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第一手數據,洞察全球市場風向#

滙豐近期的報告顯示,許多美國大學生的打工時間比泡在圖書館的時間更長。在美國,學生往往在揹負更大學業壓力的同時,還需要負擔助學貸款的經濟壓力。這個“甜蜜的負擔”會一直持續到他們步入工作崗位。

造成這個原因的其中一個因素是大學學費的飆漲,由此也引出了本週第二項報告:大學捐贈基金的投資回報率問題。在這個議題上,哈佛大學成爲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在9月底公佈的報告中,哈佛大學的成績單並不理想。

除此之外,我們還將帶您瞭解房地產泡沫和貿易爭端中的美國是如何被拖累了經濟。歡迎每週關注本專欄,瞭解全球經濟最新動態。

Part 1:美國大學生打工>上學

如果上大學是對年輕人時間管理能力的第一個真正考驗,那麼美國學生會優先考慮有償工作。根據滙豐9月中旬公佈的一項調查,85%的在校生有工作,平均每天花4.2小時上班,比他們花在圖書館的時間多一倍。

在許多方面,這也在所難免:學費達到創紀錄水平,帶動助學貸款佔比達到歷史最高。

延伸閱讀A:大學對窮人而言非常重要,但富人則更能從中受益

向公衆普及經濟研究成果是一項艱鉅的任務。研究成果可能不好理解,而且還有許多限定性描述。更重要的是,研究往往不會教你如何將結果用於現實世界的公開辯論,不存在這樣的指南——這是專家的工作。所以,專家偶爾犯錯在所難免。

Upjohn就業研究院(Upjohn Institute for Employment Research)的經濟學家蒂莫西·巴蒂克(Tim Bartik)最近在推特(Twitter)上怒懟新聞系教授埃朗·魯普爾·謝爾(Ellen Ruppel Shell),認爲謝爾歪曲了他和同事布拉德·赫什伯恩(Brad Hershbein)合作的一項研究。謝爾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上發表了一篇名爲《上大學可能不再划算》(College may not be worth it anymore)的專欄文章,認爲貧困家庭通過高等教育所獲得的經濟回報不及中產階級或富裕階層。

巴蒂克指出,他和赫什伯恩的研究發現,不管是什麼收入背景,上大學帶來的收入溢價(學士學位獲得者與高中畢業生的終身收入差)都相當可觀:

上大學似乎確實很值:學士學位獲得者的終身收入溢價。來源:蒂莫西·巴蒂克,布拉德·赫什伯恩,《貧困程度:家庭收入背景與教育回報的關係》('Degrees of Pover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Income Background and the Returns to Education'),2018年,Upjohn就業研究院

對於家庭收入低於貧困線185%的人來說,71%的收入溢價能讓終身收入多33.5萬美元——不可小覷的數目,遠遠超過大部分大學學位的成本。而且有趣的是,巴蒂克和赫什伯恩發現,對於家庭收入真正低於貧困線的人來說,上大學的收入溢價高達179%(粗略估計)。

......

Part 2:哈佛大學的回報率

延伸閱讀B:哈佛大學投資虧慘了

Part 3:房地產泡沫

延伸閱讀C:新加坡聖淘沙的藍天和海浪,無法掩蓋豪宅區“失去的十年”

Part 4:貿易逆差

延伸閱讀D:中美貿易角力令東南亞“漁翁得利”,借成本優勢成爲企業遷址首選

……

繼續閱讀本文請點擊這裏>>

商業週刊中文版知識商店是《商業週刊/中文版》新媒體推出的付費產品系列。《商周讀數觀市365 · 第二季》將爲讀者每天提供一篇由經濟學家通過數據全面解讀國際市場未來導向的文章,可單篇購買或訂閱全年,#解讀第一手數據,洞察全球市場風向#。大量新產品也將陸續登陸商店,請大家持續關注。

如何找到商周知識商店主頁?

點擊,或在本公衆號底部找到>>全視角>>商周知識商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