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今天我們向你推薦\u003Cstrong\u003E著名學者王學泰先生\u003C\u002Fstrong\u003E所著的\u003Cstrong\u003E《“水滸”識小錄》\u003C\u002Fstrong\u003E將會完美解答你的疑惑,帶你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認識《水滸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部分摘自《“水滸”識小錄》\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FBIA38FYSJK\" img_width=\"800\" img_height=\"800\" alt=\"讀完這一本書後我們才知道,原來著名學者是這麼看《水滸傳》的\"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水滸”識小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者:王學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水滸”識小錄》是作者關於“水滸”做的一些思考。

"\u003Cp\u003E清點家喻戶曉的經典作品時,你一定不會漏掉\u003Cstrong\u003E《水滸傳》\u003C\u002Fstrong\u003E。作爲中國歷史上最早使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自它問世以來,便成爲了後世中國小說創作的典範。“四大名著”久負盛名,但《水滸傳》背後蘊含的遠不止盛名這麼簡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走近水滸,認識水滸,更像是見證由宋至今近千年的興衰變遷。在人生路途的每一個階段,我們或多或少都有着與《水滸傳》相伴的經歷:茶館說書先生的拿手戲、書攤簡易印刷的話本、書刊的經典選摘、暑期播不完的黃金檔電視劇……無論當今如何發展,《水滸傳》還是能夠幾十年如一日的被大家如飢似渴地汲取,用其取之不盡的精神內核承載着中華文化豐富的底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水滸傳》過於豐富的文化底蘊也給讀者朋友們帶來了一些麻煩。或許人們在剛開始接觸《水滸傳》時總會有這樣的疑問:\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如此鴻篇鉅製,究竟該從那裏讀起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看了這麼多遍的《水滸傳》,還有什麼可以挖掘的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今天我們向你推薦\u003Cstrong\u003E著名學者王學泰先生\u003C\u002Fstrong\u003E所著的\u003Cstrong\u003E《“水滸”識小錄》\u003C\u002Fstrong\u003E將會完美解答你的疑惑,帶你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認識《水滸傳》。同時,又從《水滸傳》巧妙地發散到整個宋代歷史背景及文化環境,始於《水滸》,又不止於《水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跟着名家讀水滸,\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你能比別人得到更多的獨到觀點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評論《水滸傳》的書籍汗牛充棟,《“水滸”識小錄》想必是其中最有趣的一本。《“水滸”識小錄》是王學泰先生關於“水滸”進行的一些深入細緻的思考。先生在創作完成《水滸·江湖》一書後,因受體例、篇幅所限,將其中極爲有趣、重要,但無法深入、無法歸類的一些細小問題,通過獨闢《“水滸”識小錄》這塊領地,進行了深入獨到的闡釋。\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FBHqHNneeWi\" img_width=\"505\" img_height=\"372\" alt=\"讀完這一本書後我們才知道,原來著名學者是這麼看《水滸傳》的\"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王學泰先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若你一直對《水滸傳》感興趣,相信王學泰這個名字並不令你感到陌生。王學泰先生196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2003年退休前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作爲中國遊民與流民文化問題研究的著名學者,先生治學注重文學史與文化史的交叉研究,著作有《水滸·江湖》《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中國流民》《中國古典詩歌要籍叢談》《中國飲食文化史》《中國式幽默》《燕譚集》《多夢樓隨筆》《偷閒雜說》《重讀江湖》《採菊東籬下》《坎坷半生惟嗜書》等。另校點整理有《杜工部集》《唐詩評選》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先生採用筆記體的方式,專門選擇與其他研究者不同的觀點來解讀,讓讀者更多地瞭解作者對《水滸傳》和有關“水滸”故事的個人見解。如從朴刀、杆棒,“發跡變泰”,武舉、武監、武學生,山寨、水寨、山水寨,流放、招安等細微處着眼,演繹遊民文化傳統下社會的運作思維與方式;其立論嚴謹,見微知著,以考評方式將“水滸”中的細枝末節與當時的整個江湖巧妙連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水滸傳》中你沒注意到的細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這本書也爲你指出來了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本書一開篇就介紹了一種名爲“樸(音同潑)刀”的工具,這個“朴刀”居然在《水滸傳》中被大量使用。那麼,何謂“朴刀”?原來是一種用農具改制成的刀,不在兵器譜上記錄,故而不受兵器限令限制,供社會底層百姓使用。它象徵着強悍的、帶有武器的遊民的形象,也在後來的元代演變成了代表盜賊的重要意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朴刀相似的還有杆棒,“說起杆棒,人們容易聯想到山城重慶賣苦力的‘棒棒’,他們靠着一根棒棒(扁擔)、兩根繩子用肩挑背抗,飽覽了山城大部分重物的搬運,在崎嶇的山道小路上,多麼先進的運輸工具反而不如這原始的棒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朴刀相似,杆棒不僅是人類使用的第一批工具,也是第一批武器。在詳述《水滸》中擅用杆棒的英雄之外,王學泰先生又借用“趙匡胤使用杆棒打天下”的傳說,爲我們展現了杆棒是如何一步步實現從農耕工具到遊民文化象徵的演變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水滸傳是衆多‘朴刀杆棒’、‘發跡變泰’故事的有機\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結合\u003C\u002Fi\u003E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宋代文藝演出方式“說話”的一種分類,宋代以前沒有“朴刀杆棒”故事,這是宋代江湖藝人的創造。宋以前,短打文學以遊俠、刺客爲主,宋之後有了遊民題材的“朴刀杆棒”,也有了“發跡變泰”的故事。所謂“發跡變泰”,通俗來講便是“發了”,講的是從社會底層躍居社會高層的故事。宋代社會階級的動盪,使得發跡變泰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成爲了可能,普通民衆於是從他人的一夜暴富里尋找生活的慰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讀完這本書你才能發現,\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原來古代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如此之深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現在的網絡流行語言,原來七百年前就出現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水滸傳》建立了獨樹一幟的話語體系,以此作爲對抗主流社會的心理支撐。在當今時代,從《水滸傳》中流傳出來的語句仍然十分受歡迎,有不少已經深深融入了我們的文化體系中,成爲了我們日常用語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與互聯網文化融合成爲了炙手可熱的“網絡流行語”。在《“水滸”識小錄》中,王學泰先生以一些《水滸傳》中出現的話語爲例,爲我們展現了宋代社會的一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義氣”\u003C\u002Fstrong\u003E最早出自《水滸傳》,指同命運的人們互相幫助的道德,。由此衍生出的有“不義之財,取之何礙”,體現了遊民羣體內部盛行的反傳統價值觀念,\u003Cstrong\u003E“聚義”\u003C\u002Fstrong\u003E更賦予了遊民集羣以組織化意義,“遊民在社會上爭取自己的利益,面對的是強大的有組織的\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2\"\u003E政府\u003C\u002Fi\u003E和帶有組織色彩的宗法網絡,而他們則是無權無勇的個體。要使自己強大就要組織起來。”\u003Cstrong\u003E“好漢”、“成甕喝酒”、“大塊喫肉”\u003C\u002Fstrong\u003E所展現的尚武之風的豪爽,非文人士大夫可問津,富於浪漫色彩的草莽氣。其他諸如\u003Cstrong\u003E“逼上梁山”、“江湖”\u003C\u002Fstrong\u003E等詞語在《水滸傳》中的使用也進一步推動了遊民階層隱性社會的形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值得一提的是,\u003Cstrong\u003E“山寨”\u003C\u002Fstrong\u003E本來是宋元通俗文學作品中的常用詞,由於其“善打擦邊球,經常行走在行業政策的邊緣,引起爭議”的特點,在今天的話語環境裏被賦予了新的意義。這些在幾百年前被創造的流行語,即使是今天來審視,也有着十分豐富有趣的內涵。\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原來宋代就已經有制度化的軍事考試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宋代在科舉制度上有一大創新,在襲承唐代的武舉制度的同時,真正將武舉制度化,還特地爲武舉設立了“武監”——類似於“國子監”,是當時的最高軍事學院。宋代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爲武舉制度設立了專門學院的朝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武科舉造成的聲勢卻與一般科舉(即文科舉)無法相比。其根本原因在於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對武舉不重視。其設立武舉的目的不是加強國家軍事力量,而是從文人士大夫立場出發改造武官隊伍,使其擺脫自唐末以來的流氓化傾向,從而更符合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口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宋代的武舉制度顯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弊端,以文官爲主導的武官選拔制度淪爲了落榜文人投機取巧步入士大夫階層的備選方案。三年一屆的全國武舉選拔出的“武舉人”不願意進軍隊,進一步凸顯了宋朝文與武的分裂,士人階層與遊民階層在心理上始終無法相融。名義上面向民間的選拔制度始終沒能給江湖豪傑一個用武之地。從《水滸》中窺見的武舉制度在宋朝的推行狀況,或許可以給今天的教育制度改革一些警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部分摘自《“水滸”識小錄》\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FBIA38FYSJK\" img_width=\"800\" img_height=\"800\" alt=\"讀完這一本書後我們才知道,原來著名學者是這麼看《水滸傳》的\"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水滸”識小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者:王學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水滸”識小錄》是作者關於“水滸”做的一些思考。作者採用了筆記體的方式,專門選擇與其他研究者不同的觀點進行闡述,其視角新穎別緻,觀點以小見大。如從朴刀、杆棒、武學生、山水寨、流放等細微處着眼,演繹遊民文化傳統下社會的運作思維與方式;其立論嚴謹,敘述生動,以考評方式將“水滸”中的細枝末節處與當時的整個江湖巧妙連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家喻戶曉的《水滸傳》讀者數以百萬計,評論《水滸傳》的書籍汗牛充棟,但以王學泰先生的視角與方式來考評的,卻鮮有論者與相關書籍。該書融知識性、趣味性、新穎性於一體,是一本考評《水滸傳》的非常有趣的書。\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6GDXar4GsRszh\" img_width=\"554\" img_height=\"32\" alt=\"讀完這一本書後我們才知道,原來著名學者是這麼看《水滸傳》的\" inline=\"0\"\u003E\u003Cp\u003E-END-\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編輯 | 唐芷琪(實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我們爲你準備的第1446次推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需轉載註明出處 合作請聯繫\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微信\u003C\u002Fi\u003E號 bbtstar\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6wOueKC2XRMZb\" img_width=\"640\" img_height=\"178\" alt=\"讀完這一本書後我們才知道,原來著名學者是這麼看《水滸傳》的\" inline=\"0\"\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60377050877185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