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孜孜以求\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執着進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艱苦付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不懈努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他們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47975c03c3e4bc29ce3ef3441060ffd\"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06\" alt=\"走近科學家——揭祕2019全區科技獎勵大會獲獎代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7月25日上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召開全區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對2015—2018年度獲得自治區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自然科學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中青年科學技術創新獎、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組織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8f9ea77537f401fb392bcabf5cf340f\"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699\" alt=\"走近科學家——揭祕2019全區科技獎勵大會獲獎代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7月25日下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記者見面會,邀請6位獲獎代表和記者面對面地交流,和大家分享他們在科學研究的征程上執着進取、在探索創新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從而實現人生價值、創造社會財富,成爲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源泉。\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302a7e6edc84e81a3c4635b8f0e9b19\"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690\" alt=\"走近科學家——揭祕2019全區科技獎勵大會獲獎代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李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30年致力稀土及伴生資源清潔提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2017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獲得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965年生,內蒙古鄂爾多斯人,中共黨員,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化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內蒙古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輕稀土資源綠色提取與高效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內蒙古自治區科協副主席,中國化學會理事,中國稀土學會常務理事,《稀土》雜誌編委。\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稀土專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首批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帶頭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教育部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三八紅旗手,2002年首屆和2008年第四屆中國巾幗發明家,全國專利運用與產業化優秀工作者,內蒙古傑出人才獎獲得者,內蒙古自治區首屆草原英才獲得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李梅教授30年來一直致力於稀土及伴生資源的清潔提取與高效利用研究。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73前期項目、國家支撐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工信部產業升級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40餘項,在稀土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開發了一套可同時高效提取稀土和伴生元素氟、磷、釷的選冶一體化新技術。選礦技術實現了高品位稀土精礦的工業生產,解決了選礦不能同時實現高品位和高回收率的瓶頸,並將這一技術在中國北方稀土集團應用,產能達12萬噸\u002F年。冶煉重新構築了一套稀土和伴生資源同時回收的綠色高效新工藝,在清潔高效提取稀土的同時,實現氟、磷、釷的高效回收,能耗、物耗、成本較傳統工藝大幅減少,並在內蒙古包鋼和發稀土公司建成3000噸\u002F年冶煉產業化示範線。這套原始創新的選冶一體化技術得到了濃硫酸焙燒工藝的發明人-張國成院士的肯定,認爲是目前冶煉包頭混合稀土精礦的創新工藝,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2、針對白雲鄂博尾礦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問題,通過工藝礦物學研究摸清了白雲鄂博尾礦中各種資源的存在形式,首次發現了鈧的獨立礦物-水磷鈧石。開發了一套白雲鄂博尾礦全回收、全利用的新技術集成,該技術以 “切蛋糕”的方式將白雲鄂博尾礦資源“喫幹砸淨”,將白雲鄂博尾礦資源變廢爲寶。得到產品包括:品位大於60%稀土精礦、螢石精礦、鐵精礦、氧化鈮、氧化鈧、氯化稀土、氟化鈉、磷酸鈉、釷富集物、白炭黑。這套技術已經具備工業化生產的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3、針對包頭稀土鑭鈰產品過剩的問題,在理論研究方面,建立了稀土含氧酸鹽團聚體尺寸與能量耗散速率和溶質過飽和度數學模型;在技術開發方面,發明了超細顆粒、大顆粒、高比表面積鈰基稀土化合物製備新技術,發明了輕稀土在輪胎橡膠、超白及功能玻璃、新型稀土拋光材料中的應用技術。研究成果在多家企業推廣應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近年來在稀土領域獲得國家重大科技攻關成果獎1項,內蒙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內蒙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冶金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已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0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主編出版學術著作2部。帶出了一支專門從事稀土資源開發利用的國家級科技創新團隊“稀土溼法冶金與輕稀土應用”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該團隊是我國稀土領域和內蒙古自治區的第一個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也是全國專業技術先進集體。\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b15982d9e344cc7925017cf40e3e5e8\"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2\" alt=\"走近科學家——揭祕2019全區科技獎勵大會獲獎代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雷丙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10年砥礪奮進 重型擠壓技術從無到有再到優\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2017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獲得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966出生,“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兵器首席科學家,中國塑性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重型協會大型鑄鍛件分會理事,中國動力工程學會材料專業委員會委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工作以來,雷丙旺先後組織和參加了十幾項軍民品科研項目的研製工作,取得了顯著技術成果。主持國內首臺首套3.6萬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組開發研製工作,集合清華大學、太重集團、中冶京城、中冶京唐等相關領域高校、研究院所和龍頭企業開展技術攻關,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重型裝備製造的技術路線,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2009年7月13日3.6萬噸擠壓機熱試車一次成功,成功打破國外重型擠壓技術壟斷。2011年3.6萬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組通過部級鑑定,整體技術水平達到了國際領先。設備研發成本3.4億元,自研成本僅爲國外報價的1\u002F3。\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依託3.6萬噸垂直擠壓機這一大國重器,建立起獨具特色的重型擠壓工藝技術體系。生產的P91、P92、WB36等火(核)電站用無縫鋼管供應三大動力五大發電等用戶,解決其關鍵材料長期依賴進口問題,受到一致好評。2014年2月26日,國產化示範項目華能南通電廠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正式併網發電,標誌着超超臨界百萬千瓦機組四大管道P92鋼管的技術突破。在此基礎上,北重集團陸續承擔國產化示範工程華電集團句容二期百萬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和華能寧夏大壩電廠和華能煙臺八角超超臨界機組“四大管道”的生產,解決了電力高端大口徑無縫鋼管依賴進口這一重大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面對3.6萬噸擠壓機組的橫空出世,國外企業採取傾銷競爭手段大幅壓低產品價格,僅此一項每年爲國家節約40億元的採購資金,創造顯著經濟效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渦輪盤是航空發動機中最關鍵的核心部件,被稱爲發動機的皇冠。由於受到設備條件限制,粉末盤關鍵製備工藝之一的大變形量擠壓開坯技術一直無法實施。3.6萬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研製成功後,穩步開展了航空發動機用大規格高溫粉末合金的擠壓技術攻關。攻關過程中不斷改進工藝方法,優化工藝參數,克服了試製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實現了這一技術的跨越式發展,支撐起CJ1000等多個軍民發動機研製。該技術突破飛機發動機高壓渦輪盤製造的技術瓶頸,經濟社會效益無法估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歷經10年的砥礪奮進,重型擠壓技術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北重集團已成爲我國超(超)臨界電站“四大管道”用P92鋼管唯一供應商和630℃、650℃、700℃等新一代電站用大口徑管材研發的排頭兵。成爲繼美國Wyman-Gordon和法國阿布杜瓦之後第三個能夠擠壓航空發動機高壓渦輪盤粉末高溫合金的廠家,實現了世界級的“三足鼎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638a650df1c4ea89d74981be98a3957\" img_width=\"509\" img_height=\"902\" alt=\"走近科學家——揭祕2019全區科技獎勵大會獲獎代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程滿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集雨節水灌溉工程 演繹灌溉神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2017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獲獎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955年10月出生於呼和浩特市,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77年畢業於大連工學院,曾任內蒙古自治區水利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水利學會雨水利用專業委員會副祕書長,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學會副祕書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程滿金教授先後主持和參加國家及省部級科研與推廣項目30餘項,帶領科研團隊取得了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主(參)編30項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主要包括農牧業大型噴灌與滴灌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渠道襯砌防滲技術,雨水集蓄利用技術和水稻節水灌溉技術等,這些標準的制定爲我國水利工程設計、建設與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2、集成創建了15套高效節水綜合配套技術集成系列模式圖。模式圖主要內容包括大型噴灌和膜下滴灌條件下、玉米、大豆、馬鈴薯、小麥、葵花、加工番茄和牧草不同生育階段灌溉技術、農藝配套技術、農機配套技術和管理技術,圖文並貌、實用性強、具有創新性、深受農牧民歡迎,並被水利部做爲範例在全國推廣。\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3、首次在我區大型灌區節水改造中引進聚苯乙烯保溫材料,通過系統研究提出了不同級別骨幹渠道、渠道走向與部位適宜的保溫板鋪設厚度,解決了渠道襯砌凍脹破壞的關鍵技術難題,大大提高了工程使用壽命,這一創新成果已在我國北方地區大中型灌區渠道防滲工程推廣1600公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4、系統研究了10項主要作物高效節水優化灌溉制度。主要包括不同水文年型條件下玉米、大豆、水稻、馬鈴薯和牧草膜下滴灌與大型噴灌優化灌溉制度,爲農牧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規劃設計與灌溉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5、首次提出了我區嶺東南薄土層地區水稻田防滲技術集成模式與節水灌溉模式,畝節水30%-70%,水稻單產提高60-130kg\u002F畝,增產10%-30%,將漏水田改造成滲漏適中的爽水田,該技術屬國內首創,爲我區東部高寒地區水稻開發提供了技術支撐。\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6、創建了北方半乾旱地區集雨補灌旱作節水農業技術集成總體模式和庭院集雨經濟型、集雨生態畜牧型和集雨高效種植型三種集雨生產發展模式,雨水利用率由40%提高到80.7%,作物水分生產率提高到2.35kg\u002Fm3,增產28.2%-41%。該綜合技術集成與模式創新,充實和豐富了我國集雨補灌旱作節水農業的理論和技術體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程滿金主持完成的多項研究成果在技術集成和引進消化吸收方面有突破和創新,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這些成果已在自治區農牧業節水灌溉工程中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節水、增產、增收效果和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效益,爲確保我區水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提供了技術支撐和科技保障。 \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5fbe8fb3645405ba208a25c0fe9f5b8\" img_width=\"844\" img_height=\"628\" alt=\"走近科學家——揭祕2019全區科技獎勵大會獲獎代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黃平平\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高分寬測新體制SAR信號處理理論與方法取得良好效果\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2018年度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第一完成單位:內蒙古工業大學\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合成孔徑雷達(SAR)以衛星、飛機等飛行器爲觀測平臺,通過主動發射和接收電磁波信號來獲取反映目標電磁散射特徵的高分辨率微波圖像,是對地觀測技術的一種重要手段,對國民經濟建設和國家安全具有重大作用。隨着對地觀測需求的迅猛發展,亟需同時達到高分辨率和寬測繪帶,實現高效快速響應。但在常規SAR信號處理理論與方法中,高分辨率和寬測繪帶難以同時獲得,矛盾突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項目組圍繞SAR成像中高分辨率和寬測繪帶之間的矛盾問題,從單發單收(SISO)、單發多收(SIMO)和多發多收(MIMO)三個方面開展關鍵理論與方法研究。在單發單收方面,針對不同成像模式信號模型的差異性影響成像處理精度和效率,構建了多模式統一的SAR回波模型,提出了多模式高保相位一體化處理算法,成功應用於多個工程型號中的多模式成像處理;在單發多收方面,針對多通道技術均導致通道間不均衡和圖像質量惡化問題,提出“全孔徑”自適應方位多波束重建方法和多特顯點幅相誤差校正方法,提出了距離向多波束賦形方法,發展了實時零陷數字波束形成技術,成功應用於實際系統,提升了高分寬測SAR圖像性能指標;在多發多收方面,針對“空-時-頻-碼”多維信號聯合相參處理的核心難題,提出了時頻複用多子帶處理技術,使分辨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弧形陣列MIMO成像新體制,系統性建立了弧形陣列MIMO成像理論,實現高分辨率全方位場景感知。\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項目共發表論文28篇,其中SCI收錄19篇,EI論文8篇;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項;獲得IET國際會議優秀論文獎和第三屆高分辨率對地觀測年會青年創新基金獎。此外,項目成果在多個國家級科研單位的星載\u002F機載SAR系統中得到驗證和應用,取得了良好效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b79de79a73e4e48887ca9f6cd9d73e5\" img_width=\"2592\" img_height=\"1944\" alt=\"走近科學家——揭祕2019全區科技獎勵大會獲獎代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白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全程機械化的甜菜新品種引育及節本增效綜合栽培模式推廣應用前景廣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2018年度科技進步獎一等獎\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第一完成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第一完成人:白晨 副院長、研究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本課題針對我國北方,特別是我區上世紀90年代因甜菜生產中叢根病危害,單產和含糖大幅下降,以及沒有單芽種、適宜的農機具和配套農藝技術生產成本高、效益差,導致整個甜菜產業失去優勢和整體萎縮的現狀,課題組開展了單芽抗叢根病育種,2008年按照國家基於食糖基本自給的戰略需求,系統開展了甜菜新品種引育和全程機械化節本增效綜合栽培模式的研發與推廣。\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課題組經過10多年的系統研發,在國內首次選育出遺傳單芽抗叢根病雄性不育系3套、育成單芽抗叢根病雜交種3個,填補了國內空白;在國內首次提出做大做強中國甜菜產業發展的技術路徑,即甜菜產區向冷涼乾旱和溫熱區域轉移,並針對我區冷涼區域光熱不足和春季乾旱等問題,首次研究提出了涼冷區域甜菜高產高糖高效栽培機理和栽培技術,並研製出甜菜苗牀肥、專用複合肥和增產增糖生理調控劑;首次將分子生物學方法引入甜菜褐班病和叢根病鑑定防控上,研究提出高效的病害防控技術;首次系統研究提出採用機械化紙筒育苗移栽、地膜覆蓋、膜下滴灌幹播溼出等方法,解決了甜菜種植向涼冷地區轉移的技術難題;針對不同生態區研究集成並推廣了機械化膜下滴灌、紙筒育苗移栽、直播綜合栽培技術模式3套。\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期間課題組獲批授權專利4項,制定發行標準5項,發表論文45篇,出版專著7部,撰寫各類技術手冊16種。在國內首次系統收集甜菜產業18個方面10G的基礎數據,並構建了可查詢信息平臺和專家系統,爲種植戶進行遠程諮詢與指導和政府決策提供了依據。目前區內甜菜種植應用的技術80%來自本團隊,甜菜畝單產達3.2噸,單產和種植面積分別較2010年提高52%和增長5倍以上,農民畝增收400元以上。2015-2017年區內推廣本成果約326萬畝,佔總播面積的80% 以上,膜下滴灌較大水漫灌節水約35%,機械起收率由25%提高到了75%,新增社會效益近14億元。2018\u002F2019榨季我區甜菜產糖量由全國第三,躍升爲全國第一,課題組研發並推廣的成果爲全國特別是我區甜菜製糖產業的振興與發展提供了理論與技術支撐,推廣應用前景廣闊。\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c7c3e97f88e4cacb210ea24563469cf\"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810\" alt=\"走近科學家——揭祕2019全區科技獎勵大會獲獎代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王雪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內蒙古核醫學科領域拓荒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2015年度中青年科學技術創新獎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966年6月生於包頭市固陽縣,1990年內蒙古醫學院臨牀醫學系大學本科畢業,2005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系博士畢業。現任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內蒙古自治區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及內蒙古自治區分子與功能影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內蒙古醫學會核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學會核醫學醫師分會常委、中國核學會核醫學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影像技術學會常務理事及核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覈醫學雜誌編委和中國醫學影像學雜誌常務編委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王雪梅主要從事核醫學的診斷和治療,擅長心血管系統、腫瘤疾病及神經系統疾病的PET\u002FCT的診斷及甲狀腺疾病、骨轉移腫瘤的核素治療。\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2006年王雪梅爲了內蒙的核醫學事業的發展,毅然放棄了福建省省立醫院優厚的待遇,回到母校籌備了自治區第一個PET\u002FCT中心。同時幫助自治區各盟市成立13個核醫學診斷中心併爲各盟市培養核醫學人才100餘名。10年來極大的提升了自治區重大疾病和疑難疾病的診斷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王雪梅帶領團隊應用分子影像學對腫瘤微環境進行研究,提出並證明了反“War-burg”理論,補充了諾貝爾獎獲得者Warburg理論的不足,文章發表在本專業最高學術水平美國核醫學雜誌(JNM)上並評選爲2016年 Alavi-Mandell 傑出論文獎。近 5 年她完成碳-11標記的N-甲基多巴胺的合成和臨牀研究,獲國家專利2項,申請國家自然基金2項,爲我國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診斷和療效觀察及預後提供科學依據。“心肌灌注\u002F代謝顯像評價冠心病及受損心肌幹細胞移植後心肌修復能力”的成爲影像學動態評估移植細胞有效手段,是再生醫學研究的熱點,獲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二等獎。“動態的肺灌注顯像對肺動脈高壓的定量分析”研究打破了傳統的 99mTc-MAA規定通過時間-放射性計數曲線來反映肺動脈壓力變化情況,獲2011年內蒙古自治區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8F-FDG聯合18F-FLT的 PET\u002FCT顯像對肺結節鑑別診斷”的研究獲內蒙古自治區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及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PET\u002FCT對頑固性癲癇病竈定位價值的研究,獲內蒙古自治區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及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2016年被聘爲捷克共和國國家自然基金評委。\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王雪梅近五年主持國家自然基金3項,科技部項目1項,主持自治區重點及重大科研項目6項,主持省廳級科研項目20餘項,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50餘篇,參編專著及教材 15部,主編教材2部,副主編教材2部,培養研究生15名。獲自治區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自治區醫學會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自治區醫學會三等獎5項,國家發明專利7項,內蒙古自治區青年科技獎1項,內蒙古自治區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自治區優秀研究生導師,入選自治區“草原英才”。\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記者:段雅婷\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編輯:段雅婷\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校對:李茂林\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77975064487578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