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行情還是挺有意思的。週五收盤後降低首付比例的利好,並沒有刺激地產股再接再厲。房地產ETF甚至是日內跌幅最大的ETF。

這個現象再次提醒我們:早信>不信>晚信。出手越晚,追漲風險越大,第一時間沒有上車的話,就不宜重倉追漲。

上週,我們討論的基本都是地產新政本身。其實從歷史經驗來看,政策只會對市場短期走勢造成較大影響,長期的股價趨勢還是要取決於業績。

地產股真實的投資價值到底怎麼樣?後續的走勢預期如何?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地產板塊的中長期基本面變化。

上週五我們簡單做了一個買房意願的投票,結果如下:

從中我們可以大概得到兩個結論:(數據可能有偏,請謹慎看待)

1、在有買房需求的朋友裏,改善型需求>>剛需;

2、在有買房需求的朋友裏,等等黨>>現在就買黨。

院長同時也看了其他一些大V發起的投票,做了交叉覈對。

第一個結論,大家的投票結果都比較接近,有不少媒體報道過這個現象,與地產高頻銷售數據也能對上,可以認爲是有一定確定性的結論。

第二個結論主要還是反映了市場對房價的預期。這一點差異是比較大的,有些大V的粉絲羣體特別樂觀,有些則可能比較保守。

這兩個現象對地產股有何影響?

下面我們先來討論第一個現象。

改善型需求提升,地產股會漲嗎?

我們知道,房地產企業的業績,幾乎完全取決於新房銷售情況,與二手房市場關係不大。

從邏輯上來講,改善型需求增多,一般就意味着要先賣掉老房子,所以在房源提供上,會有大量的二手房與新房競爭。

老房子相比新房子,劣勢在於年久失修、物業可能不太行。優勢則比較多:單價可能較低、不用擔心期房問題、社區配套成熟,等等。無論剛需還是改善型需求的朋友,優先考慮房齡較短的二手房,往往是一個很合理的思路。

這裏就有個問題:改善型需求其實是可以完成二手房內循環的,整個交易鏈條上不是必須有新房參與。比如現有50平房子的A,可以讓現有80平房子的B幫他完成置換需求,B又向現有100平房子的C置換,C向120平自住的D置換……

從公開數據來看也是如此:今年很多地產鼓勵措施出來,結果二手房的交易量迅速回暖,但新房的交易量和交易價格仍然繼續調整。

如果這種不積極買新房的局面持續下去,房地產企業其實是沒有明顯收入端的改善的。體現在業績上可能就是利好一大堆,盈利不怎麼增。

當股價已經被炒起來、大家都預期業績回暖之後,出現業績上的利空,對投資者的打擊是比較大的。

所以對地產企業短線的炒作,大家還是要長個心眼:

在二季報出來之前,我們都必須速戰速決,不能戀戰。只有等業績確定好轉了,短線炒作纔會轉化爲中長期的反轉,纔有中線波段持有的價值。

地產股業績會回升嗎?

剛纔我們講到:在有買房需求的朋友裏,“等等黨”是多於“現在就買黨”的。什麼樣的條件可以讓“等等黨”轉化成“現在就買黨”呢?

其實很簡單,房價止跌回升就行了。

比如在某大V的投票裏面,有大概四分之一的人選擇了“不買房,看跌”。只要通過房價上漲否定掉這批人的看跌情緒,自然也就轉化成了“現在就買黨”。

追漲殺跌是人的天性,很少有人能剋制住這種情緒。包括最近黃金股ETF也是這樣,黃金震盪調整的時候份額一直不漲,這兩天價格突破了,份額反而快速走高。

我們自己不要追漲殺跌,但是必須理解其他人的追漲殺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其他人的追漲殺跌應該是我們的收益來源。當房價還在調整的時候,我們需要清楚地認識到它可能會止跌,這點非常重要。

上層在引導房價止跌企穩上,其實做了很多工作的。

比如杭州那個收儲,我們上週講了這是一個信號。因爲它是直接向房企收購房產,而不是向二手房個人賣家收購。如果全國各地都鋪開,這就是新房價格的直接支撐。

再比如有些地方已經開始買房送戶口了。房子的需求可能不一定很大,但戶口的需求還是很穩的,這種綁定某種程度上也是憑空製造出了(在指定的某地區的)購房需求。

雖然現在看跌的人數還不少,但其實我們還是比較樂觀的。中長期來看,房價其實沒有太多下跌空間。特別是一二線城市,可能不會大漲,但也很難大跌。

如果到下半年,我們可以明確看到新房交易價格的止跌企穩,疊加地產股業績的邊際改善,第二波中線行情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地產股長線走勢取決於什麼?

最後說下長線。

從日本股市的經驗來看,日本地產股由盛轉衰的拐點,與當時剛需人口的拐點是一致的,與A股目前的現狀也是一致的。

後來日本地產股乃至股市整體反彈,則有下列因素共同影響:

1、居民部門加槓桿;

2、樓市復甦傳導至地產鏈上下游,整體經濟數據改善;

3、地產股營收和現金流改善。

在那次大反彈後,日本地產股繼續調整。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週五的利好正是針對了條件1。如果有效,確實是可以促進地產股反彈的。

至於地產股長期是否依然向上,還是要看剛需人口的數量變化趨勢。

限於篇幅,今天我們就不探討下去了。大家明天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