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晨報訊(文/記者 劉新草 圖/記者 馬元 視頻/記者 馬元 劉新草)倚靠着山坡,在一個長10米、寬2米、高2米的地窖中,大大小小的土豆堆積成山,而這個地窖就是土豆的“家”,在這裏它們可以存放至少大半年的時間,等待最佳收購價格。

在新疆,土豆的種植面積約50萬畝,主要分佈在昌吉州、阿克蘇地區、烏魯木齊等地。眼下正是土豆豐收的季節,10月5日,記者來到烏魯木齊縣薩爾達坂鄉中梁村,領略到土豆窖的“神奇”。

儲存土豆的地窖

中梁村村支部副書記王江敏介紹說,由於該村靠近山區,氣候涼爽適宜土豆生長,所以村裏80%的人都種植土豆,冬暖夏涼的地窖成了村民儲藏土豆的好地方。

在中梁村一隊張姓村民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他家的土豆窖,這裏倚靠山坡挖出了一個方槽,打開門裏面是一個長10米寬2米高2米的半圓形拱洞,洞中堆放着一米多高的土豆。

當天中午室外溫度在14℃左右,記者穿了一件薄毛衣進入地窖後,感到有些微微涼意。“窖內的溫度在10℃左右,冬暖夏涼特別適宜土豆的存放。”張姓村民說。

堆放在地窖門口的土豆還被蓋上了被褥,他解釋說,這是因爲土豆怕風吹日曬,陽光會導致土豆皮變綠從而影響口感,而風吹會導致土豆水分流失。

在地窖中除了有一個主洞外還有三個分支洞,張姓村民說,這樣既能增加儲存量也不會影響地窖的安全性。“這個地窖大概可以儲存10噸左右的土豆,當年9月摘下來的土豆放在地窖裏可以一直放到次年5月都沒有問題。”

當天來自烏魯木齊市的方坤正巧來中梁村賞秋景,偶然間看到張姓村民家的地窖好奇地說:“印象中的地窖都是在地底下挖洞,沒想到還有這種直接從山坡裏挖洞當做儲物間的,很有意思。”

烏魯木齊縣財政局駐薩爾達坂鄉中糧村“訪惠聚”工作隊長李世錦說,與早些年的“地窖”相比,這個依山而挖的洞可以說是升級版的地窖。

“以前的地窖多是在自家院落中挖一個深槽,儲存空間有限,而且不管是往地窖裏運輸還是從地窖裏取物都需要爬樓梯,特別不方便,後來有村民便想到可以通過採用挖地洞的方式,與地面持平,就像直接進入房間一般,不僅儲物空間增大而且也不需要費太多力氣。”李世錦說,早在上世紀80年代,村民就開始採用這種依山挖洞的儲存方式了。

王江敏說,中梁村的土豆種植戶幾乎全部都採用這種依山而挖的地窖儲存土豆,地窖的大小也都相差無幾。

其實在新疆大多數村民都是採用地窖或是地洞的方式儲存土豆。在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小西溝村種植土豆的村民馬英錄說:“以前沒有地窖時因無法儲存,所以只能在土豆剛成熟時就低價賣給商販,爲此去年我們特意依山修建了四個大型地窖。”

馬英錄家的地窖所選取的位置也是倚靠山坡而挖,但相比張姓村民家的就更加“豪華”。地洞長40米,寬7米,高4米,地窖兩邊保留原始泥牆,頂部則是通過磚混和鋼筋搭建而成,既保證了地窖的安全性又能增加儲存空間。“小的地窖可以存放200噸土豆,大的則可以存放400噸土豆,而且進出車輛都毫無問題”馬英錄說。

【晨報爆料熱線:0991-8801111】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