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把焦慮轉化爲動力的第三步是\u003Cstrong\u003E建立良性循環:\u003C\u002Fstrong\u003E被激發焦慮時正視自己的真實渴望——甄別信息並積極行動——根據反饋信息調整計劃並切實執行——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成爲自主習慣,看到煽動情緒的信息時接納其中合理成分而摒棄不合理內容——進入新的主動的成長循環。\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355ea234-3a22-425d-91a0-27626062d45a\"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00\" alt=\"每個人都會焦慮,只有少數人會把焦慮轉化爲動力\"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焦慮的家長\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要把日常生活的焦慮轉化爲動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面對讓我們產生時間焦慮、知識焦慮、能力焦慮、財富焦慮等焦慮情緒的信息,很多人採取了否認、否定的策略,即認定這些信息都是騙人的。

"\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b52197ca-b2b2-4915-b3f5-542bd4a6474d\"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946\" alt=\"每個人都會焦慮,只有少數人會把焦慮轉化爲動力\"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當我可以開付費專欄時,我第一個想到的專欄主題就是“焦慮”。因爲不久前我仍會不時被焦慮症折磨,莫名其妙地心慌氣短,感覺快要死了一樣。不過,這個專欄並不是只寫給像我一樣的焦慮症患者的。專欄前四節介紹了焦慮與焦慮症的區別,以及運用\u003Cstrong\u003E正念冥想、認知療法、積極情緒療法\u003C\u002Fstrong\u003E治療焦慮症的方法,後六節主要講如何綜合運用這三種方法\u003Cstrong\u003E轉化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焦慮情緒\u003C\u002Fstrong\u003E。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在準備專欄過程中獲得的啓發和感悟,供大家參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焦慮是好的,焦慮症是壞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在《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中形象地描述了焦慮的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焦慮就是\u003Cstrong\u003E你的心靈之舌,你的心靈衛士\u003C\u002Fstrong\u003E。它讓你暫時從忙忙碌碌中抽身出來,停下來讓它做一個全面體檢。……它會把你的家庭、事業、娛樂逐一排查,直到找到不對勁的地方纔罷手。……它會竭盡全力讓你意識到這些你忽略的地方,誓死要把它們一網打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我在專欄裏指出,“只要你有在乎、在意、重視的東西,焦慮就是在所難免的情緒”。焦慮來自人的擔憂,並且會通過讓我們\u003Cstrong\u003E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四肢顫抖、手心或腋下冒汗\u003C\u002Fstrong\u003E來提醒我們密切關注當下。它是個不討人喜歡的傢伙,但也是個忠心耿耿的傢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當焦慮失控時,它就變成壞傢伙了。\u003Cstrong\u003E焦慮失控時,就變成了焦慮症。\u003C\u002Fstrong\u003E塞利格曼提出了焦慮症的三個判斷指標,分別是\u003Cstrong\u003E不合理性、麻痹性、強度\u003C\u002Fstrong\u003E。假如你學習成績非常好,但你卻因爲擔心自己考不了滿分而睡不着覺,你的焦慮就是不合理的。當焦慮讓你逃避而不是面對問題時,就帶來麻痹性。比如,害怕出車禍而不敢出門,害怕女友不忠而不再與女朋友約會,推銷員怕被掛電話而遲遲不肯撥電話。當焦慮經常出現並且影響到你的正常生活時,就說明焦慮強度過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雖然發作時很難受,但焦慮症並不可怕。\u003C\u002Fstrong\u003E合理的焦慮也會讓我們感覺很難受。不舒服的感覺並不是焦慮症的危害,焦慮症的危害在於\u003Cstrong\u003E“謊報軍情”\u003C\u002Fstrong\u003E,讓我們在不必要的事情上過度消耗自身能量,甚至讓我們當了生活的逃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軍情”來類比,認知療法治療焦慮症的方法是重新審查“軍情”(辯駁那些不合理的想法),正念冥想治療焦慮症的方法是發現真實“軍情”(接納真實的想法、情緒),積極情緒治療焦慮症的方法是讓我們發現和平發展的大趨勢(生活整體很美好)。用藥物治療焦慮症則等於隔斷了“軍情”。藥物治療好處是見效快,省時省力,缺點是可能有副作用,停藥後容易復發。如果能夠抽出時間來應對焦慮症,最好還是採用認知療法爲主的治療方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上內容屬於必要的鋪墊介紹,接下來要講的內容纔是這篇文章的重點。前面說過,我的專欄並不是只針對焦慮症患者的,專欄的五分之三都在講如何轉化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焦慮情緒。指出焦慮情緒的普遍性,並提供將焦慮轉化爲動力的方法,這是我的專欄的獨特之處。\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e2ce66d6-f624-4060-8521-004c4fc18dae\" img_width=\"1023\" img_height=\"682\" alt=\"每個人都會焦慮,只有少數人會把焦慮轉化爲動力\"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有些普遍存在的焦慮可能被忽視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使我們\u003Cstrong\u003E感到威脅的事物、情境或活動,\u003C\u002Fstrong\u003E如蜘蛛、蛇、開車、坐飛機、公開演講等,會誘發焦慮。這種焦慮或者來自遺傳本能(恐高、怕蛇、怕公開演講),或者來自不愉快的經歷(遭遇車禍、見到飛機失事現場)。我們的\u003Cstrong\u003E身體感受、想法、想象和衝動\u003C\u002Fstrong\u003E也能誘發焦慮,這種焦慮主要來自我們的對感受的恐懼(心慌氣短以爲自己要死了),對想法和想象的抗拒(不願回想不愉快經歷或想象即將發生的事),以及對沖動的壓抑(不願出現可怕的念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上所講的焦慮通常與\u003Cstrong\u003E可怕的事物或糟糕的經歷\u003C\u002Fstrong\u003E有關。很多講焦慮的書都只講這些焦慮。但是,現實生活中,\u003Cstrong\u003E當我們使用“焦慮”這個詞的時候,我們講到的焦慮是什麼呢?\u003C\u002Fstrong\u003E爲時間不夠用焦慮,爲知識匱乏、能力不足焦慮,爲社會交往和人脈資源焦慮,爲貧窮和不被尊重焦慮,爲子女教育問題焦慮,等等。這些焦慮纔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更爲普遍存在的焦慮,\u003Cstrong\u003E每個人都會感受到的焦慮\u003C\u002Fstrong\u003E。我們將其稱爲\u003Cstrong\u003E對更美好生活的嚮往引發的焦慮\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什麼嚮往美好生活會引發焦慮?因爲這些嚮往\u003Cstrong\u003E不是來自我們的自主意願,而是來自外界因素的刺激\u003C\u002Fstrong\u003E。你什麼時候覺得時間不夠用?通常是有人向你推銷時間管理課程時。你什麼時候覺得知識匱乏、能力不足?通常是有人向你推銷知識付費課程、培訓課程時。你什麼時候會覺得自己非常窮,併爲此苦惱?通常是讀到勵志文章、成功故事時,或者有人向你炫富時。你什麼時候覺得必須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通常是看到別人家孩子表現優異或有人向你推銷課程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難道不該向往美好生活嗎?當然不是。我們應該向往美好生活。真正讓我們感到焦慮的不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是\u003Cstrong\u003E對現狀的不滿,對自身表現的不滿,對未來生活的擔憂\u003C\u002Fstrong\u003E。這些焦慮在現代商業社會普遍存在,卻很少被專門討論。當然,造成這些焦慮的原因,如非黑即白的思維、教條化的“應該、必須”,在阿爾伯特·埃利斯的\u003Cstrong\u003E《理性情緒》、《控制焦慮》\u003C\u002Fstrong\u003E中有大量討論。只不過埃利斯是從治療焦慮症的角度出發,重點論述的是這些焦慮的不合理。實際上,這些焦慮也有合理的成分。\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355ea234-3a22-425d-91a0-27626062d45a\"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00\" alt=\"每個人都會焦慮,只有少數人會把焦慮轉化爲動力\"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焦慮的家長\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要把日常生活的焦慮轉化爲動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面對讓我們產生時間焦慮、知識焦慮、能力焦慮、財富焦慮等焦慮情緒的信息,很多人採取了否認、否定的策略,即認定這些信息都是騙人的。這些信息肯定有誇大、誇張的內容,但問題的關鍵並不在這些信息是否誇大、誇張,而在於我們是否正視自己的問題。什麼問題?假如我們被某些信息激起了焦慮感,說明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表現並不滿意。我們應該正視自己的這種不滿意、不滿足。這裏需要綜合運用認知療法、正念冥想和積極情緒三種工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如果感受到了焦慮,接下來的問題就是\u003Cstrong\u003E判斷這種焦慮是否合理\u003C\u002Fstrong\u003E。我們可以通過認知療法的技巧和方法來輔助自己進行判斷。但同樣重要的是進行正念冥想,對我們的內心世界進行觀察,看一看我們的真實想法是什麼。比如,當你看到“30天實現財務自由”、“年入百萬祕籍”、“從新手到月薪十萬只用兩年”之類信息時,你的焦慮究竟是什麼?是也想快速致富,還是渴望致富?前者是不合理的,後者卻是合理的。面對讓我們產生焦慮的信息,一定要避免非黑即白的思維,\u003Cstrong\u003E不要因爲懷疑這些信息的真實性就去壓抑我們真實的渴望、嚮往,也不要將“想要”當作“必須要”。\u003C\u002Fstrong\u003E想要,帶來動力;必須要,帶來焦慮。過分了,就是焦慮症,壓抑了,就被焦慮困擾,看到動力因素,就能進步、成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發現自己真實的渴望和嚮往,我們就完成了把焦慮轉化爲動力的第一步,即\u003Cstrong\u003E承認焦慮可能有合理的成分。\u003C\u002Fstrong\u003E接下來,我們要審慎地分辨那些讓我們焦慮的信息,做出慎重而積極的嘗試。我們可以給自己制定一些規則,告訴自己什麼樣的信息可以有限度地相信,什麼樣的信息要堅決不予理會,什麼樣的信息要堅定地相信並付諸實施。這個過程需要用到很多積極情緒的工具,比如樂觀。很多人在受到勵志內容的刺激後容易盲目樂觀,而在遭受小的挫折後就又變得悲觀,然後就否認樂觀的作用,懷疑一切積極向上的內容。有些東西我們並不是不想要,但我們認爲自己得不到,所以就去攻擊、否定,這是很可憐的。把焦慮轉化爲動力的第二步,\u003Cstrong\u003E運用積極情緒工具和認知療法工具甄別信息,讓自己積極行動起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把焦慮轉化爲動力的第三步是\u003Cstrong\u003E建立良性循環:\u003C\u002Fstrong\u003E被激發焦慮時正視自己的真實渴望——甄別信息並積極行動——根據反饋信息調整計劃並切實執行——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成爲自主習慣,看到煽動情緒的信息時接納其中合理成分而摒棄不合理內容——進入新的主動的成長循環。李松蔚老師在《焦慮就是這樣被我們“製造”出來的》裏講到,無論多忙,他每天都要抽出時間安靜地待一陣子。這是化解、轉化焦慮的一種積極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擔憂某些事情發生引發的過分、不合理的焦慮,可以用認知療法、正念冥想、積極情緒去療愈;擔憂某些事情不發生引起的不合理焦慮,可以去掉其不合理的成分,將合理的訴求轉化爲動力。這就是我的付費專欄討論的主要內容。\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tt-column-card\" data-content='{\"new_thumb_url\": \"http:\u002F\u002Fsf6-ttcdn-tos.pstatp.com\u002Fimg\u002Fpgc-image\u002F15642017239499e9f66144a\", \"title\": \"\\\\u8fd9\\\\u4e09\\\\u62db\\\\u8ba9\\\\u7126\\\\u8651\\\\u53d8\\\\u52a8\\\\u529b\\\\uff0c\\\\u52aa\\\\u529b\\\\u53d8\\\\u8d22\\\\u5bcc\", \"distribution_user_id\": 6228951376, \"price\": 19, \"column_id\": \"6715003745517699331\", \"share_price\": 4.56, \"author_description\": \"\\\\u77e5\\\\u6211\\\\u541b\", \"thumb_url\": \"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5642017239499e9f66144a\", \"sold\": 1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5047847871452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