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八)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九)子日:“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读《论语》的现代评析与应用-仁德篇 (八)

[译文]

(八)孔子说:“早晨听到了真理,当天晚上死掉都可以。”

(九)孔子说:“读书人有志追求真理,而以穿破旧衣服、吃粗劣食物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们谈话真理的。”

读《论语》的现代评析与应用-仁德篇 (八)

[评析与应用]

“士”在孔子时,是在由平民社会向贵族阶层过渡。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以平民身份传教的第一人,孔子教人,是使学者由明道而行道,不在使学者求仕而得仕,即便能够做官、也要以行道为已任,而不能谋取一己的荣华富贵。所以孔子教育弟子要“志于道”,以道存心,“朝闻道,夕死可矣”。但如果心不干净,留有许多能齪渣滓,纵有志,亦是虚志,所以“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所希望的是超越感性的欲求,在“道”的追求中,达到精神上的满足。

读《论语》的现代评析与应用-仁德篇 (八)

德国伟大的思想家卡尔,马克思耗费了几乎毕生的精力,悉心剖析资本主义的奥秘,创立共产主义学说。但在他为其“解放全人类”的理想而矢志不愉的奋斗的时候,却窘迫地交不起房租,贫困夺去了他三个孩子的生命。当他的独生子死去。他甚至穷得没有钱为孩子安藏,因为马克思谋取的是共产主义这一大“道”是“为天地立志, 为生民立道”,所以他视富贵如草芥,用顽强的意志、坚韧的精神、巨大的热情探索着社会发展的真理、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的事业并不是显赫一时, 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酒下热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