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報全媒體通訊員 王名主

日前,一場特殊的攻堅戰“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用3年時間,全力推進“廁所革命”、精準滅荒、鄉鎮污水治理和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在五里界大地如火如荼地展開。五里界街先後制定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三年行動計劃、農村“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和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紮實推進“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

從“下腳難”到“推窗見景”。位於梁子湖大道北側的孫家店村老屋穆灣,曾經灣子裏由於沒有污水處理裝置,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湖泊河流,對水源造成了污染。街裏啓動“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後,將老屋穆灣作爲重點推A進村灣之一。

如今,剛剛建好的公廁已經正式投入使用,裏面設施一應俱全,衛生狀況很好。“經過糞池處理過的污水,順着汗水管網流入不遠的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再經過人工溼地過濾,最終達到一級B排放標準。”孫家店村村黨支部書記張愛珍介紹,每天都會有專門清潔員打掃公廁。

該街廁所改建堅持因地制宜,便利耐用,惠民實用,適度超前的原則,“廁所革命”三年攻堅啓動以來,全街旱廁改造17座共計900平方米,農村“廁所革命”404座,農戶家庭改廁1542戶。

從雜亂無章到環境整潔。今年8月,該街在全街範圍內開展了一場村灣環境綜合整治殲滅戰,在小朱灣的基礎上,再以農家畈、上土庫咀、田子海、老屋穆、新屋羅等村灣爲示範點,打造梁子湖大道和李家店大道U字型賞花休閒示範帶。通過講故事、邀朋友、掛空閒房等方式重點推介農家畈、老屋穆、新屋羅。

以前,有的村民房子院子前後的空地,村民們要麼種點菜,要麼就荒着。今年,街道專班發揮羣衆主體作用,工作中廣泛聽取羣衆意見,尊重羣衆意願,向羣衆公開、請羣衆參與、讓羣衆監督。一方面,堅持大家事大家議、大家事大家辦,組織羣衆投工投勞、積極參與,在村灣環境綜合整治中先後投入大型機械10多臺次,200餘人次集中清掃轉運各種亂堆亂放,生活垃圾共計35噸。專班共清除路邊雜草近80公里,拆除殘牆斷垣100餘處,清理河邊岸邊白色垃圾以及水面3000多畝。另一方面,組建10人專班每週一次全方位巡察,重點對“八邊兩域”環境和街道牛皮癬、農村亂堆亂放、亂搭亂蓋等進行集中整治,拆除違法建築100餘畝,全面拆屋復耕、騰退還綠。

結合精準滅荒,村民房前屋後的環境也得到了整治。栽花種草,打造小果園、小花園、小菜園,處處皆景。目前,已有30多戶進行了“三園”改造。

從“污水四處流”到“綠水繞人家”。堅持“與城市建設相結合、與重點項目相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生態文明創建相結合”的原則,紮實開展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孫家店村老屋穆灣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在灣子中心新建的一座污水處理人工溼地,通過微動力MLBF多層微生物濾池技術,和物聯網在線監控遠程遙控,對灣子裏污水進行循環處理。

李家店村上吐庫咀是2017年“市民下鄉”活動首批推薦村灣名單之一,該灣爲保護好生態資源,創建更加健康綠色的環保家園,建起了一處微動力MLBF多層微生物濾池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30噸,達到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

全街新建大型污水處理廠1處,新改建生態塘、人工溼地、一體化設施23處,越來越多的村民享受到農村污水治理所帶來的生態紅利。

從隨手扔垃圾到垃圾分類。該街建立“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街轉運、區處理”的五級聯動垃圾處理體系,統籌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整治等生態環境治理,確保工程建設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得到人民羣衆的認可。

每個村灣每家每戶的家門口都配有分類垃圾桶,村民們將自家的垃圾分類處理後,只需將自家垃圾桶拖至公共垃圾桶附近,並分類傾倒處理即可。

近年來,街道建成垃圾中轉站1座,購置壓縮式中轉車、勾臂箱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收運車輛、保潔車等。確保城鄉生活垃圾和餐廚垃圾應收盡收,推動建築垃圾排放減量化、運輸規範化、處置資源化和利用規模化健康發展。目前,已配備第一批生活垃圾120升四分類垃圾桶60個,農戶用40升二分類垃圾桶2000餘個。全街8個村4000戶基本可以每兩戶共用一個,第二批正在調運中。新建佔地300多平米的厭氧發酵垃圾處理設施一處,採用6個大型發酵罐深埋地下方式,日均處理有機垃圾3至4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