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越來越暖和,春天的感覺也越來越明顯。你看,春江水暖鴨先知,小鴨子着急,先跳進水裏洗澡去了。”邵洪志站在煥然一新的廠房前,幾隻裝飾用的小鴨子,是用廠子裏的工業廢料創意而成。

這裏是西南五環外的中車北京二七機車有限公司,老北京人都管這裏叫二七廠。創建於1897年的百年機車廠正悄然換裝,變成保留工業元素的科創園區。邵洪志,這個生在二七廠、長在二七廠的老宣傳部長,現在是這個新科創園區的宣傳部長。他告訴記者,2018年3月,二七廠全面停產,如今,這個120餘年的老廠有了新身份——“27-PARK,二七廠1897科創城”。

現新生老鐵軌見證工業史

“一年前,這裏還不是現在這樣。那時候全面停產,剛開始正式轉型,眼前這片空地沒有草坪,很多地方堆着物料。再往前數,那跟現在就更是兩個模樣了。”邵洪志站在園區中央,身前2000多平方米的草坪即將返青,“這些草是轉型改造以後新種的。但是在一百多年前,這裏也有草坪,那時候廠子裏很多歐洲人,就在這兒打網球。當時的中國人,可不知道什麼是網球。”

就像許許多多二七廠人一樣,1955年,邵洪志出生在二七廠醫院,打小住在二七廠家屬區,從幼兒園開始接受的教育也都在二七廠內完成,畢業後進入二七廠工作。“我父親就是這個廠的老職工,我們這個廠像一個完整的小社會。”邵洪志說,家裏有兩代二七廠人不算稀奇,廠裏歷史最悠久的職工家庭已經六代工作於二七廠,可以一直追溯到建廠之初的19世紀末。

1897年,當時清政府的郵傳部盧保鐵路(京漢鐵路的一段)盧溝橋機廠由比利時人修建完工,坐落在永定河畔。3年後,比利時人和法國人將廠址遷到如今的長辛店,建立了“長辛店鐵路機廠”,屬京漢鐵路局廠務處廠務總管管轄。從此,工廠再沒有離開過長辛店,這裏也成爲北京近代工業的發源地之一。

1920年,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成立,隨即在長辛店開展工人運動。1923年,長辛店鐵路機廠成爲“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主要策源地,正是在那次罷工中,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被日本佔領期間,這裏叫“華北交通株式會社長辛店鐵路工廠”。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雨,新中國成立後,這裏改稱爲“長辛店機車車輛修理工廠”,並誕生了中國第一臺“建設型”蒸汽機車、第一臺內燃機車。1966年,工廠正式以“二七”命名爲“北京二七機車車輛工廠”。

直到2018年3月全面停產前,二七廠一直在北京城的西南角承載着中國人的鐵路夢想。當轉型到來時,很多老二七廠人的願望是,保留一份歷史記憶。邵洪志介紹,二七廠與中青旅文化公司(以下簡稱“青旅文化”)達成合作,共同嘗試讓百年老廠重獲新生:“我們思維是很開放的,現有空間可以進行創意改造,但是要保留工業元素。”

於是,二七廠許多塵封多年的老倉庫,又重新出現忙碌的景象,“廢銅爛鐵”派上了大用場。在鋪設道路時,廠裏設想利用廢舊鐵軌做路牙,既堅固又能凸顯二七廠的鐵路情結。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打磨舊鐵軌的時候發生。“這幾段鐵軌,工人們精心打磨完畢,露出原來的面目,我們發現,上面印着的年份是1897。也就是說,這是建廠那年的鐵軌,是從英國漂洋過海,運過來的。”從那以後,每一次有人來參觀,邵洪志都會將他們拉過來,介紹這幾根一百多歲、與廠同齡的老鐵軌。

再利用舊廠房變出新空間

像老鐵軌成了新路牙這種創意設計,在如今的二七廠隨處可見。

“知水暖”的小鴨子,是三通和撥叉焊接而成。大草坪上有許多黑白相間的大奶牛,那是廢舊工業鐵桶組裝的。在建廠之初,喜歡喝牛奶的歐洲人,不遠萬里運來奶牛,在二七廠飼養。噴泉瀑布由老鏜牀改裝得來,老鏜牀是生產內燃機的重要設備。還有用內燃機噴嘴、機牀墊鐵拼接起來的小狗,利用舊天車建起的觀景涼亭。至於其他各類帶有工業元素的小鳥、小豬、小昆蟲等等裝飾物,在如今的二七廠內更是比比皆是。

當然,既然叫科創城,只有工業裝飾物是遠遠不夠的,二七廠在過去一年,把舊廠房進行了大規模的整飭,變幻出適合高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生態休閒以及相關配套產業入駐的新空間。

邵洪志介紹,二七廠的百年曆史中,歐洲人、日本人、蘇聯人都留下過各種風格的建築,現在這些建築大多完整保留着。二七廠現存的歐式別墅,有百年曆史,經過重新打理,如今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標性建築。北京晚報記者看到,別墅內當年比利時人、法國人留下的瓷磚、地板保存完好,木製窗戶也都可以正常使用。這些別墅,可以做爲獨棟辦公樓使用。

而像“龍車房”這類大型廠房,則有更廣泛的應用前景。“1901年,袁世凱爲迎接慈禧迴鑾,專門令二七廠打造了‘龍車’。後來打造‘龍車’的廠房就被稱爲‘龍車房’。”邵洪志說,此後的歲月裏,“龍車房”當過倉庫、做過技工學校、有時候還是車間,現在,正在被重新改造,有望成爲一家大型超市。

2018年,二七廠一邊改造、一邊開放,各式各樣的廠房,按照客戶需求進行靈活多變的裝修。行走其間,不經意就會發現,拐角處一間普通廠房,正利用落地窗和舊貨架重新混搭,搖身一變,成爲服裝設計室。如此精巧的創意改造,每天都在發生。邵洪志介紹,二七廠與青旅文化合作後,青旅文化利用其優勢,對園區重新解讀、整體重裝,目前招商火熱,運營步入良性軌道,已有文創、科技、教育等多家企業入駐。

迎奧運冰雪基地近在眼前

儘管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落戶二七廠1897科創城,但和鼎盛時期擁有一萬多工人的大型工廠相比,還是略有些冷清。畢竟這裏坐擁750畝土地,改造後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首期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在北京,提到工業廠區改造,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798,然後可能會想到首鋼。而二七廠往往被忽略掉,留給我們的工作還有很多。”邵洪志指着眼前一座露天的天梯說,這裏正在被改建成一個全新的、更有特色的科創城大門。

過去一百多年,二七廠因其工業特質,在幾乎每個歷史時期都留下過深刻烙印。轉型成科創城後,二七廠又迎來了新機遇,比如2022北京冬奧會。2018年,二七廠與國家體育總局達成合作,二七廠國家冰雪運動訓練科研基地(西區)改建項目已經開工建設,巨大的鋼結構建築拔地而起。從基地規劃圖上看,這裏將建成速滑館、雪車雪橇館、冰球訓練館、越野滑雪館等場館,以及造雪用房等一系列配套設施。從《北京日報》披露的信息看,基地總建築面積約爲6.23萬平方米,其中地上總建築面積6.07萬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1.59萬平方米,92個金牌項目將在這裏訓練。現階段,項目正在飛速進行施工改造,二七廠和1897科創城的工作人員將全面投入到國家冰雪運動訓練基地的工作當中,爭取提前完工,預計2019年9月投入運營。

送記者離開科創城時,邵洪志邊走邊說,二七廠正在打造百米長廊,將百年廠史展示給未來進入科創城的人們

。“以前,我們是一個鐵路企業,一舉一動都與鐵路有關。雖然廠子很大,像個小鎮一樣,但外界對我們的瞭解,也僅限於此。如今,二七廠開始轉型,大門敞開,迎接八方來客,對於我們每個二七廠人,都是新的挑戰。過去跟鐵路打交道的人,要開始跟文化、創意、科技打交道,我們當然不希望辜負這個百年老廠和老工人們的期望。”

在二七廠北門西側,有一家“鮮果時光”。小店在2019年2月剛開張,老闆姓朱,他的妻子在一旁忙碌着,這對80後小夫妻都是長辛店本地居民。小朱說:“這附近的老居民,沒有不知道二七廠的,但二七廠轉型,在北京城裏,還真沒有多少人知道。對我們小店來說,肯定是希望它越來越好,帶來更多客源。對這一片居民來說,也都希望二七廠以新的面貌,重現往日輝煌,帶動整個周邊區域一起提升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