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六鎮長城將南線與秦長城對接,並進行修繕,形成北魏長城南線防線,將沃野鎮納入了長城之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據史書記載和專家研究,北魏政權先後三次大規模修築長城。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鮮卑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入主中原的遊牧民族,鮮卑人創造的北魏也是第一個修築長城的少數民族政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北魏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王朝。從公元 386 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國至 534 年分裂爲止,共歷 20 帝,享國 148 年。北魏時期,佛教興起並得到空前發展,遷都洛陽和移風易俗,促進了民族融合,給中原文明輸入了浩蕩之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北魏長城有兩條穿越包頭,一條稱北魏長城南線,一條稱北魏長城北線。南線在包頭約有 40 公里,北線在包頭約有 50 公里。兩條長城大體呈東北西南走向,並在達茂草原東南相伴而行,經石寶鎮、希拉穆仁鎮,進入武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達茂草原的北魏長城均爲夯築土牆,呈土壟狀,部分牆體呈內牆外壕式結構。其中有約三分之一牆體已消失,有約三分之一牆體幾近消失,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牆體隱約可見,橫亙草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就包頭境內諸朝長城中,北魏長城牆體保存是最差的。我分析原因,一是北魏長城所經之處夯土層較薄,修築者難以取到足夠適合夯築的泥土,二是可能受其國家財力影響,施工資金不到位,而難以保證工程質量,三是近現代途經村落保護意識較差,不斷破壞所致。在我們行走探訪中,總能看到保護碑下長城被破壞的痕跡,脆弱的長城牆體仍在經受着蹂躪。\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8b3d9e03777481b9392fd781096f776\" img_width=\"554\" img_height=\"369\" alt=\"鮮卑帝國的兩條重要軍事防線——達茂北魏長城\"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北魏長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長城防線,一是其軍事功能,二是其疆界功能,歷代長城莫不如此。如趙長城象徵着趙國的疆域達到陰山南麓,秦長城象徵着秦帝國的疆域到達陰山北麓,漢長城象徵着漢王朝的勢力範圍已延伸至草原及大漠邊緣。但北魏帝國的長城更體現出防禦功能的重要性,長城遠離邊界圍繞京都“平城” (今大同市)而修築。北魏長城防線,折射出北魏鮮卑遊牧人帝國經國治邦之謀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公元 4 世紀末至 5 世紀初,柔然族在蒙古草原上興起,成爲同北魏王朝相對立的強大勢力。北魏王朝的主要敵國是南朝的宋,在北魏與南宋對峙的形勢下,柔然的興起被北魏視爲心腹之患。爲實現其南下的戰略意圖,免於兩面作戰,北魏決定築長城以防柔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據史書記載和專家研究,北魏政權先後三次大規模修築長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第一次修築稱爲“泰常八年長城”。《魏書•太宗紀》載:明元帝泰常八年(公元 423 年) “二月戊辰,築長城於長川之南,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兩千餘里,備置戍衛”。魏明帝泰常八年修築的長城,起自赤城,至於五原、陰山。赤城即今河北省赤城縣,五原在今包頭市境內。東西長達二千餘里。但這段長城專家有不同爭論,有的認爲“泰常八年長城”主要利用了戰國趙長城,有的認爲主要利用了秦長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在行走探訪趙長城時,在哈德門溝古城、昆都侖溝障城、色氣灣遺址發現了北魏時期的手捏波浪紋板瓦建築遺物和北魏典型特徵的生活遺物。由此推斷,北魏泰常八年長城曾利用了戰國趙長城。但無論怎樣走向,其作用是明顯的,此長城修築或復繕有效地限制了柔然的南進,也切斷了柔然同中原的經濟往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第二次修築稱爲“畿上塞圍”。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六月,“發司、幽、定、冀四州十萬人築畿上塞圍,起上谷,西至於河,廣袤皆千里”。“畿上塞圍”環繞北魏都城平城,顯然是爲了捍衛平城而修築的。也就是說,東起上谷(延慶縣)西止於河(黃河)的“塞圍”是由南線與北線兩條呈弧線的圍牆環拱京都平城,而其東端與西端又都互相連接,成爲一個扁環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但“畿上塞圍”不應定爲長城,只是一條較長的圍牆而已。長城實質是民族、國家、政權之間矛盾的物化表現,北魏修築的塞圍只是防止起義民衆進犯京畿。因此,塞圍稱作長城,似乎把偉大的萬里長城庸俗化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第三次修築稱爲“六鎮長城”。北魏長城在修築初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作爲單一的防線無法長久地阻擋柔然的騷擾和南侵,必須依託于軍鎮,構成統一的防禦體系才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在明元帝下令修築長城之後十年,北魏政權先後設立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等六鎮,作爲長城防線的支撐點和戰略依託,形成一條點面結合的堅固防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據《內蒙古自治區長城資源調查報告—— — 北魏長城卷》記載,六鎮長城爲複線結構,均分佈於烏蘭察布草原上,總體呈東北西南走向,兩線東段起點直線距離 92 公里,西段終點直線距離爲 25 公里。達茂的北魏長城屬於六鎮長城段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六鎮長城南線東段起點位於商都縣二吉淖爾村,西至達茂希拉穆仁城 古城 2.5 公里處終止,全長 260 公里,有戍堡 15 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六鎮長城北線東段起點位於四子王旗白音朝格圖嘎查,西至武川水泉村西南 0.8 公里的丘陵北坡溝口東岸終止。全長 190 公里,有戍堡 17 座。\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334a33bb36a4033aa8018c578fa4009\" img_width=\"554\" img_height=\"369\" alt=\"鮮卑帝國的兩條重要軍事防線——達茂北魏長城\"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北魏長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關於六鎮長城修築的時間,專家普遍認爲大概始於北魏皇興年間至太和年間(公元 467—499 年)約 30 年。但對於是先修南線還是先修北線還是同時修築,是先修六鎮長城還是先修六鎮等問題,學者們爭論不休,衆說不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但我更疑惑和關注的是六鎮長城與六鎮的位置關係,六鎮長城爲何要修復線,爲何僅修短短不到 300 公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長城,歷史上一般都把它作爲各朝代或各諸侯國的一道邊境界線。按照這個思路解釋六鎮長城與北魏六鎮的方位關係,自然會認爲長城在北,六鎮在南。但從實際情況看,六鎮中沃野鎮在烏拉特前旗烏梁素海北側,懷朔鎮在固陽縣北側,不在六鎮長城之內側。六鎮的懷朔和沃野是北魏六鎮之重鎮,特別是懷朔鎮爲六鎮之首,軍事上統轄六鎮,北魏帝國怎麼可以把如此重要的軍鎮孤懸於長城之外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沿北魏長城行走,在武川縣水泉村附近,看到一個奇特的現象:秦長城、漢長城南線、北魏長城北線在這裏交會了。我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想:六鎮長城從東北走向西南並修築複線是爲了實現和秦漢長城的對接,是利用秦漢長城實現對柔然的軍事防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六鎮長城將南線與秦長城對接,並進行修繕,形成北魏長城南線防線,將沃野鎮納入了長城之內;六鎮長城北線與漢長城南線對接,並進行修繕,形成北魏長城北線防線,將懷朔鎮納入了長城之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這樣的長城防線成爲北魏疆域兩條縱深綿延的軍事防線,既解決了防禦問題,也節約了成本。這是北魏政治家與軍事家的聰明至極的重要戰略考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爲了驗證我的猜想,我數次行走探訪秦漢長城,在秦長城重要障城增隆昌古城,在漢長城 點力素古城,均發現了北魏用作障城時的遺物。甚至,北魏在原有基礎上還新建了衆多的障城或戍堡,堅固了長城防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當然,我的猜想需要進一步論證。也有學者甚至說北魏注重遊防,根本沒有修築過長城。我認爲,也需要慎重考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老方帶你遊包頭\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90263439458356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