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房地產不管經歷多大的艱難時期,投資房產的人都沒有像現在這樣失望過。“房住不炒”已經成爲人們的基本共識,並且也將影響人們的生活很多年。

房價經過這麼多年的上漲,尤其這兩三年因爲棚改貨幣化安置,城市加快建設,樓市去庫存等影響,房價上漲的尤其快,呈現出越堵越漲,越漲越火,越火越買的趨勢。

我表妹在北京工作4年了,現在的月薪基本穩定在15000元左右,每個月除掉房租,五險一金,也剩不下多少,至今還住在北京北六環之外,買房對於她來說,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兒。本來她看好了北五環邊上的一套90平米左右的房子,最後一問尋價格,瞬間被高達800萬的房價壓得不敢言語,現在再也不再說要在北京買房生活了。

即便不再選擇在北京買房了,但在老家山西大同買房,付了首付,按揭貸款每個月也要還3000元左右,去掉在北京的衣食住行,依然是不敢亂花錢,不敢買貴的化妝品,不敢來什麼說走就走的旅行。

可見現在房價已經上漲到了一個高點上,再漲下去與社會發展是不利的。國家也適時的提出了“房住不炒”的原則,並且強調要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因爲房價已經高到了大多數人無法承受的地步,就像生活在北京的人,月薪只有一萬多,房價動不動就七八百萬,房子根本不是賣給在北京的年輕人住的,這是極其不合理的。

而“房住不炒”明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算用來炒的,不管你擁有的房子是100萬一套,還是1000萬一套,亦或者只有20萬一套,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都是爲了讓人有個美好的居住格子間。

“房住不炒”是符合大衆所望的,否則高房價傷害的不僅僅是剛需購房者,更是祖國的經濟發展,以及人們的幸福感。

從下半年開始,全國各地不斷出現地塊流拍,開發商回籠資金等事件,充分證明了當炒房投資客離場,真正需要購房的剛需者要不就是買不起房的,要不就是不需要買房的,開發商拿地積極性也在降低。

而房價不再上漲,人們原本買房的錢可以去消費,去旅遊,去研究更美好的生活,人們的幸福指數必然不幅度提升。

房價不能再上漲,這就是全國大多數人的共識,一二線城市新房價格、二手房價格都出現了下行趨勢,而大多數三四五線城市的房價雖然在“金九銀十”期間迎來了部分的上漲,但面對棚改的尾聲,也蹦躂不了多久了。

只有人人有房住,人人有飯喫,社會纔是和諧的,正常的。

(文/阿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