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槑逛豆瓣时,突然瞄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小组——「相互表扬小组」

▲ 豆瓣截图

看这个名字就觉得很美好,点开一看,发现这里面满满的Love & Peace,处处都是“真善美”❤

带着“友好”、“温暖”、“互助”光环的相互表扬小组,可谓是这个时不时会戾气过盛、键盘侠遍地的网络时代的强心剂。

小组里的每个人真的就像公告里说得那样“溜须拍马,相互夸奖 ”,他们简直就是“彼此的天使”

来,小槑带你具体来感受一下这个满满都是“天使”的“天堂”到底有多美好👇

「相互表扬小组」少不了的就是对彼此的表扬,可谓是“五花八门”——

不是局限于简单的“你好棒”“赞”这样的苍白话术,而是仿佛在比谁能更熨帖、精巧地拍好马屁

举几个“栗子”:

祝贺类

▲ 豆瓣截图

安慰类

▲ 豆瓣截图

解忧类

▲ 豆瓣截图

赞美类

▲ 豆瓣截图

并且在这里,晒娃绝对不会被别人diss,也不用讨论“该不该晒娃”这个话题:

▲ 豆瓣截图

小组里还有些特别神奇的“宝藏”网友,借助平台大开脑洞,可能他们就是“可爱”本人了:

▲ 豆瓣截图

小组内网友的“拍马屁”实力可见一斑。

这到底是个什么神奇的豆瓣小组?

「相互表扬小组」创建于2014年,现在组内已有超过9.2万人,由于小组的特殊性质,加入小组的人会get到一个神奇的头衔——“马屁精”😂。

在小组里,你可以向他人大方点赞、散发爱心,也可以吐露心声以求安慰和表扬。

没有责备、没有杠、没有辱骂,无论你发什么都会收到鼓励和赞美,因为相互夸奖是小组的行动准则,友好、互助、积极向上是小组的价值导向。

啊,相见恨晚。

SO,因为它的“正能量”,相互表扬小组备受大家的关注和喜爱,上过微博热搜,近期也被东方卫报报道过👇

▲ 微博截图

▲ 东方卫报 2019年03月05日 A01 头版

生活中的「相互表扬小组」

不光是在豆瓣网上,「相互表扬小组」的例子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其实也很常见👇

▲ 微信截图

除了受到表扬,那些别人带给我们的温暖的瞬间也让令人难以忘怀。

它们不仅是聊天式的鼓励和安慰,还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

@Luive:

之前某晚在寝室时晚上睡觉,我突然手脚僵硬、口吐白沫,室友们发现后立即为我拨打了120。

这真的太暖了,我不知道那晚要是没了他们我会怎样。

从那之后我更加觉得——他们不仅是我的室友,也是我的家人啊😭。

@TroyLongLong:

8月29日是我的生日,那天其实还没算开学,部门的但部长却突然说既然大家都返校了,我们就开个例会吧。

我一开始是拒绝的,结果到了开会的教师才发现部长是为了给我过生日。

部长说:“新的一岁,顾好学习的同时也不要忘了部门哈”,当时我差点没绷住……😭

@迁徙:

很简单,今天看到了那两个胖胖(以前部门的部长们)在部门活动室玩耍。

看到那熟悉的人、熟悉的场景,他们的一声欢笑就已经让我觉得很温暖了(易感动体质的我)

小槑认为这些其实和「相互表扬小组」的性质是类似的,予以人表扬和留给人感动,不都是传递了温暖和力量吗?~

前文的那条热搜有提到「相互表扬小组」是一个只向着阳光看的群体☀。

有人说,这种语言环境极度安全下的“乌托邦”或“世外桃源”给予我们的其实是一种“沙雕”式的“塑料安慰”

但尽管如此,在如今这个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社会中,这个小组还是给互联网带来了相当一部分的温情转向,它的存在、它的传播更像是一种提醒和温暖情绪的回归——

提醒我们应当怀揣一颗能温暖他人的心,也带我们回归到人性本善的一面。

当善意被扩散,它的能量远超过善意行为本身,尤其是当小组的确给很多人带去了积极的、正面的能量的时候。

▲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截图

所以或许,我们也可以试着去建立属于自己的「相互表扬小组」~

多夸夸身边的伙伴,多帮帮周围的朋友,多点欣慰、多点喜悦。

怀着一颗温暖的心去欣赏、去爱别人吧,因为美好的东西真的太容易消逝了

这样的话,以后无论外面是否艳阳高照,只要看到小组里的伙伴们那就是暖暖的鸭。

就像小槑看到了现在正在看这条推送的你一样❤~

AT LAST

快来评论区夸一下小槑啦!

或是你来评论区留言,小槑来表扬你!

嗯,安排上了👌

图片丨来自网络,已在文中标注

文案、编辑丨龙泠宇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我需要表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