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PIEbbGjKjlZq\" img_width=\"800\" img_height=\"600\" alt=\"马尔康 红军曾在这里三进三出\"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卓克基会议旧址\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PIEbtIAxB6Bv\" img_width=\"800\" img_height=\"600\" alt=\"马尔康 红军曾在这里三进三出\"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卓克基会议旧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四川新闻网阿坝7月27日讯(记者 徐昭磊 张宇 摄影报道)\u003C\u002Fstrong\u003E7月27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阿坝州马尔康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6年7月,由董振堂率领的红五军从绥靖、崇化出发经马尔康、卓克基、马塘、向毛儿盖、包座方向前进,这是最后一批撤离马尔康境地的红军大部队,即为“三进三出”马尔康。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PIEbbGjKjlZq\" img_width=\"800\" img_height=\"600\" alt=\"马尔康 红军曾在这里三进三出\"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卓克基会议旧址\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PIEbtIAxB6Bv\" img_width=\"800\" img_height=\"600\" alt=\"马尔康 红军曾在这里三进三出\"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卓克基会议旧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四川新闻网阿坝7月27日讯(记者 徐昭磊 张宇 摄影报道)\u003C\u002Fstrong\u003E7月27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阿坝州马尔康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马尔康,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引申为“兴旺发达之地”、“酥油灯点亮的地方”,自古即为咽喉要道和地域区位中心。80多年前,红军曾经过这里,留下了红军长征三进三出马尔康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5年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卓克基土司官寨召开会议。会议讨论通过《告康藏西番民众书——进行西藏民族革命运动的斗争纲领》,号召藏族人民反对英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军阀,成立游击队,加入红军,实现民族自决。会议期间中革军委和红军总政治部分别下达了《关于粮食问题的训令》和《关于在松潘等筹借粮食的规定办法》。在此停留一周后陆续从卓克基出发,经梭磨、马塘去黑水。红四方面军另一路于7月上旬从理县胆杆寨出发翻越鹧鸪山进入马尔康,散集在马塘、梭磨、卓克基一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贯彻北上方针在,中共中央和红一、四方面军分左、右路军北上,左路军在朱德、张国焘率领下从卓克基出发,经大藏寺翻越卡尔古山于8月20日到达阿坝。张国焘拒不率队到巴西同中央和右路军会合,并命滞留在马尔康一线的后卫部队原地待命。此为“一进一出”马尔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5年9月中旬,左路军和右路军一部分别从阿坝和巴西地区南下,二过草地。10月初分兵两路经草登、大藏、龙尔甲等地到达脚木足、松岗、马尔康、梭磨一带。10月5日,张国焘在脚木足白莎喇嘛寺召开分裂党和红军的“卓木碉会议”,随后率部于10月16日离开马尔康去绥化(今金川),南下红军主力沿大金川河到绥(今金川)丹(今丹巴)一带。此为“二进二出”马尔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6年7月,由董振堂率领的红五军从绥靖、崇化出发经马尔康、卓克基、马塘、向毛儿盖、包座方向前进,这是最后一批撤离马尔康境地的红军大部队,即为“三进三出”马尔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此期间,在马尔康木尔宗,听说红军要来,全村男女老幼都跑光了,阿斯足家有一个60多岁的老喇嘛,因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未能随众离去,但仍然受畏惧情绪的驱使,想出门去不远的斯密寨躲一躲,当他拄着拐杖在小路上艰难行走时,迎面走来一个红军战士,亲切地招呼他,嘘寒问暖,热情地掺扶他回到寨子上,这时虔诚的喇嘛,才如梦初醒,醒悟到村民的逃避和恐惧是多余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后,喇嘛受到驻村红军战士的关怀,胜似亲人的照顾,把他安置在舒适的氆氇毡子床铺上,给他倒茶,送馍馍,讲红军政策和革命道理,在喇嘛的劝说下,逃散的百姓都回到了村寨,消除了顾虑,给红军带路,当通司,筹粮,搞运输,扩红工作也得到响应。红军北上离村时,还特意给喇嘛送来一盒珍贵的糌粑,喇嘛含泪望着红军战士渐渐远去的背影,口里念叨着说,真是菩萨军队呵。红军离开后,这只糌粑盒流传下来。从此,马尔康木尔宗乡便一直流传着一个糌粑盒子的红军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5年6月至1936年7月,长征红军三次进出马尔康,筹集大量粮食,播撒革命火种,先后发布了《共产党、红军对番人主张》、《关于少数民族须知》等文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探索和实践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同时先后以党坝、卓克基为中心建立了各级革命政权。整个四土地区约有5千余人参加了红军。\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PIFJbFr6xWoE\"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3\" alt=\"马尔康 红军曾在这里三进三出\"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北上雕塑\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PIFJvEbrKZU6\"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3\" alt=\"马尔康 红军曾在这里三进三出\"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采访团聆听红军三进三出马尔康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24154336008653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