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專家:購買經歷而非商品\"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用行動表現出快樂:\u003C\u002Fstrong\u003E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的彼得.博科諾發現,快樂與不快樂的人的行爲方式有很大差別。心理專家:購買經歷而非商品\"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在一項經典的研究中,一組參與者被要求皺眉(或者用研究術語來說,“縮緊皺眉肌”),另一組參與者則被要求面露微笑(“舒展他們的顴肌”)。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是什麼讓人們變得物質主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愛的佔有來源於人們的性格、童年經歷或者成年以後的生活經歷嗎?根據心理學家蘭.恩格.查普林和德博拉.羅德.約翰的研究,物質主義植根於人們早期的童年生活,並且主要受較低自信度的驅動。\u003Cstrong\u003E通俗地說,物質主義者由於缺乏自信,所以需要通過對物質的佔有來增強自己的信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0ebdfe8f-e0ba-4662-9b0c-a1c1aa95682b\"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01\" alt=\"想花錢買快樂嗎?心理專家:購買經歷而非商品\"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這一研究分爲兩部分,研究者首先安排一組8到18歲的孩子完成一份標準的測試自信度的調查問卷(其中的一些評估問題包括“我對自己的形象很滿意”,等等)。接着,研究者向孩子們展示了畫有各種形象的圖片,這些圖片內容涉及五個方面:愛好(比如“野營”、“溜冰”),運動(比如“橄欖球”、“網球”),物品(比如“新鞋子”、“個人電腦”),人物(比如“朋友”、“老師”),以及成就(比如“取得好成績”、“學會一種新樂器”)。研究者請孩子們看這些圖片,然後自由挑選其中一些圖片,將它們組合起來說明“是什麼讓我快樂起來”。這個有趣的實驗可以使研究者通過發現物品在選擇中所佔比例來評估每個孩子的物質主義程度。結果顯示,自信和物質主義之間有着強烈的聯繫,自信度越低的孩子表現出來的物質主義傾向越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還有別的原因和結果嗎?會不會是物質主義導致缺乏自信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檢驗這一可能性,研究者又安排這組孩子在紙盤子上寫出自己的優點,然後根據這些優點分別對每個孩子進行了充分的讚美和表揚。這個簡單的寫滿“我的優點”的紙盤顯著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孩子們爲此將原來選擇的“物品”減少了一半。這個實驗再一次證明了較低的自信度會導致較強的物質主義傾向,而這一傾向在童年時代就形成了。不過,這個實驗也向我們說明了,就像只需花一點錢在別人身上或者日行幾善就能變得更快樂那樣,一個紙盤和片刻時間也足以改變人們思考和行爲的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購買經歷而非商品:想花錢買快樂嗎?\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麼把你辛辛苦苦賺來的錢用來買經歷吧!你可以出去喫頓飯,聽場音樂會,看場電影或演出,可以遠行度假,去學舞蹈,出去寫生,去蹦極,等等。事實上,你需要參與到任何讓你和別人待在一起的機會,並在事後將你的經歷告訴別人。當你花錢買快樂的時候,請記住,經歷纔是你花得其所的東西。\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aa1f9aae-0527-4d68-b6fb-275985b6f76a\"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01\" alt=\"想花錢買快樂嗎?心理專家:購買經歷而非商品\"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給予比接受更好:\u003C\u002Fstrong\u003E不論是跳激情四射的舞蹈,還是在驚險刺激的蹦極中尖叫,都不能帶給你長久的快樂。如果你問人們究竟是把錢花在自己身上更快樂還是把錢花在別人身上更快樂,恐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前者。然而,科學研究卻提供了相反的事實:人們給予別人而不是自己之後往往表現得更快樂。當然,你不必真的把自己大部分收入用來捐獻或者給朋友、家人和同事買禮物,實際上,即使是最小的禮物也會迅速給人們的快樂帶來巨大而持久的變化。花幾美元給別人買一份小禮物將會成爲你最好的投資。如果你真的無法把自己辛辛苦苦賺的錢捐獻出來,那麼請記得一天做五件不花錢的善行,這同樣能給你帶來巨大的快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快樂就是一支鉛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經歷某種情感和思想時,人們的行爲是高度可預測的。比如,當他們難過的時候,他們會哭;當他們高興的時候,他們會笑;當他們表示同意的時候,他們會點頭。當然,毫不奇怪,根據“本體心理學”的觀點,倒過來也是一樣。你可以讓人們以某種方式行動,從而導致他們感受到相應的情感、形成相應的思想。這個想法最初存在爭議,但逐漸得到了一系列科學實驗的支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108e8f4d-20fd-4bf5-a618-571c64bfe6e2\"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799\" alt=\"想花錢買快樂嗎?心理專家:購買經歷而非商品\"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在一項經典的研究中,一組參與者被要求皺眉(或者用研究術語來說,“縮緊皺眉肌”),另一組參與者則被要求面露微笑(“舒展他們的顴肌”)。這個簡單的面部表情控制,對參與者的情緒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影響,微笑的參與者比皺眉的參與者感覺到了更多的快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一項研究的參與者被要求觀看閃現在一個大型電腦屏幕上並不斷移動的不同產品,然後說出這些產品是否討他們喜歡。有些產品是垂直移動的(這導致參與者在觀看的時候點頭),有些產品是水平移動的(這導致參與者在觀看的時候搖頭)。結果表明,參與者喜歡的產品大多是垂直移動的產品,而正是點頭和搖頭的動作促成了他們無意識的選擇。\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尋求快樂。人們在快樂的時候微笑,但也因爲正在微笑而感到更快樂,即使人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微笑,這一效果也仍然存在。\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6be81095-9bb9-4b6b-92c3-4c5a12d08051\" img_width=\"1023\" img_height=\"682\" alt=\"想花錢買快樂嗎?心理專家:購買經歷而非商品\"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在1980年代,費茲.斯塔克和他的同事們請兩組參與者對蓋瑞?拉森的喜劇卡通片《極地》進行評價,並打分表明他們感覺到有多快樂。 一組參與者被要求用牙齒咬一支鉛筆,但要確保鉛筆不碰到嘴脣。另一組參與者則用嘴脣而不是牙齒含住鉛筆。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用牙齒咬住鉛筆的參與者的面部肌肉被迫進入微笑狀態,而僅僅用嘴脣含住鉛筆的人則不自覺地皺起了眉頭。實驗結果表明,參與者所體驗的情緒與他們所展露出來的表情相符。那些被迫微笑起來的人比被迫皺眉的人感覺更快樂,對卡通片《極地》的趣味性評價也更高。其他研究則表明,當人們停止微笑時,快樂並不嘎然而止,而是繼續逗留,影響着人們行爲的許多方面,包括以更積極的方式與人溝通、更願意回憶愉快的往事等等。\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這類研究所傳達的信息是很簡單的——\u003Cstrong\u003E如果你想快樂起來,那就表現得像一個快樂的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獲得快樂的簡單方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u003Cstrong\u003E微笑:\u003C\u002Fstrong\u003E有很多可以帶來快樂的行爲可以迅速地融入到你的日常生活當中。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行爲就是常常微笑。這種微笑不是那種轉瞬即逝、不易察覺的微笑。與之相反,研究結果表明,你應該保持微笑的表情15-30分鐘。爲了儘可能讓微笑真實篤定,努力在腦海中想象一種可以讓你真的笑起來的情形,比如你剛剛遇到了一個好朋友,聽到了一個令人捧腹的笑話,或者發現你的岳母根本沒打算前來拜訪。同時,你可以考慮創造一個信號以提醒你經常微笑。你可以設置鬧鐘定時提醒自己,或者一聽到電話鈴響就微笑。\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58cda88c-71fb-47d7-a19d-265964878903\"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51\" alt=\"想花錢買快樂嗎?心理專家:購買經歷而非商品\"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坐直:\u003C\u002Fstrong\u003E你的姿勢也是很重要的。科羅拉多大學的湯米安.羅伯特進行了一項研究,參與者被隨機分成兩組,分別坐在椅子上三分鐘,他們可以自行選擇挺直腰桿坐直,或者歪歪斜斜地隨意坐着。然後,每人必須做一個數學測試,並評估自己的情緒狀態。結果表明,坐直的參與者比採取其他坐姿的人更快樂,並在數學測試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績。有趣的是,這個結果並不適用於大多數女性參與者,羅伯特因此猜測:坐直挺胸可能會使她們害羞。\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de02c371-10e1-44d3-a90a-6e27284d9d6a\" img_width=\"1023\" img_height=\"682\" alt=\"想花錢買快樂嗎?心理專家:購買經歷而非商品\"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用行動表現出快樂:\u003C\u002Fstrong\u003E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的彼得.博科諾發現,快樂與不快樂的人的行爲方式有很大差別。你可以通過行動收穫快樂。比如,試着用更放鬆的方式走路,輕輕地搖晃你的雙臂,讓你的步伐更加輕盈;在談話中更多地用手勢,更頻繁地使用充滿感情的詞(尤其是“愛”、“喜歡”和“感興趣”),更少地談論自己(少說“我”、“我自己”等詞),讓自己的語調更富於變化,和別人強有力地握手。將所有這些行爲融入你的日常生活,會大大增進你的快樂。\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9e8c3fd4-0532-4a46-89cb-bf3582b4005b\"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39\" alt=\"想花錢買快樂嗎?心理專家:購買經歷而非商品\"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快樂是來之不易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幾項實驗中,這兩位研究者徵募了一些剛剛經歷過兩種人生變化之一的人蔘與實驗。兩種人生變化的第一種類型是“環境改變”,這涉及整體環境的重要改變,包括搬家、漲工資或者買了一輛新車。第二種類型是“目標改變”,這涉及需要付出努力來完成某個目標或者開展新的活動,例如參加一個新俱樂部,開展一項新的愛好,或者從事一種不同的職業。參與者們被要求爲自己連續幾星期以來的快樂程度打分。結果顯示,儘管經歷兩種變化的參與者的快樂程度都有所提高,但經歷環境變化的參與者很快就恢復到了原來的快樂水平,而經歷目標變化的參與者的快樂則持續了更長時間。爲什麼會這樣呢?\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ffa99cd3-ffc1-4c38-9628-933f2c8ad93b\"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797\" alt=\"想花錢買快樂嗎?心理專家:購買經歷而非商品\"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根據希爾頓和留波米斯基的觀點,這要歸因於一種“快樂適應”的現象。毫無疑問,人們可以從任何一種新形式的積極體驗中汲取大量的快樂,然而,只要這種體驗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人們就會對這一快樂之源變得越來越熟悉,從而不再能從中汲取新鮮感和快樂。不幸的是,環境改變常常就產生出“快樂適應”這種效應。儘管住進新房子、漲工資最初帶來的興奮是強烈的,但日復一日,這種最初的興奮會逐漸平淡下來。與之相比,目標改變則避免了“快樂適應”的效應,因爲它不斷地創造出富於變化的心境。不論是培養一種新愛好、加入一個組織、啓動一個項目,還是結識新人或者學習一種新技巧,你的大腦總是充滿了不斷變化的積極體驗,這就阻止了“快樂適應”效應的發生,從而延長了你的快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爲了讓我們的快樂最大化,請更多地選擇目標變化而不是環境變化。努力培養一種新愛好,啓動一個重要的項目,或者嘗試一種從未嘗試過的新型運動。選擇適合你的性格、價值觀和能力的活動,思考自己正在進行的活動,發現這些活動之所以使你興致盎然是由於哪些核心要素,並進一步去嘗試其他包含這些要素的活動。例如,如果你喜歡畫畫,也可以試一試水彩畫。如果你喜歡打網球,也可以試一試羽毛球或壁球。如果你擅長數獨遊戲(sudoko),那也不妨試一試縱橫填字遊戲。總之,不論你決定做什麼,你都要在做的時候努力嘗試一些變化。這聽起來有些難,但是研究表明它有助於增進我們的快樂,因此值得一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以上文章來源於[英]理查德·懷斯曼 《59秒心理學》,如翻譯有誤或者侵權請聯繫作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編譯:心理學說。關注國內外最新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資訊,探索互聯網線上心理諮詢新模式;利用互聯網與新媒體形式,普及健康心理學,推動全民心理健康蓬勃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53634635055155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