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JpjEA63u83s6\" img_width=\"440\" img_height=\"286\" alt=\"常德盛:鄉村振興再立新標杆\"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常德盛,男,1944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江蘇省常熟市支塘鎮蔣巷村黨委書記。1966年9月至今,在蔣巷先後擔任了7年大隊長,46年大隊、村黨組織書記。50多年來,常德盛同志始終抱着“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換”的決心,帶領蔣巷全村幹部羣衆,把蔣巷建設成爲共同富裕、環境秀美、風清氣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走出了一條“農業起家、工業發家、旅遊旺家、生態美家、精神傳家”的強村富民之路。2018年,全村經濟總產值10億元,村民人均收入5萬元,人均社區股份制分紅1萬元。\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JT7xoHVI9OR5\" img_width=\"720\" img_height=\"403\" alt=\"常德盛:鄉村振興再立新標杆\"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艱苦奮鬥, 腳踩大地詮釋共產黨人信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常德盛看來,所有的身份,沒有哪個能比“共產黨員”更重要。1966年5月,22歲的常德盛光榮入黨。50多年來,他始終用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精神追求,踐行着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剛走上領導崗位,在那個“一手抓革命,一手促生產”的年代,常德盛作爲蔣巷生產大隊大隊長,全面主持村裏生產工作。然而他接手的,卻是一個十足的“爛攤子”。“蔣巷澤塢鍋底塘,十年九澇一旱荒,泥堵圍牆茅草房,樹皮草根拌青糠”——這是當年在蔣巷村頗爲流行的童謠。全村90%的人有血吸蟲病,男女老少,面黃肌瘦,苦種一年,收成寥寥,住的是泥土牆、茅草房,甚至因爲窮,村裏35歲左右的小夥子,半數以上娶不上媳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面對這樣惡劣的環境,常德盛沒有退縮,還喊出了“窮不會生根,富不是天生。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換”的響亮宣言。在今天看來,這樣的誓言依舊振聾發聵。於是在蔣巷,“治水改土”、治血吸蟲病成爲了自力更生邁出的第一步。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常德盛帶領大家實施了10多年的治水改土工程,靠一根扁擔兩隻籮筐,肩挑背扛,累計完成50多萬立方米土石方,千畝低窪地填高了1米多,變爲田成方、樹成行、渠成網、路寬敞的旱澇保收糧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只有大家翻身,自己才能翻身。”常德盛說。黨員幹部更要講“公”,更要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50多年來,無論村窮村富,常德盛始終堅持這樣的原則。\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JT7y8IyHC7qm\" img_width=\"720\" img_height=\"403\" alt=\"常德盛:鄉村振興再立新標杆\"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堅持發展,做勇立潮頭的改革先鋒\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當幹部的要跟上形勢,因爲形勢總在發展。”常德盛認爲,蔣巷雖然在農業上翻了身,但光喫飽飯還不行,還得想方設法讓人民富起來。爲了讓“最困難的農民也能安居樂業”,繼“農業起家”之後,常德盛開始在艱苦創業、科學發展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兩大步,闖出了蔣巷村獨特的改革發展之路。那就是“工業發家、旅遊旺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世紀80年代,沐浴着改革開放的春風,蘇南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蓬勃興起,常德盛決心抓住大好機遇把工業發展起來。通過到上海、南京等大城市考察市場,他決定興辦建材廠,生產彩鋼板。爲拓展市場,常德盛晝夜兼程奔波大江南北。正是靠着這股拼勁,也靠着熱忱和誠信,常德盛贏得了客戶的信賴,打開了新型建築材料的市場。常盛集團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發展成爲華東地區知名的輕、重鋼結構和輕質建材企業,爲全村建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經濟支撐。\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JT7yR9xQgEf2\" img_width=\"720\" img_height=\"403\" alt=\"常德盛:鄉村振興再立新標杆\"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當蔣巷村民的米袋子、錢袋子雙雙鼓起來後,面臨着還要不要繼續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20世紀末,常德盛敏銳地發現了鄉村旅遊的廣闊前景。於是,他創造性地提出了“旅遊旺家”的新思路,村裏由“農業起家、工業發家”正式走向“旅遊旺家、生態美家”的發展階段。村裏每年吸引遊客20多萬人次,旅遊收入近兩千萬元,成爲“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互動共贏。如今,蔣巷村工業產值已超過10億元。但是,在這裏卻看不到連片的工業廠房蠶食農田的現象,依然保持着江南水鄉田園之美。\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JT7yj9RgNY1C\" img_width=\"720\" img_height=\"403\" alt=\"常德盛:鄉村振興再立新標杆\"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赤子情懷,樹立蔣巷村的精神豐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1973年9月擔任蔣巷村支部書記以來,常德盛就給自己規定了“三不”原則:不喫請、不受禮、不徇私,甚至連自己的兄弟找他找關係辦事,都被他嚴詞拒絕。隨着村裏的發展事業蒸蒸日上,20世紀90年代,常德盛又將自己的“三不原則”發展成“不拿最高工資,不拿最高獎金,不住最好房子。”雖然是企業董事長,但他卻只拿村裏黨委書記一份工資。企業轉制時,該拿的股份他一分沒要,這些股份,在今天至少價值上億元。該得的銷售提成即使以1%計算,多年累計也有千餘萬元,他分文沒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是共產黨員,更是農民的兒子。”回想50多年奮鬥經歷,常德盛如此給自己定位。簡單與樸素的字眼,卻飽含着無限的赤子情懷。如今,爲了打造“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農村,蔣巷在“農業起家,工業發家,旅遊旺家,生態美家”的後面,又加上了“精神傳家”。淳樸的蔣巷人知道,只要傳承這種精神,就能帶來巨大的財富,只有通過奮鬥,才能獲得幸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常德盛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孝親敬老之星等榮譽;當選爲黨的十六大、十八大代表;被中宣部選樹爲全國重大典型集中宣傳;先後赴京參加建國60週年、65週年,紀念抗戰70週年觀禮活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責任編輯 李潔 李賽賽\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T4NRX361tiVTP\" img_width=\"750\" img_height=\"343\" alt=\"常德盛:鄉村振興再立新標杆\" inline=\"0\"\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89504212972390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