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GKIXtHPsm1GE\" img_width=\"193\" img_height=\"239\" alt=\"助力尋親,離不開“技術賦能”\"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視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力而起,由善而達”,助力尋親就該多借技術之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連日來,罹患白血病的24歲女孩張天媛急尋親生父母事件備受關注。這起尋親救命事件連同此前的章子欣案,在牽動人心之餘,也將人們的思考觸角引向了“精準助力尋親”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都說遊子如風箏,飛得再遠,有線牽着。而那些跟家人離散者,無異於斷線的風箏。在電影《失孤》裏,劉德華扮演的父親在兒子被拐後,踏上了漫漫尋子路,一找就是18年,人生軌跡也因此被改變。這是很多骨肉分離親歷者遭際的投射。民政部下屬研究機構2016年就曾發佈《中國老年人走失狀況白皮書》,顯示每年全國走失老人約有50萬人;孩子失聯數量,也很驚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無論是被拐、被騙還是走丟,不論是老人、小孩還是精神障礙者,跟家人長期“失聯”,都意味着個體不幸和家庭破碎,都是難以承受之重。能否舔舐他們的離散之痛,消減他們的尋親之難,彰顯着公共責任的強度,也體現着社會的人文溫度與關懷厚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民政、公安系統這方面的“大招”可謂迭出:早在2014年,民政部就首次將“尋親服務”作爲對滯留人員的救助程序納入規範性文件,連續多年將救助尋親服務工作納入工作重點和綜合評估指標,還於2015年啓用了全國救助尋親網;公安部則於2016年5月上線了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佈平臺“團圓系統”,建立起了針對兒童失蹤的全國性警報機制和羣防羣治體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助力尋親尋人的動作,指向了對中國版“安珀警戒”機制的健全完善。安珀警戒的要義就是拉響警報,通過各種渠道動員公共機構和社會力量去搜尋。全國救助尋親網和“團圓系統”,都很注重在動員社會力量上發力:前者成了民政部與公益組織、新聞媒體、企業等開展尋親合作的常用渠道,後者也注重警企媒合作……到頭來,這織密織牢了救助尋親網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說,完善“安珀警戒”着眼的是機制性補漏,那“向技術要準度”立足的則是效率提升。充分藉助現代技術,也能讓“安珀警戒”的效用最大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下移動互聯網和科技的迅猛發展,特別是LBS(基於位置的服務)技術和Push(消息推送)功能的廣泛應用,爲尋親打破對警方排查、貼尋人啓事、靠大V幫忙等傳統路徑的依賴提供了無限的可能,也能爲“安珀警戒”快速奏效提供技術支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今日頭條爲例,其公益尋人項目“頭條尋人”,就能借助精準地域彈窗技術,對尋人信息進行精準的定向地域推送,讓其抵達那些高關聯度的目標人羣;龐大的用戶基數,則能讓“彈窗尋人”在發動網民廣泛參與時,提升成功找到人的幾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線至今,“頭條尋人”先後與民政部和歸口民政的所有救助管理機構對接,並與警方、媒體、醫療機構、公益組織合作,“掘”出10萬餘條尋人尋親線索,彈窗超過7萬次。非但如此,它還將尋人項目拓展至“兩岸尋親”、“無名患者尋親”、“尋找烈士後人”等,並應用了“識臉尋人”技術。截至2019年7月7日,頭條尋人成功尋回10000人。技術賦能尋人,作用可見一斑。將這跟“安珀警戒”結合,效果只會愈發明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力而起,由善而達”,助力尋親就該多借技術之力。抓住互聯網技術映射在尋人領域的紅利,既有助於破解“尋人難”難題,也能更好地“救人之急,濟人之難,憫人之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因如此,民政部負責人今年6月就表示,“現代科技手段發揮快、準、打破區域限制等作用,提高了尋親成功率。”可以預見,對技術恰到好處的應用,會讓尋親尋人方面很多以往看起來難解的問題有解,會給尋親尋人帶來更多向好的可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助力尋親,要靠“安珀警戒”也要靠技術賦能,畢竟充分發揮“安珀警戒”的作用也需技術加持。本質上,這靠的就是制度和科技的向善。“知善致善,是爲上善”,當看似堅硬的機制和技術都裹上了人文油彩,這勢必會在尋親尋人等諸多社會公益領域,釋放出更強勁的勢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喻辛(媒體人)\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67246706363649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