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牆內的巾幗守望

作者:省瓊山監獄 陳薪羽

當優美的歌聲響起於高強電網中,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時,亦知文明的進步,不僅僅是社會中的歌舞昇平而已,監獄的文明更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一個縮影,這個縮影不僅僅體現在制度的進步,也體現於管理者的素養與社會的包容度上,孔子曾對顏回說過:“德教纔是教育的本源,武力的鎮壓只爲保障一時的安全穩定,而教化纔是持久安全穩定之根本。而孫子兵法上也說過:“不戰而屈之兵,善之善者也。”

而今日監管改造之本,在於教化,在於不戰而屈人之兵。時至今日,中國復興、文明的道路上,監管改造工作需要實質意義的改變作爲新的動力,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說,既不走封閉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邪路,這不僅僅爲中國的發展道路指了方向,同時也是今日改造工作的明燈。監管改造工作任重而道遠,不僅要有堅定的信念,堅持不懈的努力,腳踏實地的精神,亦要有大膽的創新,以使監獄工作從底線安全觀到治本安全觀的跨越。

“輕輕的撥着一串串電話號碼,打個親近電話給老爹老媽,問問遠方的親人朋友,你們好嗎?”當清晨高牆下,三三兩兩的女犯在工作間隙偶爾低吟,那幾首優美的旋律,是七監區警官特意教給女犯們的。這小小的打破常規而在原則範圍內的創新,正是現階段監獄改造工作最需要的,它體現了監獄的人文關懷,體現了文明的進步。我們不再以暴力使人屈服,而是尊重服刑人員的感情需求、合理的情感宣泄,以“詠物言志”的方式,讓服刑人員抒發內心的情感。中國人需要親情,也看重親情,這也是華夏五千年文化中所不能被替代的。古時我們有“親親相隱”,今時亦有“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連着筋”的情懷,自古詩人文豪無不以“情”來使其詩、詞、歌、賦流芳百世,讓後人傳頌而津津樂道。

每當我伏案閱讀往來監區的信件是,看着字裏行間的親情流淌,有時也會晃神,也會被寄託生活希望的“木棉花”所打動。因而,監區的女警們總會利用親情幫教化解女犯心中堅硬的防備外殼。

猶記得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有幸能夠看到尉遲玉慶師兄在母校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的一次關於“內觀,一種改造罪犯的方法及治本安全觀在北京監獄系統的實踐”講座實錄稿,我想,內觀便是實現治本安全觀的利器。攻心是治本,內觀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我們幹警與罪犯談話,解決罪犯內心的實際問題,能夠打破“我執”,就是能夠改變以自我爲中心的思想觀念。

中國在走向文明巔峯路上之時,我們更多需要這樣的創新,而不僅是擺面子,耍架子,仕途升遷之利者,非文明的進步者也。爲了能夠在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過程中,切實扛起司法行政責任擔當,在未來的工作中,我更願意做好一名高牆內的巾幗守望者,在平凡的崗位上爲平安海南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