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jmVZ64HWma3\" img_width=\"700\" img_height=\"466\" alt=\"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爲你講述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與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聯合主辦的“歸成——-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中國第一代建築學家”展覽,將在呈現1918年至1935年期間,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求學的20多位中國留學生的學習經歷、學業成就的基礎上,嘗試揭示其中建築理論與建築史學對於中國學術的深刻影響。\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jmVm4WjcdQH\" img_width=\"700\" img_height=\"465\" alt=\"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爲你講述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梁思成,作爲賓大歸來學子中的代表,與同行者一道開啓了中國建築理論、建築史學和建築教育、建築創作的發展歷程,在國家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u003Cp\u003E原標題: 歸成,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中國第一代建築師\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jmVGFunF9pW\" img_width=\"358\" img_height=\"512\" alt=\"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爲你講述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前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現代的城市發展與建築事業發軔於20世紀初,同時也帶動了中國傳統建築研究學術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在這一時期,第一代建築師嶄露頭角,羣星璀璨,爲中國建築的現代化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第一代建築學家苦心孤詣,體用相濟,爲中國建築史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他們當中,有一批最爲傑出的代表——如范文照、楊廷寶、梁思成、童寯、陳植等,都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藝術學院,他們在建築設計、建築研究、建築教育以及建築史學等諸多領域樹立標杆、構建框架,堪稱中國建築學科影響至爲深遠的第一豐碑。\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jmVZ64HWma3\" img_width=\"700\" img_height=\"466\" alt=\"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爲你講述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與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聯合主辦的“歸成——-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中國第一代建築學家”展覽,將在呈現1918年至1935年期間,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求學的20多位中國留學生的學習經歷、學業成就的基礎上,嘗試揭示其中建築理論與建築史學對於中國學術的深刻影響。\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jmVm4WjcdQH\" img_width=\"700\" img_height=\"465\" alt=\"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爲你講述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梁思成,作爲賓大歸來學子中的代表,與同行者一道開啓了中國建築理論、建築史學和建築教育、建築創作的發展歷程,在國家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梁思成在建築思想和具體實踐中的創造性摸索,他的一課、一旅、一著、一圖、一影,不僅依賴於個人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澱,更映射出奔波萬里孜孜以求的成果與心得。特別是他參與創立的中國最初的建築學術團體以及學術出版物,與志同道合者協力創建了中國自己的建築教育體系,培養了第二代、第三代建築學者和建築師,爲中國文化事業和現代建築事業的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jmW0FwrUlvr\" img_width=\"384\" img_height=\"511\" alt=\"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爲你講述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陳植與梁思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一代學者和實踐者,他們在歷史理論研究、設計創作、建築遺產保護、建築學術交流等諸多方面,走出了既有國際視角,又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成爲中國現代科技與文化發展進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本展覽以專業性視角,以鮮活化方式,向學界與公衆首次集中展示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中國第一代建築師,以緬懷前輩的創業之功,相應展示我國建築學術、建築實踐的前進之路,以期對於未來中國建築事業的發展有所啓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展覽共分爲四大主題,一、賓大建築的第一代中國留學生;二、在賓大學習建築;三、中國留學生的教育成就;四、第一代中國留學生的歸國貢獻;五、從布扎到營造學社。\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jmWD5KhgJv9\" img_width=\"700\" img_height=\"466\" alt=\"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爲你講述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賓大建築的第一代中國留學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世紀初,大約五十多名年輕的中國學子,通過各種方式前往美國大學接受建築教育。在這期間,賓夕法尼亞大學是早期中國建築留學生較爲集中的地方。賓夕法尼亞大學之所以受到中國建築留學生的青睞,是與其高水平的教育質量、啓發式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師的個人魅力分不開的。最早來到賓大建築系的朱彬、范文照、趙深、楊廷寶等,都曾受到保羅·P·克瑞教授的悉心指導,在學業方面大有收穫,回國後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這也極大地激發了後來的中國建築學子,他們源源不斷來到賓大學習建築設計。\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jmjw8dtydnP\" img_width=\"384\" img_height=\"512\" alt=\"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爲你講述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這批建築學專業的留學生回國之後,即在各地從事建築專業工作,把在美國的所獲學識,應用到實業救國的事業中。他們不僅設計了大量的辦公、住宅、學校、醫院、影院和商業等各類新型建築,打破了外國建築師的壟斷地位,而且也協力創建了中國自己的建築學科體系和教育體系,爲中國的現代建築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jmkC7F5nWnJ\" img_width=\"700\" img_height=\"465\" alt=\"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爲你講述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在賓大學習建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賓大建築教育認爲設計研究是建築師的重要技能,也是建築教學中最爲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四年學習過程中,學生被分配到各個圖房之中,接受曾經在巴黎美術學院受過專業訓練的職業建築師的具體指導。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需要通過不斷的練習來學習如何設計建築,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以便發揮自身才能,獨立應對具體實踐所提出的要求。\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jmkPFj8nhF4\" img_width=\"684\" img_height=\"510\" alt=\"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爲你講述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jmka7QjwLsE\" img_width=\"700\" img_height=\"466\" alt=\"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爲你講述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賓大建築教育非常強調建築構造與建築繪畫這兩方面的基本功訓練,前者需要遵循各種建造原則,後者則影響學生對於形式、色彩和比例關係中的美學判斷,它們之間的結合則構成了建築師的必備品質。賓大建築教育不僅希望培養一批技術嫺熟的繪圖匠,同時也希望把學生培養成真正的建築師,因此,賓大建築教育十分強調強調藝術與技術並重,認爲藝術的各種表現形式,如詩歌、音樂、建築、繪畫與雕塑,構成了一種文化性的整體,因此在藝術方面的素養,對於真正意義上的建築教育是必不可少的。\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jmkl5qUABS8\" img_width=\"700\" img_height=\"466\" alt=\"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爲你講述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jmxi6oXWcoQ\" img_width=\"348\" img_height=\"512\" alt=\"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爲你講述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賓大學生宿舍過街樓拱門洞,楊廷寶(1925)楊士英供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中國留學生的教育成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以巴黎美術學院爲背景的美國建築教育體系中,衡量建築教育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就是學生在各種設計競賽中所獲得的獎項。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在這一競爭激勵的教育體系中屢獲佳績。第一位來到賓大建築系的朱彬,在三年級就在由“布扎設計協會”(Beaux-Arts Institute of Design)所組織的全美大學生競賽中,從數百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獲得二等獎。\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jmy0HAaEs3H\" img_width=\"368\" img_height=\"512\" alt=\"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爲你講述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市政廳沿帕克大道立面處理,陳植(1927年沃特·柯普紀念競賽一等獎參賽作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圖片來源:《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建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獲獎感言中他曾言,“正值大量西方科學湧入中國之際,中國建築卻因其理念和形式而顯得無與倫比。”在朱彬之後,楊廷寶、童寯、梁思成、陳植、過元熙、吳景奇、王華彬等,也在全美以及賓州的各類建築設計競賽中頻傳捷報,顯示出極強的學習能力和競爭實力。與之同時,中國留學生也活躍於各種學術領域與社會領域,展現其多才多藝的出彩天賦。\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jmyEHvnHD9s\" img_width=\"700\" img_height=\"466\" alt=\"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爲你講述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jmyRAmdklHu\" img_width=\"700\" img_height=\"475\" alt=\"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爲你講述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建築學院中世紀化妝舞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四、第一代中國留學生的歸國貢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何建立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建築學科與建築職業體系,如何採用現代知識體系來梳理中國營造這一古老議題,是第一代中國建築師和建築學者所面臨的時代命題與歷史使命。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中國建築學人在其中發揮了奠基性的作用。他們的影響遍及中國現代建築學科發展的各個領域,不僅開拓了中國現代建築學科的發展之路,也取得了學術方面的豐碩成果和極高成就。\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jmyd3d0XMJo\" img_width=\"700\" img_height=\"465\" alt=\"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爲你講述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五、從布扎到營造學社\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着西方建築學作爲一門專業學科得以引入和傳播,剛剛登上歷史舞臺的第一代建築學人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定位並梳理自己的傳統建築。在中國現代建築史上,梁思成與林徽因無疑是最爲傑出的先驅者,他們不僅針對中國建築歷史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而且與劉敦楨等中國營造學社的同事一起,開創了用科學的方法分析中國傳統建築的新途徑。他們不僅發現並記錄了大量重要的中國建築遺構,而且爲當代的中國建築史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jnB46BqHtb4\" img_width=\"700\" img_height=\"459\" alt=\"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爲你講述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jnBNDGvIPNa\" img_width=\"700\" img_height=\"464\" alt=\"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爲你講述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上海音樂廳,范文照、趙深( 1930)\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jnBa79HndTb\" img_width=\"361\" img_height=\"511\" alt=\"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爲你講述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基泰工程司(1936)\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展覽:\u003C\u002Fstrong\u003E歸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展覽地點:\u003C\u002Fstrong\u003E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圖片來源建日築聞)\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76208514659175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