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慾,指人進食的慾望。如:增進食慾。一般如上班族由於疲勞或精神緊張,可能導致暫時性食慾不振,這是屬於比較輕微的現象。

  情緒化進食是指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模式或習慣按心情的變化,同時產生突發性的變化往往用來平衡或應付心情的需要而並非因爲飢餓。特別是處在不開心、緊張、壓力大、焦慮等負面情緒狀態。就會特別想喫東西,而且很難控制。

  人的食慾會受到壓力、情緒等因素的影響。那些面對壓力,靠瘋狂進食來平復自己情緒的人,可能不知道什麼令您煩躁不安,但美食能讓您好受許多。

  個人在緊張、焦慮、憂鬱時,會形成壓力作用於自律神經中樞,而自律神經分爲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當交感神經緊張時,會抑制胃分泌與運動,當副交感神經緊張時,則會促進胃液分泌與運動,兩者具有相反的作用,互相配合控制胃部功能。

  當個人在情緒不佳時,會影響交感神經,間接影響胃的分泌與運動,而胃的不舒服感就出現了。所以,想要使胃分泌與運動維持良好,在進食時最好先拋開不愉快的想法,在輕鬆快樂的心情下用餐,減少胃痛發生的機率。

  如果您有這樣通過食物發泄的習慣,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找出暴飲暴食的原因

  不管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壓力,總能找到解決的方法。一旦您確定了原因,您就可以對您的行爲做出其他不同的反應,您會清醒進食並非是消除壓力的最佳辦法,無論怎麼喫壓力都還在,除了讓您發胖,它無法解決您的任何煩惱。

  換一種方式分享快樂

  例如下一次在遇到好事兒的時候,比如升職或者寶貝兒子考了一百分,換一種更有創意的方式慶祝。

  帶上全家老小出門大餐一頓的做法未免有點落俗套,不如大家一起出去爬爬山、吸點兒新鮮空氣,或者乾脆抽出半天的時間陪孩子好好玩玩。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讓大家分享到自己的快樂,還能在與家人的互動中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受。

  這樣嘗試一兩次以後,你的大腦就不會總是把開心和食物聯繫在一起了。

  豐富您的業餘生活

  不要宅在家裏。有研究顯示,每週觀看電視的總時間與暴食症狀顯著正相關,即看電視時間越長,暴食症狀越嚴重。

  走出去改變您的生活,旅遊、運動、參加各種組織活動,多與性格開朗的人交朋友,提高您的社交能力和人際關係,您會變得自信強大起來,從而擺脫暴飲暴食的困擾。

  關注自己的情緒變化

  情緒消沉會對心理形成一定壓力。因此,關注和重視自己的情緒變化及所受到的壓力,及時調整心態非常重要。

  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會遭遇困難,給自己積極的暗示和鼓勵,以健康的方式來獎勵自己,別畏懼或揹負懲罰的枷鎖。

  歸根到底,壓力性進食就是因爲本身受到了一定的壓力。在現代社會,關注和重視自己所受到的壓力,及時調整心態非常重要。

  當你是一位壓力性進食的受害者,千萬要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去改變這一現狀。必要的時候,可以諮詢專業人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