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15”特別報道之教育行業

中國網財經3月11日訊(記者班杉 見習記者魏國旭) 近日,北京博學教育被多名學員集體投訴。截至發稿時,在聚投訴平臺上已有145人聯名參與,投訴點主要集中於“虛假宣傳”、“退款難”等。有學員還表示,目前已無法聯繫到負責老師,公司辦公地點人去樓空,“疑似跑路”。

打着“保過”旗號吸引學員

在聚投訴平臺上,一位自稱博學教育學員的苗女士稱,博學教育以“保過”、“最後一個報名日”、“不報名將趕上學歷改革、學費上漲、難度增加”等諸多因素誘導報名,但其報名成功後發現實際情況與前期宣傳完全不一致。於是苗女士提出退款。

然而,在苗女士提出退款請求後,博學教育以“前期宣傳系銷售個人行爲”等理由拒絕,並表示,既然簽了合同,說明對合同條款是認可的,不能退款或者退款要扣除30%-40%的高額服務費。

這並非博學教育第一次因虛假宣傳被消費者投訴。2018年8月19日,北京電視臺《法治進行時》曾對博學教育存在的類似問題進行了曝光,指出其打着“保過”的旗號收費幾千元甚至幾萬元,並不遵守退款承諾。北京律師協會劉凝律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教育機構和學校簽訂的協議中有保過這樣的條款,那合同是無效的,合同無效當然可以退款。

新廣告法也規定,教育、培訓廣告不得含有對升學、通過考試、獲得學位學歷或者合格證書,或者對教育、培訓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證性承諾的內容。按照這樣的規定,所謂的“保過”承諾可能已經涉嫌非法宣傳。

同時,博學教育的教學資質也屢被質疑。其官網資料顯示,博學(北京)國際教育諮詢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經營時間超過10年,專注於學歷教育,在全國多個城市若干所知名商圈建立課程體驗中心,實現課程多元化研習。

而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顯示,該公司的經營範圍中只有“教育諮詢與組織文化交流活動”和教育有關,並未見和教育培訓相關的資質。朝陽區教委工作人員也曾向媒體表示,教委負責管轄的辦學機構,會獲頒辦學許可證;但經系統查詢,“未找到該公司的任何資料。”

學員莫名其妙背上貸款

除被指虛假宣傳外,博學教育還曾因“教育貸”被學員投訴。張女士在聚投訴網站留言,稱當初博學教育說學費可以分期付款,但並未說明是貸款,現在博學教育聯繫不上,貸款提供方“海米管家”卻要求其進行還款。

海米管家方面則認爲,由於客戶是通過海米管家教育分期平臺同金融機構簽訂個人借款合同,由金融機構將費用一次性支付給教育機構的,其在此次事件中也是受害者;同時海米管家表示,客戶金融機構簽署的貸款合同和與“博學”等教育服務機構簽署的服務合同是兩個獨立的事件,因此“博學”跑路不能夠成爲客戶不履行貸款合同的理由和藉口。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報道顯示,博學教育在北京的多個校區已經人去樓空,疑似跑路。記者撥打投訴學員提供給的博學教育電話,但已無法接通。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系統顯示,2019年2月12日,博學(北京)國際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因“通過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取得聯繫”,已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朝陽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博學教育多個校區人去樓空疑跑路:涉虛假宣傳 培訓資質也遭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