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CFA、司考、CPA、FRM、ACCA五證全拿下,薪酬能否完爆80%清華博士?

985一期院校最好專業畢業,香港大學碩士畢業。之後五大證件全部拿下的人,應該怎樣定位自身未來的職業規劃和薪酬?

補充一下,本人在四大工作。這裏的話一般幹到審計經理的很多都跳槽了。但是方向很多,有去企業內審的,有去投行的,還有本科理工科背景拿下司考去當知識產權律師的。所以感覺比較難以選擇。

再補充一下,爲什麼很多人覺得這五個證難考呢?我都不算什麼,周圍大牛多得是,說實話我都是被他們帶着去考證的。這五個證不難吧?FRM大學期間就可以考,畢業之前就可以拿下。司考大三可以報名大四的時候就可以考,法律專業畢業標配。CPA大四結束之後就可以考。而CPA拿下之後再去考ACCA,F階段的9門課都可以免考。我現在拿下了四個證,CFA剛考完Level 1。正在準備Level 2?

我比較在意的是:

CFA、司考、CPA、FRM、ACCA五證全拿下後,

薪酬能否完爆80%清華博士?

在這個頗爲功利的提問下,正常情況都少不了對題主的羨慕、膜拜、跪舔,以下就是知乎用戶的精彩回答。

1

知乎@Fan Francis 鏈接:https://dwz.cn/34h5dD

CPA和司考算是特定行業的瓶頸。

其他的證書,或者僅在簡歷上有用,或者僅是你已經牛逼後的marketing添頭。

然後...

CPA+AICPA是一個系列,且會令ACCA徹底雞肋。

CPA+CFA是一個系列。

CFA+司考是一個系列。

CPA+CFA+司考是一個大系列,但建議在自己真正牛逼之前,對這些證書的彰顯保持低調,否則會讓人覺得你很遜。

2

知乎@匿名用戶

俺有其中三個證,還有幾個同檔次的證,也是清北的本碩博,工作十一年了,月薪近6k…混成這樣肯定不是證書的問題……

3

作者:SuperBunny 鏈接:https://dwz.cn/34hzfq

首先表揚LZ的考試能力……能都考下來的確很厲害。但不知道清華的博士都怎麼惹你了……

作爲身在加拿大正在讀finance的PhD candidate,只是想說,我們院系的faculty們也考過很多證,CFA, FRM, CA, CGA等等……有些老師喜歡羅列自己title,就是姓名後加一堆資質名號的,但是他們永遠不會忘記把PhD放在最前面。說俗氣一點,出門在外大家會用Prof./Dr. XXX來稱呼你,但不會有人用那些從業資格的title來稱呼你……說理想主義一些,每個人心中有一杆秤,最珍貴的title是自己當初付出最多心血爭取回來的那個。

說到這裏不是想說博士怎麼厲害了,博士當然不是最厲害的那羣人,很多業界人的薪水也都能完爆博士。但是當初整理出那些理論然後能出考題給你們的那羣人,都是博士,或者博士的學生…… 最後頂票數第一的那個回答,心態放平一些,高考過去很多年了。

4

作者:bin bin 鏈接:https://dwz.cn/34hzWA

之前看到一個問題,問是有哪些典型的【學生思維】。

感覺題主這個就是典型的這種思維,我有了A、B、C、D……我就能夠得到X

然後我就比小王、小張、小李、小趙強!

殊不知,世界上的價值評價從來都不是單一的。

你比人家有錢,不一定有人家帥,

你有人家帥,女朋友不一定比人家的漂亮,

女朋友比人家漂亮的,不一定比人家的善解人意

……

就算你各方面碾壓對方,

殊不知,對方的世界有可能都不一個維度上。

就像《三體》中提到的降維攻擊一樣,一個小小的二向箔就可以把你秒了,就像拍死一隻蟲子那樣。

世界的美妙在於她的多彩,

在與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路,

何必苦苦相逼,

何必一定要比個一二三四,

剛開始看題目的時候,我以爲是一個備考一個證的人在暢想考了五個證以後人生會不會有一個大飛躍。

然後我看了題目,是一個字裏行間都透着“我很牛逼很厲害你們怎麼還不來跪舔我”的牛逼人士。

其實我看了問題很奇怪。因爲題主聽起來真的蠻屌的,但是但凡我見過的跟題主差不多屌甚至還沒題主屌的人,都沒有像題主這樣如此激烈地渴求別人的膜拜。

其實我覺得本科“985一期最好專業”(顯然不是清北不然也不會有如此怨念)研香港大學是一件挺好的事情。

題主本來對清華有情結,但是沒去清華讀研,去了港大。我覺得港大比清北好一些,所以雖然不清楚題主讀的哪個專業,但是仍舊覺得題主蠻屌的。

所以我就更困惑了。我覺得題主在四大工作,又覺得考五個證很容易,那應該不至於來知乎上找找存在感吧。

而且題主的優越感情結十分嚴重,以至於一些答案沒有對題主表示跪舔且認爲題主這個水平別人也可以輕鬆達到或者對題主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題主就會在回答下面長篇累牘地評論,內容不外乎是什麼我很屌我很屌我就是很屌/我現在做這個做那個我就是很屌/你這建議對這麼屌我來說不怎麼管用之類的。

5

知乎@韓芒果 鏈接:https://dwz.cn/34hAM1

題主的整個做法都十分小孩化,看起來就是想得到衆人誇獎並捧上神壇然而沒幾個人屌他於是產生心裏不平衡開始在評論裏一個一個回覆,各種強調自己特別屌。

可能我還是有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吧。其實我回答這個真不是想諷刺題主或者嫉妒題主什麼的。我只是想說,題主如果真如自己所言那麼屌,知乎er對你的看法真的不太重要。你確實比很多人都要厲害,沒必要一直找存在感優越感要別人跪舔你。

而且如題主一般字裏行間透着驕傲的氣息,就算大家不如你,也是不會跪舔你的。

6

知乎@匿名用戶

如果真的都拿下的話,還是挺牛的。但是你要知道,關鍵還是個人能力。這句話像是空話,但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並不是有了這些證,或者有了清華的博士學位,就一定能戰勝沒有這些東西的人,或者就認爲這些是捷徑。有很多人完全沒有這些東西,但是他們在其他地方努力,也能取得很好的成就。

世界是多元的,人也是多元的,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更是多元的。這5個證拿來和清華博士學位比,好像意思是我有這5張牌,他有那1張牌,我們在牌桌上誰更有機會贏。這個思維就太線性,真實世界不是這樣。

7

知乎@Cenacating

身邊一個學長就是這樣的。大學期間兩個證全都過了。先是去了水記,後面考了CFA去了券商。在水記就是10W+的水平,然後現在30W左右了。那個時候還是允許大學生在校考註冊會計師的。

大三考過了注會,大四又考過了司考。我覺得一個人既然有這樣勤奮努力的程度,要得到10w+的水平不難吧。

其實這些證書證明的是你的學習能力。工作的頭10年,證書確實能幫你增加工作機會。

如果工作10年後,你還靠證書幫你的簡歷撐門面,說明你的職業發展太失敗了,因爲作爲企業的中高層,你需要證明的是你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以及成功的實際經驗。

8

知乎@Cindy Dot

本文已經知乎作者同意轉載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398075/answer/83201977

最近得知一個在加州理工讀phd的高中同學,參與了引力波的研究。同學們紛紛都表示,她是我們之中唯一沒有在搬磚的,而且最終將獲得宇宙真理的人啊!大家向phd致敬吧!!!

最初看到題主的提問,我的回覆是一串省略號,想說的太多,反而無從說起。這個問題基本就是“這個世界是否唯金錢論”的具象表達,或者等同於“網紅開淘寶年入百萬是否完爆80%名校畢業生?”這裏我不想說明到底誰被誰完爆,畢竟考五個證需要付出,成爲網紅需要付出,躺槍的名校生付出得也不少。

我只想傳達一個觀念:就是尊重。這個時代物質豐富程度應該遠超於我們的父輩們,畢竟小時候沒有聽過什麼奢侈品,現在名牌包包已經滿大街了。但是爲什麼在物質生活已經充分滿足的情況下,我們膨脹的還是隻有物慾。受行業的不同,薪酬的差異是客觀的,但正是這樣,那些有意義,爲社會創造價值的工作人員,科研人員才應該更該得到注目和掌聲。一個不浮躁的社會,在我心中,就是每個人都能自信地做着自己認爲有價值的事,而不用時常擔心着被“完爆”

原答案:

還是忍不住想答一下這個問題,題主說的”完爆“無非就是說薪酬,考下五個證書,以更快的速度拿到了比phd苦讀多年更高的薪酬,是不是在普世價值觀中更成功?我的背景和題主非常像,也在四大呆過,也去香港讀了研,也在考題主說的這些證書。隨着走得越來越遠,見過的牛人越來越多,聽過的title越來越高大上,卻常常產生衆生皆苦的感覺:

比如A,美國名校本科畢業後直接入華爾街投行做MA,一年跳買方,工作兩年後辭職申請MBA,拿到斯坦福offer,完全是商科學生最理想的職業履歷。但是當我問及他未來的職業規劃,看到的卻是迷茫;

比如B,香港讀書時的computational finance的兼職老師,本職在滙豐HK的交易部,有消息傳他的部門會大幅裁員,上課時他略帶無奈的說:"下星期你們就知道我會不會還在滙豐啦,進入了這行,你們每個人都要有心理準備,這很正常。

"不可否認,他們都很優秀,他們的標籤在知乎輕輕鬆鬆就能吸粉幾千,他們的履歷在微信公共號上一定是衆人膜拜的職業精英傳奇,而且他們也都很有錢~我當然不會假惺惺地灌雞湯說他們不快樂,畢竟有錢很難會比沒錢更不快樂。但是我會實實在在覺得他們疲憊,他們無奈,他們身不由己。

不知道四大現在還有沒有”professional service“的光環,記得我入職培訓的時候,partner在做panel discussion時說道“auditing這份職業會讓你們有尊嚴地活着”。我當時把這句話說給senior們聽,卻被她們不齒一笑,在後來的審計生涯裏確實讓我感覺到這份工作並沒有partner說的那麼有尊嚴。企業讓你審計的,向你解釋的,永遠都是他想讓你看到的,幾十年的老會計忽悠你一個剛畢業的應屆生,還不是分分鐘的事。所以你眼中的專業,可能根本就不算專業,你能提供的價值,本來就微不足道。就像之前看過一個帖子“什麼海外併購,什麼借殼上市,什麼掌握世界經濟的命脈,你不過就是做了幾張ppt” “有尊嚴地活着”這句話,卻讓我記憶猶新,也讓我思忖良多。

我的父親是一個對我影響很大的人,他是一個在他的學術領域頗有聲譽的教授。儘管他的專業非常冷門,應該不會是現在大學生們首選,甚至可能是被調劑後的不得已之選,但是他樂在其中。論工資肯定不如入行幾年的金融IT精英們,但是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有尊嚴地活着",看到了自如和自信,看到了渾然天成的學者的清高。曾經跟他探討過關於人生價值的問題,他說:當你的覺得你手上的不是工作而是事業,這份事業確實在創造價值,你就會找到人生的價值。

我資歷尚淺,並不能大徹大悟,也曾經質疑過父親在學術上的成就是否沒有足夠地變現,也曾經妄想過自己的價碼要漲到幾位數才能叫做自我實現。但是我卻真心敬重能夠在自己領域深根細作,潛心專研的人,他們纔是這個浮躁社會真正的中流砥柱。他們沒有多少粉絲,也鮮有人喝彩,卻終有一天可以憑藉自己在專業領域的建樹,有尊嚴地活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