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我就是演員》中,金世佳憑藉《催眠大師》的片段表演,獲得了全場最高分。節目中,一場關於“表演是真是假”的討論,讓幾位導師對他印象深刻。在此之前,金世佳已經好幾年沒有作品播出,並曾一度想過放棄做演員。就在節目播出前,他接受了記者的專訪。他說,不拍戲的那幾年,除了學會不再說假話,也懂得了接受現實,不要把路越走越窄。

我是演員

金世佳給人的第一印象很深刻,他身形高大、很瘦,走路和舉手投足間有着一種說不出的“不羈”。

採訪時,記者問他,是不是很排斥採訪?他說其實就是不喜歡露臉,“我可以用所演角色的樣子出現在別人面前,怎樣的都行。我覺得如果想做一個好演員,不應該讓別人知道你生活裏是什麼樣的,所以現在如果我有什麼想說的話,或者說跟朋友聊天覺得還挺有意思的事情,會去電臺上說,我可以說這不是我說的,即便電臺裏介紹了我是金世佳,但我沒露臉,我可以不認啊。”

可不喜歡露臉的金世佳,卻上了《我就是演員》。他說,其實第一季籌備時就找過他,但他沒去,“我去幹嗎?演員會不會演戲這事還需要上節目去比賽嗎?它的目的是什麼我都不明白。” 今年,《我就是演員》又找到了金世佳,他問身邊的經紀人、父母、姐姐,“每一個人都說我應該去,我說那好,我就去吧。”正好他看過以往的節目,想用自己的審美,去表演一個作品。

錄製期間,金世佳很緊張,他說“因爲我不能在我看得到觀衆的地方演戲,演話劇是看不到觀衆的。而且排練就只有一天,我從來沒這樣演過戲。說實話,我很不適應,作爲金世佳站在臺上,別人來問你問題,我會不舒服。”

在他看來,參加任何綜藝節目就是在“傷害”演員,“大家知道你是什麼樣子的人,這對於演員來說完全不是一件好事。比如你本身是這個樣子的,你演的角色和你性格很接近,那別人看了就會說,你看他什麼都沒演,他本身就是這樣。但如果別人不知道你是這樣的,他們會覺得你演成這樣很好,而他們對你有了某種印象後,你的角色就會被你自己的性格所禁錮。或者,這個角色跟你的性格完全不一樣,你很努力地去體驗生活、去塑造,人家看完又會說,你看他的表演痕跡多重,他生活里根本不是這個樣子。所以說這很傷害演員。現在整個大環境就是如此,有的人本來很帥氣,卻故意把自己弄髒了,這就叫做尋求突破?這種東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鑽牛角尖

金世佳是個挺較真兒的人。“別人都勸我別那麼認真,我會想爲什麼不能認真?當然,我現在已經不那麼較真兒了。”正是因爲較真兒,金世佳從2015年底開始沒怎麼演戲,“那個時候就是不想演了。”

金世佳是上海人,一直到上戲畢業都沒來過北京,但是學習表演,讓他在大學期間深受人藝作品的影響。於是2013年底,26歲的金世佳懷着對更大舞臺的憧憬來到了北京。“來北京之前,金世佳在上海曾演過兩年話劇,“一開始挺高興的,覺得觀衆都很懂你。後來我發現只要是個觀衆,坐在劇院裏面看完表演,都會鼓掌,是不是你演並不重要,我就想我是不是應該去更大的舞臺?”

到北京之後的經歷卻讓他感覺沮喪,“我發現中國人都喜歡說假話、不守信用。不是你騙我,就是我騙你,我當時跟經紀人也說過我不想幹了。我說我在日本學習表演時,雖然生活過得清貧,需要自己去打工再去演戲,但我覺得那樣很充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值得信任的。”

不拍戲的那兩年,金世佳的狀態並不好,“不怎麼說話,就是那種向死而生。那個時候回家,爸媽見我都不敢說話,極其暴躁,甚至鑽牛角尖。”

他很感謝田沁鑫找他去演了話劇《狂飆》,“從2013年底來北京,我就沒演過舞臺劇,但我一直都是學舞臺劇的。”金世佳在話劇《狂飆》中飾演田漢,在自己狀態最不好的時候,是田漢用自己的一生爲他指明瞭方向。“我雖然只是演戲,但是我覺得我就是他,田漢先生一直在說一句話:一誠可以抵萬惡,真誠地面對自己,誠懇地面對生活,不要說假話。”

30歲,對他而言是人生中的一道坎兒,“我們二十幾歲時可以肆意妄爲,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30歲時,必須要面對長輩老去的事實,我們要調整狀態,去照顧他們。可能40歲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也老了,父母就更老了。”

金世佳坦言,如果什麼都排斥,那最後,路只會越來越窄。“我現在算是稍微敞開了一點,接受了一些事,就是做好自己,幹一份活兒掙一份錢,安安穩穩過我的小日子就好了。”

來源:鋼都週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