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DY2jkJLAJE0G\"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50\" alt=\"秦知道丨西安垃圾分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垃圾填埋場庫容告急(來源:央視《經濟半小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垃圾“圍城” 西安亟需一場“垃圾革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然古代也有垃圾分類,不過是簡單的歸類,統一設置垃圾堆放點。\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DY2jY872dpXV\"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60\" alt=\"秦知道丨西安垃圾分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唐長安城(來源:《長安十二時辰》截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斷手刺字 古代垃圾處理更加嚴格\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垃圾分類的關注,可以追溯到商朝。

"\u003Cp\u003E近半年來,“垃圾分類”成爲各大搜索引擎與社交媒體熱門話題,網絡上可搜索到6,110,000個相關詞條。不談股票,不談房價,甚至連朋友也不談了……全網一門心思撲在垃圾分類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儘管“垃圾分類”是近半年才火起來的,但可別以爲以前我們就不重視垃圾分類,那麼,在古代有哪些處理垃圾的方法?在當下的環境中,我們又面臨哪些問題?未來我們該如何做?\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DY2jY872dpXV\"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60\" alt=\"秦知道丨西安垃圾分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唐長安城(來源:《長安十二時辰》截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斷手刺字 古代垃圾處理更加嚴格\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垃圾分類的關注,可以追溯到商朝。古人對垃圾的處理已經十分重視:亂扔垃圾?據《韓非子》借用典故說,殷商時代就有“棄灰之法”。商鞅變法時“棄灰於道者黥”。顧名思義,\u003Cstrong\u003E亂扔垃圾,在商朝是要遭受斷手之刑,在秦代會被刺字。\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西安(長安)是中國最重要的古都,特別是漢代和隋唐時期的長安,不僅是首都,也是世界級的大都市。其實西安城的變遷與環境污染有着很大的關係。在歷史上,最終毀掉漢代長安城的,不是戰火,而是垃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且漢營此城,將八百歲,水皆鹹鹵,不甚宜人。願陛下協天人之心,爲遷徙之計。”——《隋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漢長安城在歷經八百年之後,由於人煙輻湊,地勢低窪,排水不暢,垃圾和糞便污染嚴重,導致\u003Cstrong\u003E“水皆鹹鹵,不甚宜人”\u003C\u002Fstrong\u003E。於是在隋開皇初年,污水排放問題難以處理的舊長安城被放棄了,隋遷都到地勢較高的大興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要說漢朝人亂扔垃圾,還真是冤枉了他們。在漢代,都市中已普遍設有公廁,稱爲“都廁”,供居民方便和丟棄污物。東漢時期,著名的十常侍之一的張讓更吩咐手下掖庭令畢嵐發明了灑水車。《後漢書·張讓傳》記載:“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可見,即便是\u003Cstrong\u003E漢代平民百姓生活的區域,也有着龐大的清掃團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唐朝時期的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居住人口達到幾百萬。這樣一個巨大的城市,每天產生的垃圾數量肯定也不容小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處理垃圾問題,國家頒佈了相應的法規,其嚴格程度不遜於先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唐律疏議》記載,在街道上扔垃圾的人,會被處罰六十大板,倒水則不受懲罰。如果執法者縱容市民亂扔垃圾的行爲,也會被一起處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唐律疏議》:“其穿垣出穢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論。主司不禁,與同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值得注意的是,\u003Cstrong\u003E唐朝時還出現了以回收垃圾、處理糞便爲職業的人\u003C\u002Fstrong\u003E,還有人因此走向發家致富之路,成爲百萬富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朝野僉載》:“長安富民羅會,以剔糞爲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太平廣記》:“河東人裴明禮,善於理業,收人間所棄物,積而鬻之,以此家產鉅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了宋朝,設置了一個專門管城市衛生的機構“街道司”,更是\u003Cstrong\u003E有了拿着月薪,穿着“制服”的環衛工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試想如果古人沒有對環境如此重視,在5000年後,我們的子孫還能否有立足之地?可見,古人對“垃圾”的嚴肅態度,留給了後人青山綠水。\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DY2jkJLAJE0G\"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50\" alt=\"秦知道丨西安垃圾分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垃圾填埋場庫容告急(來源:央視《經濟半小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垃圾“圍城” 西安亟需一場“垃圾革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然古代也有垃圾分類,不過是簡單的歸類,統一設置垃圾堆放點。當一個國家和社會的富裕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對環境衛生與文明發展狀態的要求必然會上升到新的階段。垃圾分類作爲其中的一個具體領域,已經成爲中國城市發展進程中一個歷史性選擇,遲早要邁出這一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中國成立後,西安市採用垃圾通道的措施來處理垃圾。之後,在1998年6月15日,西安市政府發佈實施《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袋裝收集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實行垃圾袋裝收集後,原有樓房的垃圾通道應予以封閉。也就是說,不論是居民家裏的生活垃圾,還是大街上集中清掃的垃圾,都會被收集到就近的垃圾壓縮站,\u003Cstrong\u003E經過壓縮站壓縮後最終運往西安東郊的江村溝垃圾填埋場,進行集中填埋處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江村溝垃圾填埋場佔地1031畝,庫容量3463萬平方米,是西安城區唯一的一座垃圾填埋場,目前也是全國單體庫存容量最大的一座垃圾填埋場。從1994年啓用以來已經運行25年時間,每天要接收900車次來自西安城區的生活垃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陝西省西安市江村溝垃圾填埋場生產管理部主任史煒說:“1994年剛投入運行的時候,一期工程當時每天只有1200噸左右。近十年收運垃圾量平均增長率在8%到10%。2018年全年的日均量達到了10056噸\u002F天。預估大概在10月底、今年10月底之前就達到了設計庫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西安北郊的高陵區的填埋場同樣處於告急狀態。佔地100畝的垃圾填埋場已經被填滿。\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陵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副局長王海寧說:“這個垃圾填埋場從2010年開始投入使用,最初規劃設計的庫存容量是52萬噸,當時預計整個垃圾填埋場至少可以用到2023年,沒有想到不到十年時間這個垃圾填埋場已經達到了飽和狀態。在選新址困難的情況下,咱們只能加高堆砌把這個生活垃圾先暫存到這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目前,我國的生活垃圾處理主要還是採取填埋方式。\u003C\u002Fstrong\u003E西安市共有江村溝、臨潼區、閻良區、周至縣、高陵區、鄠邑區、藍田縣七座垃圾填埋場,日處理規模分別爲10040噸、400噸、200噸、260噸、350噸、1200噸、280噸。除了閻良區、周至縣、臨潼區的三個填埋場剩餘庫存還能勉強支撐兩年,其餘\u003Cstrong\u003E幾個區縣的填埋場都庫存告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去年3月,國家對全國46個重點城市提出在2020年底前強制分類的要求;今年6月,住建部開始對這些重點城市的垃圾分類工作開展考覈,在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情況通報中,西安排名第36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無論是垃圾填埋場耗費殆盡的前方預警,還是國家層面的強制干預,都在倒逼西安思考,如何處理開發城市生活垃圾,這座永不枯竭的“城市礦產”。\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DY2jx54hPuCw\"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80\" alt=\"秦知道丨西安垃圾分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西安東窯坊小區一位居民在使用智能垃圾箱投放垃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告別“一包扔” 西安如何打贏“垃圾戰爭”?\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城市發展遠超預想,千萬人口的西安目前日均產生垃圾達到13000噸,填埋場容量日漸萎縮,即將填滿封場。屆時,每天數千噸的垃圾該如何處理?從源頭上講,減少垃圾產生和科學分類處理生活垃圾纔是解決問題的根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西安市政府安排,\u003Cstrong\u003E西安垃圾分類將從9月1日開始實行\u003C\u002Fstrong\u003E,各居民小區、商貿綜合體將分階段進行逐步實現。同時,按照相關要求,9月1日前,西安各政府機構垃圾分類將覆蓋達到100%,各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20%。到2019年底,西安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要達到50%。\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在垃圾處理的終端,目前西安市共在藍田縣、高陵區、鄠邑區、西鹹新區、灞橋區佈局了\u003Cstrong\u003E5個生活垃圾無害化焚燒處理廠,均在緊張建設中。\u003C\u002Fstrong\u003E今年10月底前,將有4座投入使用,日處理能力能達到9750噸,全部建成後日處理能力能達到12750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瞭解,\u003Cstrong\u003E垃圾焚燒是目前公認的比衛生填埋更具有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垃圾處理方式。\u003C\u002Fstrong\u003E經過最後垃圾焚燒廠和餐廚垃圾處理廠處理後,西安的垃圾量會大大減少。剩下的一部分就會被填埋了,而且填埋的部分也主要是垃圾焚燒後的產物,爐渣和飛灰。未來,焚燒將成爲西安市生活垃圾最主要的處理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除了西安市首座建成投用的餐廚垃圾處理廠——位於西鹹新區的維爾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其餘3座餐廚垃圾處理廠的建設也正在進行,明年年底將全部建成投產,屆時4座餐廚垃圾處理廠日處理能力將達到1900噸。另外,西安市垃圾處理末端設施也正在不斷完善,上述的無害化處理廠和廚餘垃圾處理廠之外,位於禮泉的危廢處理廠也早已運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西安市各區縣已經積極行動起來,並湧現出一批垃圾分類亮點做法。而\u003Cstrong\u003E隨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市民意識也在逐步增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如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局長李平偉所說:“垃圾分類習慣的養成是個很困難的過程,不能說是等到所有的處置設施都完善了,再等着老百姓垃圾分類。所以我們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培養老百姓生活垃圾分類的習慣;另外一個方面,我們加快處置設施的建設。希望全體市民共同支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央視《經濟半小時》、搜狐網、知網綜合)\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49614749928705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