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I2CeuG8NuYAa\" img_width=\"1024\" img_height=\"590\" alt=\"粵港澳大灣區爲青年搭建發展新平臺——專訪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張俊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張俊勇建議用理念去引導青年,現在內地\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政府\u003C\u002Fi\u003E的政策,都主要是通過經濟這個方法來招商引資,爲青年提供更多的創業機會。\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I2Cf95ugZXPi\" img_width=\"833\" img_height=\"556\" alt=\"粵港澳大灣區爲青年搭建發展新平臺——專訪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張俊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 張俊勇說,內地和香港的教育互通應該像“旋轉門”,可以進來,也可以旋轉出去。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EADz7KERqcE6D\" img_width=\"640\" img_height=\"120\" alt=\"粵港澳大灣區爲青年搭建發展新平臺——專訪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張俊勇\"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I2Ce64pSwOPp\"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1414\" alt=\"粵港澳大灣區爲青年搭建發展新平臺——專訪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張俊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 張俊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年初,國家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標誌着香港特區、澳門特區與廣東珠三角城市羣正式升級爲粵港澳大灣區。 《規劃綱要》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方向、發展目標、行業佈局等作了全面規劃,是區內各個城市協同合作發展的操作指南。該綱要將幫助大灣區進一步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與引領作用,指導大灣區建設成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經濟民生聯盟青年事務委員會顧問、“就是敢言”主席、第十屆國際潮青聯誼年會籌備委員會主席張俊勇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說,粵港澳大灣區爲青年搭建了發展新平臺,青年人抓住大灣區騰飛的歷史發展機遇,積極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可以大有作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國兩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最大優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規劃綱要》指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羣,有利於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進一步密切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爲港澳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內地發展提供更多機會,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有利於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有利於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區域雙向開放,構築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接融匯的重要支撐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俊勇希望青年人在未來能夠深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他認爲大灣區是充分發揮 “一國兩制”制度優勢的成功試驗點。香港和內地的青年在新時代背景下,共同制定一些創新的模式和標準,這些創新在大灣區試驗成功後,再應用現代化的技術,通過“一帶一路”走向國際,影響全世界。所以,青年人一定要把握好融入大灣區發展的機會,積極參與建設中,並在融入過程中把大灣區的優勢呈現出來,尤其是香港和內地互相學習對方制度的優勢,並形成長期互動的機制。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I2CeN2TgQtFm\"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38\" alt=\"粵港澳大灣區爲青年搭建發展新平臺——專訪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張俊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 2018年11月29日, 第十屆國際潮青聯誼年會開幕式,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右四)、第十屆國際潮青聯誼年會籌備委員會主席張俊勇(左四)、中央人民\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政府\u003C\u002Fi\u003E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陳冬(左三)、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李卓彬(右二)及其他嘉賓主持開幕式。(圖片來源:香港特區\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政府\u003C\u002Fi\u003E新聞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俊勇認爲,“一國兩制”是一個偉大亦具有前瞻性的發明,香港人應該用客觀、包容、尊重的心態去看待這個制度;“一國兩制”也是一個很好的工具,能夠讓香港爲國家、爲民族的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另外,“兩制”也不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制度,兩種制度應該是可以慢慢融合,但是兩種制度在融合過程中可以把各自的優勢發揮出來,並在大灣區建設中得以展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俊勇形象地把“一國兩制”比喻爲國家給了香港一把劍和一個盾,香港現在要更多考慮發揮出劍和盾各自的優勢。歐美國家過去經常採用戰爭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但是“一國兩制”是幫助大家用共贏的心態將矛盾點融化,共發展同進步纔可以進一步釋放優勢。經濟發展不是大灣區的最終目標,建設文化大區、文明大區、制度創新大區,讓粵港澳大灣區成爲具有強大國際影響力的灣區,這纔是奮鬥的方向。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俊勇希望未來更多的香港青年都能明白,“一國兩制”的劍和盾,不是用來鬥爭的。劍是創新的劍,是斬荊破浪衝向國際化的劍;盾是化解矛盾的盾,只有重建信任,才能在制度中尋找到最適合包括香港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方式,這些制度經過驗證後,方能成爲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法律法規,然後去影響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和地區,青年亦可以實現與國家共同發展的願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俊勇說,他一直在研究未來幾年如何讓更多的年輕朋友融入國家發展,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建立起互信制度,並將一些制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造和創新。他希望未來的工作可以營造出一種環境,讓更多的青年在“9+2”城市圈裏找到他們的理想,共同創造出有利於世界發展的機遇。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粵港澳大灣區讓港澳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規劃綱要》指出,完善區域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公共就業綜合服務平臺,完善有利於港澳居民特別是內地學校畢業的港澳學生在珠三角九市就業生活的政策措施,擴寬港澳居民就業創業空間。鼓勵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擔任內地國有企事業單位職務,研究推進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報考內地公務員工作。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建立港澳創業就業試驗區,試點允許取得建築及相關工程諮詢等港澳相應資質的企業和專業人士爲內地市場主體直接提供服務,並逐步推出更多試點項目及開放措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港澳青年的優勢,換個角度來說,是在“一國兩制”下獨特優勢的體現。在中西合璧的香港,港澳青年更具有接受中西方文化教育的機會,可以更好地融會貫通中西方文化。在大灣區建設中,港澳青年的國際視野、創新意識、多元包容等特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甚至可以說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港澳青年可以藉助大灣區這個大舞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大灣區的建設也同樣需要港澳青年。\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I2CefBpOQOVY\" img_width=\"950\" img_height=\"698\" alt=\"粵港澳大灣區爲青年搭建發展新平臺——專訪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張俊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 粵港澳大灣區給青年提供更多元的發展空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香港青年協會旗下的青年創研庫調查顯示,接近六成香港受訪青年願意到大灣區考察或實習,其中約五成的青年願意到大灣區創業,約三成願意常駐大灣區內地城市。港澳青年對發展充滿期盼,但也有顧慮,特別是對內地的情況不瞭解。由此可見,有些青年對在大灣區就業、創業所掌握的信息並不全面,需要更積極全面地引導他們深入瞭解,只有打破融入大灣區的心理和認知障礙,他們纔會勇於到區內開創新天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俊勇表示,《規劃綱要》出臺後,大灣區\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陸陸\u003C\u002Fi\u003E續續還會有更多的細則出來,也會有越來越成熟的內容跟進,總的來說是要讓大灣區各個城市,能夠先把自己的定位找準,然後方便各城市相互溝通融合,出臺更多的便民措施。他也具體指出,希望以後回鄉證逐步能在網上訂票,香港的銀行卡也能訂票,他也希望很快會看到包括基金跨境、學歷互認細則等內容的發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難發現,其實《規劃綱要》中對於張俊勇的期待也都有所提及。《規劃綱要》指出,支持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業在內地發展,將符合條件的港澳創業者納入當地創業補貼扶持範圍,積極推進深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南沙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廠、中山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平臺、中國(江門、增城)“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東莞松山湖(生態園)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惠州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等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基地建設。實施“粵港暑期實習計劃”“粵澳暑期實習計劃”和“澳門青年到深圳實習及就業項目”,鼓勵港澳青年到廣東省實習就業。支持香港通過“青年發展基金”等幫助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創業就業。支持澳門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青年創新創業交流中心。支持舉辦粵港、粵澳勞動監察合作會議和執法培訓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外在稅收方面,張俊勇指出,香港具有很大的優勢,香港居民在內地超過\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183\u003C\u002Fi\u003E天才納稅,而且要達到連續五年纔要交全稅,只要當天不超過24小時,就不算一天,這是國家給予了香港居民優惠的內地稅收政策,有利於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香港青年一定要多去理解、多去看、多去感覺、多去參與內地建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濟以人爲本,人才是國家發展最關鍵的要素。\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政府\u003C\u002Fi\u003E工作報告也指出,將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促進人才銜接,推動人員往來便利化。這表明未來大灣區內的人才融合,必然會有更多的政策和引導措施。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對於想要到內地發展的港澳青年來說,是繼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再次迎來一次重大機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粵港澳大灣區給青年提供更多元的發展空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規劃綱要》提及要共建人文灣區,加強粵港澳青少年交流。支持“粵港澳青年文化之旅”、香港“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等重點項目實施,促進大灣區青少年交流合作。在大灣區要爲青年人提供創業、就業、實習和志願工作等機會,推動青年人交往交流、交心交融,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國家、參與國家建設。強化內地和港澳青少年的愛國教育,加強憲法和基本法、國家歷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傳。開展青少年研學旅遊合作,共建一批研學旅遊示範基地,並鼓勵舉辦大灣區青年高峯論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俊勇說,中國是逐步發展壯大的,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從一窮二白開始奮鬥,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開始快速發展,現已經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人民在過去的幾十年都是很努力地工作,爲國家變得更強大而不懈努力,同時通過奮鬥,也讓自己生活變得更好,改善了經濟條件,也獲得了更多的資源。內地一直以來注重經濟效益,將經濟的發展作爲主要目標,包括\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政府\u003C\u002Fi\u003E以前都以GDP來作爲主要考覈標準,雖然現在作了調整,增加了文明建設、環保概念、廉政指標等等,\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政府\u003C\u002Fi\u003E考覈也更加完善,但是過去這些年來,中國老百姓都是以經濟發展爲主,仍具有一定的思維慣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俊勇強調,香港與內地已經不一樣,香港經濟發展已到一定階段,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當物質文明達到一定的高度,精神文明就有了發展的空間。因此,香港青年開始追求經濟以外的東西,他們追求精神文明的進一步發展,追求更美好的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俊勇又進一步指出,內地過去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非常大,很多香港人沒有在內地工作、生活或做生意的經歷,沒有機會深入瞭解太多。其實目前除了GDP指標,內地追求的是社會全面的發展。對此,張俊勇也建議說要將國家的發展成果展示出來,讓全世界的青年都看到,讓他們感受到這種改革的進步。\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I2CeuG8NuYAa\" img_width=\"1024\" img_height=\"590\" alt=\"粵港澳大灣區爲青年搭建發展新平臺——專訪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張俊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張俊勇建議用理念去引導青年,現在內地\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政府\u003C\u002Fi\u003E的政策,都主要是通過經濟這個方法來招商引資,爲青年提供更多的創業機會。但是那只是要做的其中一部分,要更加深入瞭解青年的心態,從人心的迴歸,從他的愛國情懷等各方面去思考問題,讓香港人有自豪感,讓香港人爲作爲國家的一分子而驕傲。總之,他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過程中,內地\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政府\u003C\u002Fi\u003E要改變,不僅僅只是用經濟去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還需要用打動他內心的情懷、元素來吸引他們到大灣區發展,要給青年提供不同維度的發展空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內地和香港的教育互通應該像“旋轉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規劃綱要》指出:推動教育合作發展,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鼓勵聯合共建優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充分發揮粵港澳高校聯盟的作用,鼓勵三地高校探索開展相互承認特定課程學分、實施更靈活的交換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轉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支持大灣區建設國際教育示範區,引進世界知名大學和特色學院,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鼓勵港澳青年到內地學校就讀,對持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在內地就讀的學生,實行與內地學生相同的交通、旅遊門票等優惠政策。推進粵港澳職業教育在招生就業、培養培訓、師生交流、技能競賽等方面的合作,創新內地與港澳合作辦學方式,支持各類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職業教育園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香港學友社分析,《規劃綱要》出臺,兩地的青年交流將會越來越頻繁,並趨向緊密合作,也會帶動香港學生到內地求學的願望。近期,香港學友社訪問近2000名應屆中學文憑試(備註:相當於內地的高考)考生,20%受訪學生表示會考慮到內地求學,該數據連續兩年上升。其中30%學生因“學習環境好”考慮到內地求學。學友社稱,越來越多香港學生認爲內地的學習環境好,而且內地經濟發展迅速,他們更憧憬內地發展潛力。有應屆文憑試考生希望到內地學習,及早熟悉環境及企業發展,內地一些知名企業對於香港學生一樣具有吸引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學友社解釋,過去幾年香港教育局、學界及不同團體舉辦了不少內地交流團,以及加強兩地“姊妹學校”的交流,由以往的去內地單向參觀,變成多維度的交流活動,通過各項活動讓學生更加了解內地。內地發展迅速,有些學生憧憬到內地上學,加上不少中學有舉辦交流團,也有很多香港學生分享在內地完成學業後的美好工作前景,學生便可從中瞭解內地工作與生活的情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俊勇說,內地和香港的教育互通應該像“旋轉門”,可以進來也可以旋轉出去,不要以前的防火牆,當然歷史原因導致無法銜接的情況畢竟還存在,內地的教育制度和香港的教育制度是不同的,可以參考一些國際標準進行融合。內地和香港的教育通過相關措施進行融合,漸漸的距離就不會太大了,而且制度也允許兩地能夠融合發展,隨着時間的推移會融合得更好。粵港澳大灣區要越來越國際化,不但是香港,灣區其他城市應該要把內地很多人才都吸引過去,也要把全球的人才吸引過來,進行學歷的銜接,這很重要。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俊勇也進一步介紹說,他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了《香港學制與內地學制銜接》的建議。目前有不少內地父母都希望子女接受香港教育,但兩地教育制度有差距,未能完善地銜接。特別是內地學生到香港升讀小學、中學或大學,面臨不少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張俊勇指出,香港學制及內地學制現存問題主要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內地學校除了國際學校,大部分小學一年級時才學習英語課程,而香港學生在幼兒園已開始學習英語課程,內地學生的英語水平與香港學生有一定的差距。\u003C\u002Fstrong\u003E香港學校一般採用“兩文三語”教學,日常的交流語言採用粵語,香港內部的書籍一般採用繁體,因此內地學生到香港升讀小學,可能會採用降級的方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目前規定,父母至少有一方有香港身份證,或者他們的子女在香港出生,其子女纔可以接受香港教育。父母一方擁有香港身份證,在內地出生的子女在香港又沒有滿七年的居住期,依舊是內地戶籍,不能以香港文憑成績報考內地大學,須在內地高考並在內地上大學。\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按照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內地父母可以申請18歲以下未婚及受養子女到香港接受教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張俊勇就香港與內地教育如何進行銜接提出以下建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建議解決內地學生到香港插班降級。\u003C\u002Fstrong\u003E建議內地教育部與香港教育統籌委員會對申請到香港讀書的學童進行基本能力評估考試。由內地與香港雙方共同擬定考覈內容,包括英語、粵語及繁體字的認知水平。考試方式可參考如雅思及託福等國際英語測試,這些考試成績作爲內地學生不予降級的指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建議內地教育部與香港教育局磋商,香港就讀教育文憑的學生可以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學校進行實習,讓香港準教師認識內地教育制度,瞭解內地學生的教育程度,輔助到香港的插班生,解決他們降級情況。建議增撥資源制定計劃,聘請香港修讀教育文憑的大學生爲暑期導師,安排學校讓準備到香港的插班生在暑假期間接受爲期兩個月英語預備班課程。一則配合國家鼓勵青年發展,二則避免內地學生到香港插班降級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建議解決父母及其子女沒有香港身份證申請到香港讀書的問題。\u003C\u002Fstrong\u003E建議內地教育部與香港入境事務處及香港教育局商討,制定內地前往港澳地區讀書通行證,讓父母及其子女中沒有香港身份證的內地學童,可循學校成績申請入讀香港小學、中學。例如考獲全省或全市第一、二名的內地學生,可申請到香港讀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建議解決居港或跨境學生沒有香港身份證就不能以香港中學文憑試成績報讀內地大學的問題。\u003C\u002Fstrong\u003E建議內地教育部向香港教育局提取名單(所有於香港教育局註冊,並具有效學校註冊編號的中學),居港或跨境學生於該名單中學就讀,即使在香港未居滿七年,仍可以香港中學文憑試成績報讀內地大學,不須迴歸內地的高考途徑。\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I2Cf95ugZXPi\" img_width=\"833\" img_height=\"556\" alt=\"粵港澳大灣區爲青年搭建發展新平臺——專訪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張俊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 張俊勇說,內地和香港的教育互通應該像“旋轉門”,可以進來,也可以旋轉出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香港向國際超級大都會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統計《規劃綱要》全文發現:香港被提及102次,澳門90次,廣州41次,深圳39次,珠海20次,佛山9次,惠州6次,東莞8次,中山9次,江門7次,肇慶5次。從這一數據也可看出,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香港的國際影響力也是最大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規劃綱要》規劃指出: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俊勇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同時也推動香港成爲名副其實的國際創科中心,另外香港還應該成爲制度創新中心,在香港向國際超級大城市發展過程中,應吸引更多的內地人才,招聘“一帶一路”專業人才,容納更多的全世界人才進來,可以考慮將人口擴大到2000萬左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人簡單地將“大城市病”歸咎與城市人口規模,然後由此得出城市發展過程中應該控制城市人口規模的結論。專家分析的實際情況是,“大城市病”主要並不是城市擴張帶來的,而是取決於城市的科技與管理水平,概括來說“大城市病”其實是供給不足的矛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也有人曾經認爲某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數量上已經飽和了,但有相關專家也指出這是不對的,基礎設施的數量不是判斷城市是否飽和的指標,是否飽和取決於源源不斷的需求是不是得到解決。例如從未來的發展角度來講,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地鐵密度與其他國際大都市密度還偏低,還需要建更多的地鐵。事實上,只要城市治理得當,藉助日益發展的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人口多或者人口密度大,未必就會出現更嚴重的擁堵問題。另外,產業結構得到優化調整,鼓勵更加環保友好型的生活方式,也能減輕“大城市病”帶來的問題,例如日本東京主要靠地鐵出行。張俊勇指出,不能因爲害怕“大城市病”而限制了城市發展。香港的人口密度大,但同時也提供了相對較好的基礎設施和服務,在規模效應的作用下,城市更容易根據人口密度大的情況建設使用率高的基礎措施。\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I2D6K5rpaNaw\"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299\" alt=\"粵港澳大灣區爲青年搭建發展新平臺——專訪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張俊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張俊勇希望香港特區\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政府\u003C\u002Fi\u003E從教育、醫療、安老等方面展開工作。其中一個重點,就是青年在大灣區置業的問題,要讓青年融入大灣區的發展,就要讓青年有更好的置業機會。過去幾十年,全球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急速發展的過程,也產生了很多社會問題。\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政府\u003C\u002Fi\u003E應該用同理心去理解青年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思考能用什麼方法協助他們,讓他們看到希望和未來。香港青年在香港置業的壓力很大,而香港房價下跌的情況也很難出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俊勇認爲\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政府\u003C\u002Fi\u003E有責任讓青年找到希望,青年首先要安居樂業,然後才能努力工作,爲個人和家庭的發展、爲地方和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不能對青年人講空話,一定要實實在在解決好他們的問題。香港區域範圍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262個島嶼,陸地總面積1106.3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2\"\u003E64\u003C\u002Fi\u003E8.69平方公里,但是住房建設面積佔比小,張俊勇建議考慮多種方法進行嘗試,例如香港是不是可以填海填出更多的土地,至少添加幾百平方公里的建築土地,可以用內地的施工隊加快工程進度,用香港的標準和要求進行建設,這樣就可以解決很多青年的居住問題。所以從整體的規劃來說,不管使用什麼方法,香港應該要想辦法增加更多便宜的土地,然後把樓房價格穩定下來,纔有利於青年安居樂業。同時也要把最好的人才吸引過來,不僅僅香港,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都會增加。沒有土地就沒有更多的住房,也沒辦法吸引更多的人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化橋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粵港澳大灣區位於中國南部臨海區域,地理位置優勢明顯,交通便利,各方面的基礎建設比較好,國際化水平較高。相關專家指出,\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政府\u003C\u002Fi\u003E此次發佈《規劃綱要》,是要將大灣區打造成爲中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世界級別高地。香港發展好一貫以來的“連接世界服務內地”所長,通過大灣區加強與外圍地區連接,不但可以鞏固並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地位,並且可以讓香港新興的其他產業獲得更多新機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俊勇指出,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程度比較高的地區,在思想、創造性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優勢,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香港對國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僅是投資,香港對內地的制度、思維的進步也發揮出了重要作用。香港在未來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會更加重要。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是建立在經濟實力基礎上的,未來在文化、文明、制度上,中國都會變成數一數二的強國。香港有充分的自信,可以在祖國轉變的過程中與時俱進,不斷進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俊勇說,現在世界上有些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崛起有着一定的擔憂,香港是內地通往世界的國際橋樑,可以通過“一帶一路”以及國家相關政策走到很多不同的地方,用創新、包容的方法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向全球分享我們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經驗,以及“一國兩制”等制度創新,以實現共享與共贏。在這個過程當中,香港起到非常重要的橋樑作用,因爲香港也是“世界大同”的一個點,香港作爲中國的特區,應該在自身和國家的發展中作出貢獻。在互聯網時代,在共享經濟時代,可以藉助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對很多東西進行優化,需要有新的法律系統和制度將其協調、監管起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俊勇認爲香港與內地發展的着重點不同,經濟發展的規模和要求也有差異。內地人民在生活、收入、素質等方面均有了較大的提升,國家經過改革開放獲得長足的進步,香港人應該感到自豪,因爲香港人也是中國人,要用平常心、同理心繼續推動中國的發展。現在中國可以對全世界說,發展經濟不只是中國唯一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要把國家建設得更好,而中國已經找到了對的路,這條路不只是爲了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復興,更是爲了促進全世界的發展和繁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俊勇強調,未來香港要繼續扮演國際橋樑的角色,就是怎麼樣讓國家在國際化道路上走得更好,香港人可以去做這樣的工作,特別是青年擁有更好的外語、更多的新技術,他們更有創新優勢。香港是中國通向國際的“橋樑”,青年又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橋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青年積極參與建設世界一流水平的大灣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規劃綱要》指出,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廣泛,區域內生髮展動力進一步提升,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羣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爲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國際競爭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大灣區內市場高水平互聯互通基本實現,各類資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區域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對外圍地區的引領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並稱爲“世界三大灣區”,有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具有龐大的經濟體量,目前已成爲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區域。粵港澳大灣區作爲世界的新生力量,得到了國家政策大力支持,開始成爲世界經濟地圖中的明星,特別在人口數量、陸地面積、集裝箱吞吐量以及旅客吞吐量方面,對標世界其他三大灣區有着較好的競爭優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俊勇指出,東京灣區、紐約灣區或舊金山灣區,這幾個灣區都是同一個關稅區,同一貨幣,同一語言,同一個沒有界限的地域。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涉及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隨着三地合作逐步深化,未來也必須在多方面形成創新性的新制度、新機制,勢必要打破舊的制度壁壘。他希望將來在“一國兩制”制度之下,粵港澳的邊境制度逐步走向統一和融合,依託高科技,以後出入香港逐漸不需要各種卡了,稍稍點頭,臉部識別一下就行,過關應該會越來越便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粵港澳大灣區的貨幣,張俊勇建議也正在考慮並逐步推出“灣區幣”。他說,銀行推出一種粵港澳大灣區共同的虛擬貨幣,即除了人民幣、港幣、澳幣等實體貨幣外,也可嘗試在粵港澳大灣區內使用“灣區幣”這種統一電子貨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俊勇認爲,5G、人工智能、區塊鏈、萬物互聯等科技新時代已經到來,但是全球都並未爲這些新科技做好足夠的制度和法律的準備,因此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吸引了全球的人才,特別是希望青年來參與建設,分享發展紅利,目前大灣區正是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國際標準的絕佳機會。張俊勇進一步表示,新技術會讓大灣區在區域協作方面更加標準化和規範化,他有信心粵港澳大灣區能成爲全球制度創新最好的地區 ,也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並且所有的指標都將是全球最好的灣區,而青年人要趁機抓住大灣區騰飛的發展機遇,天地廣闊大有作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版權,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轉載請註明來源:東方財經雜誌(ID:dfcj-bj)\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78088617299201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