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孜孜以求\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执着进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艰苦付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不懈努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47975c03c3e4bc29ce3ef3441060ffd\"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06\" alt=\"走近科学家——揭秘2019全区科技奖励大会获奖代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7月25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2015—2018年度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8f9ea77537f401fb392bcabf5cf340f\"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699\" alt=\"走近科学家——揭秘2019全区科技奖励大会获奖代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7月25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记者见面会,邀请6位获奖代表和记者面对面地交流,和大家分享他们在科学研究的征程上执着进取、在探索创新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社会财富,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302a7e6edc84e81a3c4635b8f0e9b19\"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690\" alt=\"走近科学家——揭秘2019全区科技奖励大会获奖代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李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30年致力稀土及伴生资源清洁提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2017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获得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965年生,内蒙古鄂尔多斯人,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轻稀土资源绿色提取与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内蒙古自治区科协副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稀土》杂志编委。\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稀土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首批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2002年首届和2008年第四届中国巾帼发明家,全国专利运用与产业化优秀工作者,内蒙古杰出人才奖获得者,内蒙古自治区首届草原英才获得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李梅教授30年来一直致力于稀土及伴生资源的清洁提取与高效利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前期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工信部产业升级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在稀土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开发了一套可同时高效提取稀土和伴生元素氟、磷、钍的选冶一体化新技术。选矿技术实现了高品位稀土精矿的工业生产,解决了选矿不能同时实现高品位和高回收率的瓶颈,并将这一技术在中国北方稀土集团应用,产能达12万吨\u002F年。冶炼重新构筑了一套稀土和伴生资源同时回收的绿色高效新工艺,在清洁高效提取稀土的同时,实现氟、磷、钍的高效回收,能耗、物耗、成本较传统工艺大幅减少,并在内蒙古包钢和发稀土公司建成3000吨\u002F年冶炼产业化示范线。这套原始创新的选冶一体化技术得到了浓硫酸焙烧工艺的发明人-张国成院士的肯定,认为是目前冶炼包头混合稀土精矿的创新工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2、针对白云鄂博尾矿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摸清了白云鄂博尾矿中各种资源的存在形式,首次发现了钪的独立矿物-水磷钪石。开发了一套白云鄂博尾矿全回收、全利用的新技术集成,该技术以 “切蛋糕”的方式将白云鄂博尾矿资源“吃干砸净”,将白云鄂博尾矿资源变废为宝。得到产品包括:品位大于60%稀土精矿、萤石精矿、铁精矿、氧化铌、氧化钪、氯化稀土、氟化钠、磷酸钠、钍富集物、白炭黑。这套技术已经具备工业化生产的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3、针对包头稀土镧铈产品过剩的问题,在理论研究方面,建立了稀土含氧酸盐团聚体尺寸与能量耗散速率和溶质过饱和度数学模型;在技术开发方面,发明了超细颗粒、大颗粒、高比表面积铈基稀土化合物制备新技术,发明了轻稀土在轮胎橡胶、超白及功能玻璃、新型稀土抛光材料中的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在多家企业推广应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近年来在稀土领域获得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奖1项,内蒙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内蒙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冶金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2部。带出了一支专门从事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稀土湿法冶金与轻稀土应用”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该团队是我国稀土领域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个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也是全国专业技术先进集体。\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b15982d9e344cc7925017cf40e3e5e8\"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2\" alt=\"走近科学家——揭秘2019全区科技奖励大会获奖代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雷丙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10年砥砺奋进 重型挤压技术从无到有再到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2017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获得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966出生,“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中国塑性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重型协会大型铸锻件分会理事,中国动力工程学会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工作以来,雷丙旺先后组织和参加了十几项军民品科研项目的研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技术成果。主持国内首台首套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组开发研制工作,集合清华大学、太重集团、中冶京城、中冶京唐等相关领域高校、研究院所和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重型装备制造的技术路线,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2009年7月13日3.6万吨挤压机热试车一次成功,成功打破国外重型挤压技术垄断。2011年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组通过部级鉴定,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设备研发成本3.4亿元,自研成本仅为国外报价的1\u002F3。\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依托3.6万吨垂直挤压机这一大国重器,建立起独具特色的重型挤压工艺技术体系。生产的P91、P92、WB36等火(核)电站用无缝钢管供应三大动力五大发电等用户,解决其关键材料长期依赖进口问题,受到一致好评。2014年2月26日,国产化示范项目华能南通电厂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四大管道P92钢管的技术突破。在此基础上,北重集团陆续承担国产化示范工程华电集团句容二期百万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和华能宁夏大坝电厂和华能烟台八角超超临界机组“四大管道”的生产,解决了电力高端大口径无缝钢管依赖进口这一重大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面对3.6万吨挤压机组的横空出世,国外企业采取倾销竞争手段大幅压低产品价格,仅此一项每年为国家节约40亿元的采购资金,创造显著经济效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涡轮盘是航空发动机中最关键的核心部件,被称为发动机的皇冠。由于受到设备条件限制,粉末盘关键制备工艺之一的大变形量挤压开坯技术一直无法实施。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研制成功后,稳步开展了航空发动机用大规格高温粉末合金的挤压技术攻关。攻关过程中不断改进工艺方法,优化工艺参数,克服了试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现了这一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支撑起CJ1000等多个军民发动机研制。该技术突破飞机发动机高压涡轮盘制造的技术瓶颈,经济社会效益无法估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历经10年的砥砺奋进,重型挤压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北重集团已成为我国超(超)临界电站“四大管道”用P92钢管唯一供应商和630℃、650℃、700℃等新一代电站用大口径管材研发的排头兵。成为继美国Wyman-Gordon和法国阿布杜瓦之后第三个能够挤压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盘粉末高温合金的厂家,实现了世界级的“三足鼎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638a650df1c4ea89d74981be98a3957\" img_width=\"509\" img_height=\"902\" alt=\"走近科学家——揭秘2019全区科技奖励大会获奖代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程满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集雨节水灌溉工程 演绎灌溉神话\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2017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获奖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955年10月出生于呼和浩特市,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77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曾任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水利学会雨水利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学会副秘书长。\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程满金教授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与推广项目30余项,带领科研团队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主(参)编30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主要包括农牧业大型喷灌与滴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渠道衬砌防渗技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和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等,这些标准的制定为我国水利工程设计、建设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2、集成创建了15套高效节水综合配套技术集成系列模式图。模式图主要内容包括大型喷灌和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大豆、马铃薯、小麦、葵花、加工番茄和牧草不同生育阶段灌溉技术、农艺配套技术、农机配套技术和管理技术,图文并貌、实用性强、具有创新性、深受农牧民欢迎,并被水利部做为范例在全国推广。\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3、首次在我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中引进聚苯乙烯保温材料,通过系统研究提出了不同级别骨干渠道、渠道走向与部位适宜的保温板铺设厚度,解决了渠道衬砌冻胀破坏的关键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工程使用寿命,这一创新成果已在我国北方地区大中型灌区渠道防渗工程推广1600公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4、系统研究了10项主要作物高效节水优化灌溉制度。主要包括不同水文年型条件下玉米、大豆、水稻、马铃薯和牧草膜下滴灌与大型喷灌优化灌溉制度,为农牧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5、首次提出了我区岭东南薄土层地区水稻田防渗技术集成模式与节水灌溉模式,亩节水30%-70%,水稻单产提高60-130kg\u002F亩,增产10%-30%,将漏水田改造成渗漏适中的爽水田,该技术属国内首创,为我区东部高寒地区水稻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6、创建了北方半干旱地区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集成总体模式和庭院集雨经济型、集雨生态畜牧型和集雨高效种植型三种集雨生产发展模式,雨水利用率由40%提高到80.7%,作物水分生产率提高到2.35kg\u002Fm3,增产28.2%-41%。该综合技术集成与模式创新,充实和丰富了我国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的理论和技术体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程满金主持完成的多项研究成果在技术集成和引进消化吸收方面有突破和创新,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成果已在自治区农牧业节水灌溉工程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节水、增产、增收效果和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效益,为确保我区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科技保障。 \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5fbe8fb3645405ba208a25c0fe9f5b8\" img_width=\"844\" img_height=\"628\" alt=\"走近科学家——揭秘2019全区科技奖励大会获奖代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黄平平\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高分宽测新体制SAR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取得良好效果\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2018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第一完成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合成孔径雷达(SAR)以卫星、飞机等飞行器为观测平台,通过主动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来获取反映目标电磁散射特征的高分辨率微波图像,是对地观测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作用。随着对地观测需求的迅猛发展,亟需同时达到高分辨率和宽测绘带,实现高效快速响应。但在常规SAR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中,高分辨率和宽测绘带难以同时获得,矛盾突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项目组围绕SAR成像中高分辨率和宽测绘带之间的矛盾问题,从单发单收(SISO)、单发多收(SIMO)和多发多收(MIMO)三个方面开展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在单发单收方面,针对不同成像模式信号模型的差异性影响成像处理精度和效率,构建了多模式统一的SAR回波模型,提出了多模式高保相位一体化处理算法,成功应用于多个工程型号中的多模式成像处理;在单发多收方面,针对多通道技术均导致通道间不均衡和图像质量恶化问题,提出“全孔径”自适应方位多波束重建方法和多特显点幅相误差校正方法,提出了距离向多波束赋形方法,发展了实时零陷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成功应用于实际系统,提升了高分宽测SAR图像性能指标;在多发多收方面,针对“空-时-频-码”多维信号联合相参处理的核心难题,提出了时频复用多子带处理技术,使分辨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弧形阵列MIMO成像新体制,系统性建立了弧形阵列MIMO成像理论,实现高分辨率全方位场景感知。\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项目共发表论文28篇,其中SCI收录19篇,EI论文8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IET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和第三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年会青年创新基金奖。此外,项目成果在多个国家级科研单位的星载\u002F机载SAR系统中得到验证和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b79de79a73e4e48887ca9f6cd9d73e5\" img_width=\"2592\" img_height=\"1944\" alt=\"走近科学家——揭秘2019全区科技奖励大会获奖代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白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全程机械化的甜菜新品种引育及节本增效综合栽培模式推广应用前景广阔\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2018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第一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第一完成人:白晨 副院长、研究员\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本课题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我区上世纪90年代因甜菜生产中丛根病危害,单产和含糖大幅下降,以及没有单芽种、适宜的农机具和配套农艺技术生产成本高、效益差,导致整个甜菜产业失去优势和整体萎缩的现状,课题组开展了单芽抗丛根病育种,2008年按照国家基于食糖基本自给的战略需求,系统开展了甜菜新品种引育和全程机械化节本增效综合栽培模式的研发与推广。\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课题组经过10多年的系统研发,在国内首次选育出遗传单芽抗丛根病雄性不育系3套、育成单芽抗丛根病杂交种3个,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内首次提出做大做强中国甜菜产业发展的技术路径,即甜菜产区向冷凉干旱和温热区域转移,并针对我区冷凉区域光热不足和春季干旱等问题,首次研究提出了凉冷区域甜菜高产高糖高效栽培机理和栽培技术,并研制出甜菜苗床肥、专用复合肥和增产增糖生理调控剂;首次将分子生物学方法引入甜菜褐班病和丛根病鉴定防控上,研究提出高效的病害防控技术;首次系统研究提出采用机械化纸筒育苗移栽、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干播湿出等方法,解决了甜菜种植向凉冷地区转移的技术难题;针对不同生态区研究集成并推广了机械化膜下滴灌、纸筒育苗移栽、直播综合栽培技术模式3套。\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期间课题组获批授权专利4项,制定发行标准5项,发表论文45篇,出版专著7部,撰写各类技术手册16种。在国内首次系统收集甜菜产业18个方面10G的基础数据,并构建了可查询信息平台和专家系统,为种植户进行远程咨询与指导和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目前区内甜菜种植应用的技术80%来自本团队,甜菜亩单产达3.2吨,单产和种植面积分别较2010年提高52%和增长5倍以上,农民亩增收400元以上。2015-2017年区内推广本成果约326万亩,占总播面积的80% 以上,膜下滴灌较大水漫灌节水约35%,机械起收率由25%提高到了75%,新增社会效益近14亿元。2018\u002F2019榨季我区甜菜产糖量由全国第三,跃升为全国第一,课题组研发并推广的成果为全国特别是我区甜菜制糖产业的振兴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推广应用前景广阔。\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c7c3e97f88e4cacb210ea24563469cf\"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810\" alt=\"走近科学家——揭秘2019全区科技奖励大会获奖代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王雪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内蒙古核医学科领域拓荒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2015年度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966年6月生于包头市固阳县,1990年内蒙古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大学本科毕业,2005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系博士毕业。现任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及内蒙古自治区分子与功能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内蒙古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常委、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影像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及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核医学杂志编委和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常务编委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王雪梅主要从事核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心血管系统、肿瘤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的PET\u002FCT的诊断及甲状腺疾病、骨转移肿瘤的核素治疗。\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2006年王雪梅为了内蒙的核医学事业的发展,毅然放弃了福建省省立医院优厚的待遇,回到母校筹备了自治区第一个PET\u002FCT中心。同时帮助自治区各盟市成立13个核医学诊断中心并为各盟市培养核医学人才100余名。10年来极大的提升了自治区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诊断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王雪梅带领团队应用分子影像学对肿瘤微环境进行研究,提出并证明了反“War-burg”理论,补充了诺贝尔奖获得者Warburg理论的不足,文章发表在本专业最高学术水平美国核医学杂志(JNM)上并评选为2016年 Alavi-Mandell 杰出论文奖。近 5 年她完成碳-11标记的N-甲基多巴胺的合成和临床研究,获国家专利2项,申请国家自然基金2项,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心肌灌注\u002F代谢显像评价冠心病及受损心肌干细胞移植后心肌修复能力”的成为影像学动态评估移植细胞有效手段,是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动态的肺灌注显像对肺动脉高压的定量分析”研究打破了传统的 99mTc-MAA规定通过时间-放射性计数曲线来反映肺动脉压力变化情况,获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8F-FDG联合18F-FLT的 PET\u002FCT显像对肺结节鉴别诊断”的研究获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及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PET\u002FCT对顽固性癫痫病灶定位价值的研究,获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及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016年被聘为捷克共和国国家自然基金评委。\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王雪梅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科技部项目1项,主持自治区重点及重大科研项目6项,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20余项,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0余篇,参编专著及教材 15部,主编教材2部,副主编教材2部,培养研究生15名。获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自治区医学会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自治区医学会三等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自治区优秀研究生导师,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记者:段雅婷\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编辑:段雅婷\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校对:李茂林\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77975064487578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