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世上最大的悲劇是後人“蠢而多財”——左宗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左宗棠當官後,面對積聚的鉅額財富,反而充滿了警惕。因爲他悟出人類社會有個平衡法則。人在一個地方得到,老天必會在另外一個地方讓你失去,以實現總體平衡。這種因果,有時是當代出現,有時會隔代循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左宗棠認爲世上最大的悲劇是後人“蠢而多財”。從小捧着金飯碗長大,本事沒學一點,嗜好滋生一堆,每天坐喫山空,人家覬覦你的財富,自己又沒本事守得住,父親一死,首先傾家蕩產,最後斷絕子孫,這難道不是家族悲劇?財富簡直是家族的慢性毒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縱觀中國5000年曆史,凡是企圖留給自己後代一筆錢,讓他們繼續作威作福的人,沒有一個得逞的;那些凡是能夠讓自己形成多讀書習慣的人,後代往往枝繁葉茂,可以一直昌盛下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曾國藩,梁啓超等等,莫不是如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曾國藩的的外孫聶雲臺曾在一篇文章裏這裏寫道:俗話說:發財不難,保財最難。我住在上海五十餘年,看見發財的人很多,發財以後,有不到五年、十年就敗的,有二、三十年即敗的,有四、五十年敗完了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記得與先父往來的多數有錢人,有的做官,有的從商,都是煊赫一時的,現在已經多數凋零,家事沒落了。有的是因爲子孫嫖賭不務正業而揮霍一空;有的是連子孫都無影無蹤了。大約算來,四、五十年前的有錢人,現在家產沒有全敗的,子孫能讀書、務正業、上進的,百家之中,實在是難得一、兩家了。\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JI5wcw6fIni2e\" img_width=\"853\" img_height=\"526\" alt=\"我們最大的悲劇,是讓後代“蠢而多財”\"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凡是錢來得正路,沒有積蓄留錢給子孫的心,子孫就比較賢能有才幹……優秀顯達。曾、左、彭、李這幾家,是錢最少的大官,後人比較多能讀書,以學術服務社會:曾國藩的曾孫輩,在國內外大學畢業的有六、七位,擔任大學教授的有三位;左宗棠的幾位曾孫,也以科學專業而聞名;李鴻章的孫子輩,有擔任大學教授的,曾孫也多是大學畢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還舉了其它例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元朝的耶律楚,是成吉思汗及元世祖的軍師,因爲元太祖好殺,他卻能夠勸諫太祖不要屠殺,而且他身爲宰相,卻是布衣蔬食,生活儉樸。同時他還是個大佛學家,利慾心極爲淡泊。,而且毫無積蓄,但是他的子孫,數代做宰相的卻有十三人之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虎門硝煙的林則徐,是一代偉人。他如果想發財,當時弄個幾百萬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他認爲鴉片貽害人民非常嚴重,所以燒燬了鴉片兩萬箱。,因爲剛正不阿,林則徐死了以後,也是毫無積蓄,但是他的子孫數代都是書香不斷,曾孫輩中尚有進士、舉人,至今日仍然存在顯達者。很多年前的最高法院院長林翔,也是其中人,而且道德亦非常的崇高。\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PVNVQ8m8Pq86\" img_width=\"429\" img_height=\"154\" alt=\"我們最大的悲劇,是讓後代“蠢而多財”\"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聶雲臺還舉了和林則徐身邊人的例子,當時廣東的伍氏及潘氏、孔氏,都是鴉片場裏發大發橫財的人,當時凡是海內有名的古字畫碑帖,多數都蓋有伍氏、潘氏、孔氏的圖章,可見這三家的富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幾十年後,這些珍貴的物品,又已經流到別家了。他們的楠木房屋,早已被拆了,最關鍵的是:他們的後人,一個發達的也沒有。和林則徐的後代相比,完全是天壤之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想想現代人,多少人日夜忙碌,捨命的去打拼,就是想給孩子留下點“家產”,留下房子還不算,還想千方百計的給他們留下一筆錢,然後才覺得心裏踏實。豈不知,最後不僅弄得自己狼狽不堪,還害了孩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然,也有很多家長知道讀書的重要性,想讓孩子多讀書,但是他們也會抱怨,“我的孩子就是不愛讀書,我也沒辦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實際上大人勸說孩子們讀書的最好辦法,是以身作則!而不是給他們講各種大道理,因爲孩子從來不會聽你說,他們只會模仿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知道,對孩子來說,家長空口無憑的用各種大道理去引領他們,遠遠不如在行爲上去引領他們!有多少家長自己從來都不讀書,時間都花費在酒桌上、牌桌和各種低級趣味的娛樂上,卻指望着孩子的精神趣味在書本上,這簡直太荒謬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多少父母以爲只要儘自己最大努力去能滿足孩子各種需求,創造最好的條件給他們,就盡到自己的責任了?\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GLNfL34yqZSnE\" img_width=\"947\" img_height=\"438\" alt=\"我們最大的悲劇,是讓後代“蠢而多財”\"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什麼叫“慣子如殺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來看看林則徐醍醐灌頂的教誨:“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有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財富傳承最多隻能傳到第三代,對於真正的書香門第,富是可以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且這種富裕絕不只是物種的富裕,還是精神的富裕,這是雙重富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希望每一個家長能夠清醒的認識到這個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關於版權、合作和投稿,請聯繫現代與經典客服微信xdyjd2005 或郵箱[email protected]\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25499127178906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