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29年弹指一挥间,电话的记忆成为社会变迁中的小小缩影。电话、BP机、小灵通到智能手机,从电话难打到随时随地的视频通话,网络让距离不再遥远。29年历久弥新,让我们跟随主人公的脚步,追溯记忆。

作者:缪玲(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员工)

如今,打电话成了稀松平常的一件事。可是,亲爱的朋友,你相信吗?在29年前,我,一个21岁的在校大学生,却从来没有打过电话。

01

第一次打电话

第一次打电话,是在1989年夏天。我正在重庆的校园里准备论文答辩,迎接毕业考试。

一天晚上,我和好友找到学校总机室,准备拨打长途电话,给母亲报平安。那时,学校和母亲厂里都是总机,必须通过邮局接转。等了约摸1个半小时也没有呼通,我无奈地回到宿舍。第二天一早,匆匆去邮局拍了份加急电报回家。这回打不通电话的经历,令我感到:打电话不方便,老是等。

02

第一次见总机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肉联厂办公室,负责值守厂里的总机,所有从外面呼入的电话都要通过我接转。当时本地已经开通了程控电话。单机之间可直接拨打,但如果呼入总机,就只能靠人工转接。

记得第一次见到程控总机,它让我感到神秘、陌生、新奇。一个淡黄色的铁外壳, 60厘米见方,约有一张玻板大小,上面有显示屏、指示灯、键盘、听筒,旁边还贴有密密麻麻的厂内电话通讯录。我很奇怪,这个铁盒子,功用怎么这样大?可以让厂里的几十部电话同时通话。

03

捅娄子了!

我第一次独立接转电话就捅了篓子。

那天,犍为县肉联厂的长途电话接进来,让我转供销科。我赶紧查了号码,快速转过去,这才放下听筒。可不一会儿,又一个电话打进来,劈头盖脸地一通骂:“总机,搞什么名堂?我等了2小时的犍为长途,好不容易接通,刚讲了一句,就断了。你知道这个电话对厂里有多重要?我要等猪源!车间要是停产了,你负得了责吗?”我吓得一愣一愣的,眼泪不争气地掉下来!师父赶紧安慰我:“你第一次接转电话,没关系的。有时候通信线路不好,确实有掉线的现象。下次如果是长途,接通后,你最好监听1分钟左右,待双方正常通话后,你再放下电话。”哦!原来是这样。

04

排长队装电话

1993年初,我调到邮电局营业厅工作。记得当年邮局正式对外大放号:2000多元安一部座机电话!一清早,就有人到营业厅门前排队等候。男女老少,呼朋引伴,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排队的人群先是一列,后是两列,最后长队犹如两条游龙,一直排到了拐弯的钟鼓楼。单位不仅出动了经警队,还动用了公安民警维持秩序。作为营业员,当初那个忙啊!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05

我家的第一部电话

1994年,恰逢单位给内部职工优惠安装电话,价格好象是560元。这在当时已经算是相当优惠了。我和先生决定立即安装。过了两周,电话装通了。次年,母亲厂里的总机拆了,可优惠安装电话,我和姐姐共花960元,给母亲安一部电话。老爸乐坏了,母亲却坚决不同意,心疼地说:“我又不做生意,花这么多钱,不值!每月还得出座机费和电话费!”我只好说:“您老的话费我包了还不行?”后来,这部给母亲硬生生安的电话,总是母亲打得最多。她老人家唠叨儿女,关心孙辈,不厌其烦。我们也早已习惯了电话另一头母亲的絮絮叨叨。

06

自己呼自己

1998年,我有了第一部公家配发的寻呼机,尾号是256。那时我可笑极了。一个小小的数字寻呼机别在腰间,觉得格外神气,总希望有人call我。可人家不知道我的号码,怎么呼啊?

记得有一次,我一人在办公室,为了试试效果,我用座机傻傻地自己呼自己。当听到寻呼机“嘀嘀嘀”的响声,我竟然异常兴奋!

我的寻呼机曾被小偷偷过,我还向派出所报了案。最后失而复得,让我更加珍惜。大约是2001年,我用上了手机。可以发短信,可以异地打电话,比原来的寻呼机方便多了,渐渐地,寻呼机被淘汰,成了女儿手中的玩具。

07

越洋电话一线牵

再后来,我的常用通信工具变成了小灵通。别看是个银灰色的棒棒机,却精巧、便捷,通话质量好。

记得有一天,我在公交车上,突然接到大学老师从美国匹兹堡打来的越洋电话。双方已经10多年杳无音讯,一下子听到久违的声音,真是喜出望外。我们惊喜地问候彼此,兴奋而热烈地交谈。

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地球并不遥远,时间、空间原来可以“一线牵”了。

08

QQ视频解相思

2011年,女儿上了大学。从来没有离开巢穴的小雏鹰,让我和爱人牵肠挂肚。

有天我们和孩子事先通过短信约好视频时间。打开电脑,登QQ再视频聊天,声音、图像竟然奇迹般地展现在眼前:女儿欢喜的样子,还有她的床、书桌、衣柜,浴巾等等,一切都清晰可见。我们夫妻俩瞪大了眼睛看得仔仔细细,就像孩子在家里一样。

2014年,女儿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两个月。我们一家也是通过QQ视频,看到女儿学习的场景。

网络让距离不再遥远。

09

智能手机开启智能生活

2014年初,刚拿到华为mate7智能手机时,我不知所措,问题多多,茫茫然像个迷路的孩子。室友耐心地帮我开通翼支付、手机银行,给我安装百度地图、教我手机转帐、网上购票、手机淘宝、手机订电影票……我的电脑不能热点上网了,她迎刃而解;我的电脑有病毒了,她手到病除。

渐渐地,我开始使用易信、微信,开始用平板电脑,还可以微信支付、扫码骑共享单车……在她的指导下,我这个“老土”的60后,开始了全新的手机智能生活。如今是时刻都离不开手机。

29年弹指一挥间。电话的记忆成为社会变迁中的小小缩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