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运营点将录》时,我发觉好些公司里的运营兄弟,薪酬并不高,而且80%还终日处于打杂状态。跟一些团队闲聊,发觉根源在于他们对运营的三大模块很模糊,导致了不知道如何成长。

而对运营的三大模块,我见过最佳的阐述,莫过于曾在百度做运营的韩叙。他公众号里一篇文章写了它的框架,不过这兄弟后来出书《超级运营术》时,却又把它拆得有点不连贯。再次,还是引用公众号里的框架。

第一部曲:运营三大模块,决定着运营的三大主要任务

1)运营的第一个模块,是内容运营,它的主要任务是,将产品的核心价值,传递给用户。对此,韩叙给出了百度百科的例子,百科的核心价值是权威,围绕这个点,百科运营团队联合了各领域专业人士和机构,如联合国家卫生委推出医疗行业词条。通过专业人士的参与,保证了词条的专业性;也因为专业机构的背书,提升了内容可信度,从而传递给用户的认知是百度百科具有权威性,完成了百科内容运营的任务。

2)运营的第二个模块,是用户运营,它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并维护用户的生态系统。韩叙拿百度贴吧的吧主运营举例,运营的策略:首先是维护和监控大型吧(李毅吧、魔兽世界吧);然后是扶植潜力吧(狗吧、网球吧),最后是根据热点建立新吧并推广(当时的屌丝吧、两会吧),以此打造全吧『生老病死』的生态。类似贴吧吧主的生态系统,让各角色人群各得其所,就是用户运营的最高境界。

3)运营的第三个模块,是活动运营,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已有的运营基础上,创造新鲜的玩法。用户喜新厌旧,活动的目的就是用新玩法刺激他们。天猫的双十一活动例子最为明显,通常的日常购物,要不不打折,要不给个小恩小惠,这个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而双十一,打出了全场5折的新玩法,瞬间刺激起了用户的购买欲望。在常规基础上,叠加出新的玩法,刺激用户,才是活动运营的任务。

第二部曲:终日打杂的兄弟,是被这些杂七杂八的概念搞混了

1)运营,本来就是很简单的三个模块,但是却人为地造成了很多概念来混淆,以致很多做运营的兄弟,不知如何提升自己,终日打杂。

2)比如说什么产品运营、社群运营、新媒体运营等杂七杂八的概念,从本质而言,它们都是运营三大模块的混合体。

3)比如产品运营,实际是偏重用户运营,外加了其他两个模块;社群运营也是如此;而新媒体运营,则是偏重了内容运营,外加了其他两个模块。由于分工不清,造成了一个人做了几个模块的工作,没时间精进一个模块,结果只能是沦为终日打杂。

以上,80%的运营兄弟,没能拿到月薪3万,源于不知道成长在何方,更源于不知道运营的三大模块,不知道这三个模块的主要任务,落入终日打杂的境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