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時光長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的長沙項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5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長沙市湘江兩岸環境綜合整治工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6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長沙市背街小巷綜合改造工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1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長沙市社區公園建設工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3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長沙市洋湖溼地生態修復與保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暨洋湖溼地公園建設項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4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長沙市洋湖生態新城建設項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長沙市拆違復綠環境整治項目\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Urn89UhMJeH\" img_width=\"786\" img_height=\"557\" alt=\"長沙背街小巷改造等7個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佔鋒 實習生 劉佳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榮譽檔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6年12月12日,建設部發布《關於2006年中國人居環境獎獲獎城市(項目)名單的通報》,決定授予全國41個項目“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其中,“湖南省長沙市背街小巷綜合改造工程”在列,這也是全國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背街小巷改造項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於2000年設立,是我國參照聯合國人居環境獎新設立的一個政府獎項,屬全國人居環境建設領域的最高榮譽獎項。迄今爲止,長沙已有湘江兩岸環境綜合整治、社區公園建設、洋湖及梅溪湖生態公園建設、拆違復綠環境整治等7個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榮譽故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知有多少長沙“老口子”在這裏生、在這裏長,背街小巷是城市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雖然沒有高樓大廈、主次幹道那麼顯眼,卻同樣連着老百姓的心。而城市工作就是要把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作爲中心目標,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爲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多年來,長沙市先後7次獲評“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近年來也收穫了很多靚麗的城市名片。這不僅表明長沙的城市環境越來越舒適宜居,更彰顯着長沙市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UrnR4q7KdaD\" img_width=\"786\" img_height=\"522\" alt=\"長沙背街小巷改造等7個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美好城市既要高樓大廈也要背街小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出行難,如廁難,路不平,燈不亮……在十多年前,很多長沙市民都曾遭遇過這樣的尷尬。承載了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背街小巷,在城市發展日新月異的背景下日顯蒼老,下水道堵塞、路幅狹窄、路面破損,不僅使長沙豐富的文化遺存黯然失色,還極大地影響了長沙舊城區數以萬計居民的生活,更給城市管理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難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時任長沙市城管局局長吳念公介紹,2005年全市有背街小巷1240條,約佔道路總量的90%;居住人口160萬餘人,佔市民總數的三分之二,其中大部分背街小巷已與城市發展和羣衆生活不相協調,讓背街小巷靚起來,已成爲這座城市所有市民共同的願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既要經濟建設,又要社會建設;既要結構轉型,又要民生配套,這是我國城市發展當前面臨的普遍問題。但是,高樓大廈易建,背街小巷難管。作爲城市發展歷史中形成的這些“毛細血管”,背街小巷點多面廣,牽一髮而動全身,稍不注意還可能引發一些矛盾和問題。對於執政者來說,這是一個燙手山芋。\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Urne13RoZpi\" img_width=\"786\" img_height=\"488\" alt=\"長沙背街小巷改造等7個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不過,長沙在背街小巷改造這一“民心工程”中辦出了氣魄、辦出了特色。歷史資料數據顯示,長沙於2004年實施了“一六”工程,即投資1億元改造背街小巷100條,建設公共廁所60座。2005年,長沙市委、市政府再次揮出大手筆:繼續投資10億元,改造413條背街小巷!兩年時間內,長沙共提質改造513條背街小巷,其中包括12條歷史文化名街名巷、20條特色街巷。全市共改造道路14.8萬米,共鋪設水泥、瀝青路面224萬平方米,安砌側平石35萬套米,安裝排水管道17萬米,新建排水井12317座;新增綠化面積12萬平方米,新增行道樹9000株,新增花灌木1467萬株、草皮1萬平方米;安裝果皮桶5846個,安裝路燈杆941根,新建和改造站廁159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長沙通過背街小巷提質改造,改善了舊城區居民的生活環境,保護了文化遺存,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這是長沙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對背街小巷大規模的集中提質改造,也是讓廣大市民無不拍手稱讚的“民心工程”。一條條背街小巷舊貌換新顏,一條條背街小巷改出了美麗、改出了民生。因此,2006年長沙市能夠捧回“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實至名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初,爲了把這一關乎羣衆切身利益的好事辦實,實事辦好,各級政府按照“市區聯手、共同建設”原則,由長沙市城管部門牽頭協調,市直各部門協同配合,做到了因地制宜、規劃先行、突出特色、打造亮點、綜合整治、提升品位,既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又保護了文物,保護了小街的文化底蘊,突出了特色街巷和精品街巷建設,凸顯濃郁的古巷風情和綿延的歷史文化。據瞭解,當時有70多個市直機關單位分別參與了一條街巷的提質改造,打造了“新聞一條街”“科普一條街”“消防一條街”“ 環保一條街”等街巷,這些街巷主題鮮明,風格各異,精彩紛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賜閒湖街巷是一條位於開福區民主東街街道轄區的老街,修整後全長430米,寬5.1米,已成爲長沙最有名的歷史文化街巷之一。在這條幽靜秀美的小巷中,有辛棄疾雕像廣場、賜閒湖故址紀念碑、賜閒湖傳說故事壁畫、科學文化長廊以及鄰巷巡道街殘存的貢院高牆與界碑等舊址。當年曾有人如此描述這條改造後的百年老街:猶如一位古典的女子,它將城市的喧囂拋在背後,取而代之的是歷史的厚重和寧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總長度137米的白果園,是一條仿晚清風格改造的小巷,如今依舊黛瓦青牆,煥發着不一樣的風采;203米的化龍池曾是長沙八大公溝所在,小巷經過整修,全面恢復了清代時的原貌;定位爲“科普一條街”的曉園路,如今仍然可見當年改造後留下的主題雕塑和設施;以環保爲主題的文運街整潔清新,走在這裏讓人神清氣爽;古典與現代在藩后街交融出一種獨特的美感,給城市帶來別具一格的氣質;傳說藥王孫思邈曾在此洗藥的大古道巷,經過改造恢復了從前的面貌。此外,還有太平街、坡子街、潮宗街、連升街、便河邊、清水塘路、湘春路、梓園路、菜園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巷換裝,萬衆情牽。在人們眼中,一條街巷就是一個故事,在人們心裏,一條街巷就是一段歷史。\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Urns5zw0x77\" img_width=\"786\" img_height=\"541\" alt=\"長沙背街小巷改造等7個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高標準規劃高品位建設高水平管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阿婆又似初笄女,頭已梳成待君看。梳理歷年長沙市政府工作報告發現,從2004年開始,長沙逐年對背街小巷進行大規模的提質改造,至2015年已累計改造背街小巷600餘條。2016年,又提質改造老舊社區50個、背街小巷100條,啓動國內首條歷史步道建設,城市小巷舊貌換新顏。2017年,全市222個老舊社區和部分老舊公租房小區提質提檔深入實施,湘江兩岸和主幹道亮化提質,城市更加清爽靚麗。2018年,改造老舊社區50個,建成15分鐘生活圈241個,新建歷史文化步道32.8公里,另打通了6條瓶頸路、斷頭路。2019年,長沙將提質改造老舊小區50個以上,精心打造白沙液街、潮宗街、文廟坪等歷史街區,保護賈誼故居等歷史遺存,讓一條條老街古巷留住長沙記憶,傳承歷史文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見,長沙扮靚城市背街小巷的腳步從未停歇,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的探索一直在進行。近年來,長沙更是把背街小巷改造和城市更新建設有機融合,成爲城市人居環境改善的有力註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居住環境好了,住這裏又方便又舒服,再也不想搬家的事情了。”家住天心區坡子街街道八角亭社區三興小區的曾習周說,原來帶着老人住在這裏每天都想搬離,也不想邀請親朋好友來家裏做客,就因爲小區環境太差,實在影響心情。“前兩年小區提質改造後,樓道粉刷得乾乾淨淨,電線整齊了,護窗雨棚統一規範換新,每家每戶還安裝了油煙淨化器。”曾習周開心地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八角亭社區地處繁華的市中心地帶,臨街四周高樓林立,商戶衆多,背街小巷裏多是上世紀90年代的老舊小區,甚至還有年代更久遠的棚戶區。曾經,這裏的小區路面高低不平,污水橫流,車輛四處違停,牆面損壞發黑、貼滿“牛皮癬”,電線到處亂搭,居民生活質量不高。2017年9月,小區啓動提質改造,90天的時間給社區帶來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改造後的小區路平了、線齊了、綠多了、燈亮了、水通了、車暢了,樓道和牆面乾淨整潔,煥然一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7月,天心區城南路街道啓動了對熙臺嶺巷以“戲臺文化”爲主題的特色改造。該巷道北至城南西路、南達白沙路,是民國年間連接天心閣與白沙井的一條背街小巷,小巷總長約700米。深入挖掘歷史記憶、長沙故事,城南路街道優化整體設計,分別在熙臺嶺巷29號沿線和興隆庵口突出“戲臺文化”主題牆繪,並對熙臺嶺巷18號、席草田1號圍牆製作明清風格建築修繕。通過特色改造,從點上找記憶,從巷上找味道,從面上找風貌,喚起民衆歷史記憶。目前,該改造工程已完成90%,預計11月底前全部完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背街小巷提質改造的過程中,長沙多部門協調聯動,城管、國土、規劃、文化、公用事業、園林、電力電信、燃氣、環衛、市政等部門齊心協力,共同推進工程建設。高標準的規劃、高品位的建設、高水平的管理缺一不可。長沙市委、市政府堅持以規劃爲先導,按城市總體規劃要求,結合背街小巷兩廂排水的要求以及建築特點和人文景觀特色進行了工程設計,充分考慮了城市發展趨勢和歷史名街保護要求,注重路網改造成型。在街巷改造規劃設計上,既充分體現了長沙獨特的人文底蘊和文化品位,再現了長沙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湖湘文化,也充分考慮當前交通網絡現狀,重點解決交通瓶頸問題,同時也兼顧了街巷的觀賞性和實用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背街小巷提質改造中,長沙對歷史街巷實施的是保護性改造,堅持“修舊如舊”原則,重點保護其清末至民國時期的歷史風貌,以達到豐富歷史文化街巷視覺效果的目的;重點挖掘歷史文化內涵,對各歷史街巷內的著名歷史文化遺址、歷史典故、古井、古樹名木製訂了專門的詳細設計方案;重點注重歷史街巷中現存的老麻石路面的保護整修,新鋪設的麻石路面採取傳統的鋪設方法,使長沙麻石鋪路這一特色重現光彩。而且,在背街小巷提質改造中堅持做到建管並重,每條街巷改造竣工後,管理工作及時跟進,組織街道和相關部門對改造的街巷兩廂及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整治,有針對性地實施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做到改造一條、檢查一條、亮化一條、靚麗一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長沙市通過對背街小巷提質改造,不僅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舊城區居民的人居環境,還樹立了城市形象,打造了城市品牌,吸引更多的資金、技術、人才向長沙聚集,增強了城市綜合實力,給其他城市在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帶來有益啓示。\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Uro75id7csK\" img_width=\"786\" img_height=\"522\" alt=\"長沙背街小巷改造等7個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榮譽新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以科學規劃爲引領 持續改善城市人居環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看着舒心多了,你看這地面多幹淨,人走車走都很方便。”銀星路的老住戶宋愛蓮如今每天面對社區改造後的道路,深感欣慰。長沙持續推進對老舊社區的提質改造,同時進行交通微循環改造,打通了城市管理的“最後一公里”,把實事做進了居民心裏。在長沙各級政府部門眼裏,主幹道只是一座城市的“面子”,而背街小巷則是“裏子”,更多的市民居住在背街小巷,所以就要做到表裏如一,不僅面子要“大氣”,裏子更要“靚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背街小巷作爲市民羣衆的生活場所,其治理的效果最能體現一座城市精細化管理的能力,最能反映城市的建設和管理是否真正延伸到了細枝末節。今年,金盆嶺街道對黃土嶺路進行提質改造,凸顯“詩詞文化步道”特色,有效將“一圈兩場三道”建設與老城區有機更新工作相結合,不僅使老街得以保護和修繕,還梳理道路微循環系統,增加停車位規範停車,對人行道路面進行修復等,方便居民出行,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以詩詞文化爲主題的人行步道改造,提煉了街區文化,融入了古詩詞文化,通過從西周到明清的經典詩歌的集中呈現,修人文以潤繁華,爲鬧市街區注入文化氣息和人文情懷,極大地豐富了生活圈居民的精神生活,讓幸福在家門口升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麗城市”是“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城市的綠色發展和人居環境優化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長沙以科學規劃爲引領,不斷優化空間結構,促進產業集聚,增強功能配套,持續改善了城市人居環境。今年1月22日,長沙更是在全國率先成立了城市人居環境局。今年3月,長沙與瀋陽、南京、廈門、廣州、成都等11個城市又被住建部確定爲全國首批城市體檢評估試點城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長沙市城市人居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周飛介紹,近年來,長沙在優化城市人居環境方面還有一大批典型案例,如棚戶區改造工作、老城區有機更新、“一圈兩場三道”建設,長株潭綠心地區保護、三年造綠行動、黑臭水體治理、城區交通暢通工程、社區提質提檔三年行動等。特別是棚戶區改造工作,“四增兩減”“市級統籌”“有機棚改”等創新性措施成效顯著,爲長沙棚改成爲全國先進奠定了堅實基礎,長沙棚改工作已經連續4年獲得國家級表彰激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全國首批城市體檢評估試點城市,長沙堅持先行先試、邊幹邊試,目前已制訂《長沙市城市體檢自檢工作方案》,啓動“1+2+4”三級協同工作模式試點,即市級城市體檢,芙蓉、開福兩個區級城市體檢和4個街道城市體檢。在探索過程中,長沙正在積極研究“城市更新”“微改造”系列政策,旨在探索城市“產業轉型、城市轉型、環境再造”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今年將重點完成1個市級城市體檢報告和試點區、街道城市體檢工作,出臺城市人居環境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標準,啓動實施一批街區“微改造”項目。“我們將以評估治理效果爲導向,建立起‘一年一體檢、兩年一評估’的工作制度,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周飛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建設更加便捷、更加宜居、更有溫度的“美麗長沙”既是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願景,也是城市品質的基石,更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長沙正凝聚各方智慧力量,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新格局,全力推動城市人居環境的改善,讓長沙成爲一座“兒童友好、老年關愛、青年嚮往”的城市,成爲一座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的文明之都。\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74696579216231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