,食慾異常亢進與嘔吐反覆交替性發作,先予人蔘湯而嘔吐消失,但下肢疼痛而大便不通,改用桂枝加附子湯加芍藥、大黃,下肢疼痛消失,精神及食慾均有改善,然而大便依然不通,再改用附子理中湯合大建中湯,終於使患者獲得痊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49:括蔞根、牡蠣、夏枯草、貝母稱爲瘰癧四味;或者再加青皮、桔梗爲瘰癧六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50:溫經湯多用於35至45歲的中年女性,常見手掌乾燥、粗糙、肥厚、脫皮,手心部有煩熱感,月經不調,無白帶或偏少,便溏或者次頻,或者有腹瀉傾向,臍下方腹直肌痙攣發硬,按之會有疼痛,脣口乾燥,整體來看較爲消瘦而血色欠佳,常畏寒怕冷,或訴下半身發冷或有腰冷、腹痛以及頭痛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51:安中散常用於胃酸過多、胃潰瘍、胃下垂等表現出胃痛症狀者,此類胃痛常見腹部無力,臍部可觸及悸動,腹部亦或可有輕微壓痛,大塚敬節先生曾用此方治療一位婚後十六年而未曾懷孕的胃痛患者,藥後不僅胃痛痊癒,而且竟然第一次受孕了,該方原本是以治療“疝”所致腹痛爲目的而創立的,而該患者的懷孕也許是安中散治癒“疝”病而帶來的結果;先生用此方加蜀椒還治癒了一例胃切除三分之二後出現的臍下和右季肋下疼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52:對於下肢發冷應用真武湯合甘草乾薑湯(等於與四逆湯的合方)後無效的患者,改用桂枝加苓術附湯加當歸,下肢變溫,心情好轉,帶下亦減少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53:托里消毒飲即八珍湯去地黃,加黃芪、二花、皁刺、白芷、桔梗而成,以治療諸癰疽、諸化膿症已四至七日者爲目標,此方對於疼痛劇烈的肛門周圍炎有時一週即可使膿腫消除大半;而對於已經化膿的下頜淋巴結炎,亦有良好療效;亦曾有用該方治癒化膿性乳房炎,但是對於疼痛劇烈伴有高熱者無效,對於體力衰弱、難於治癒的病例有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54:芎歸膠艾湯不僅能夠治療子宮出血,而且還可以治療痔瘡的出血、腎臟出血、衄血及其他各種出血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55:對於先後應用了大柴胡湯加石膏、大黃牡丹皮湯加一仁、桂枝茯苓丸合黃連解毒湯均爲無效的頑固性皮膚病,改用黃連阿膠湯可有良效,應用此方的指徵是:皮疹小而隆起並不明顯,疹色較紅而且乾燥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56:對於夜間咳嗽常規使用滋陰降火湯(即知柏八珍湯去參、苓、芎,加天麥冬、陳皮而成);此方對於乾燥無痰的劇烈咳嗽及老年人不停的夜間咳嗽或者痰粘且稠,皮膚淺黑枯燥,便祕,在肺部聽診可聞及乾性羅音者有效,但是對於皮膚蒼白而有汗,咳嗽疚多質稀、胃腸虛弱而易下利者則當禁用;而對於晨起咳嗽常用括蔞枳實湯,此方對於哮喘、呼吸困難和胃部振水音者,考此方乃由溫膽湯去半夏,加梔子、黃芩、當歸、蔞仁、梏梗、貝母、木香、砂仁、生薑而成,本方以胃熱及燥痰爲應用之目標,證見喘息而呼吸急促,咯吐稠痰而胸痛較重者,此時患者仰臥時則會覺得胸中苦悶,咳嗽則會導致胸痛難忍,從而呼吸幾乎欲止而停頓,因爲有內熱而小便黃赤,脈搏滑而有力,本方可以用於除了寒痰以外的一切痰證,特別宜用於燥痰者,以晨起至中午咳嗽較重者尤爲有效;以上二方的共同點均爲痰不易咯出,然而卻有虛實的不同,所以宜引起注意區別使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57:小柴胡湯去人蔘、大棗,加枳實、桔梗、蔞仁,名柴胡枳桔湯,可以用於肺膿腫而用三物白散治療之後的鞏固療效,在此基礎上再加葶藶子,可以增強排痰的效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58:十味剉散乃八珍湯去參、草,加桂枝、附子、黃芪、防風而成,此方主治肩炎即所謂五十肩的疾病,以有肢冷症、血色欠佳爲使用目標;而與此相反的壯實體質卻有使用大柴胡湯及或桃核承氣湯的可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59:酸棗仁湯是治療失眠的方劑,但是也具有止盜汗、通大便的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60:對於口腔潰瘍的同時又併發蕁麻疹的患者,使用涼膈散加荊芥、石膏獲得良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61:梔子甘草豉湯可以治療肛周瘙癢,三週即可獲得痊癒;梔子豉湯可以除煩,而甘草則可緩解急迫;而治療肛周瘙癢的外用效方爲蛇牀子與牡蠣等量細末,混合後敷於患部,用蛇牀子單味煎湯溼敷亦可。另外,用蛇牀子煎湯溼敷還可以治療麥粒腫初發時的瘙癢亦有良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62:一人患過敏性紫癜,得一驗方,乃金銀花、車前子各30克,水煎服,日一劑,五日後症狀消失,遂停藥,之後未再復發而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文來源:碎金錄續 河南南陽經方中醫王曉軍輯 - 文章 https:\u002F\u002Fweibo.com\u002Fp\u002F230418616b76c70102vvtk?mod=zwenzhang\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文版權歸原著作者所有,如有使用不妥請聯繫小編刪除。\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4309959617746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