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是從小到大的,從微小發展到壯大的。學習,事業,成長都是這個道理,按照規律一步步慢慢來,才能最好最快的發展。

  從小聽到一個拔苗助長原故事,農夫看到地裏的小麥長得比人家的矮,就花了一天時間幫助小麥拔高了一點,結果地裏的小麥全都拔死了。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規律,我們不得違反,否則就會事與願違。

  同事的孩子小華很聰明乖巧,小學時年年被評爲五好學生,到了中學後,她母親認爲這是關鍵時刻,得對小華的全面素質提升一下,小華每天的學習本來就很緊,下了自習後,同事還讓孩子做額外的作業,而這些作業書是她從學校旁邊的書店買來的,做完後,她親自檢查,錯了還要改,這樣每天忙到11點才睡覺。

  除此之外,小華家裏有一架鋼琴,那是她很小的時候,同事爲孩子買的。大人心是好的,爲了孩子的學習提升是花了很多精力和金錢的。爲了不讓鋼琴課荒廢,雙休的時候,同事又繼續讓孩子學鋼琴。小華苦不堪言,根本就沒有放鬆的時候,這樣她們母子二人就有隔閡了,小華也不像小學那樣開心燦爛了,倒像有很重心事的小女孩。

  事實上,小華的成績掉了不少,學鋼琴的時候老是心不在焉,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老師告訴這位同事,說孩子產生厭學情緒,上課老走神,沒精神。同事急了,趕緊和老師說了自己對孩子管教是很嚴格的。老師長嘆一口氣,說:孩子還小,學業本來就很緊張,你折騰孩子到那麼晚才睡,當然上課沒精神,還有學鋼琴的事,她有興趣願意學就讓她學,不願意就不要強求,孩子到了中學後,有了自己的尊嚴和想法,你不可強求啊,要引導。

  聽了老師的一席話後,同事如夢初醒,原來是自己的求成功之心急切,忽視了孩子正常發展規律,以前對孩子說話總是命令式的,現在得改成探討式;自己的願望過於迫切,表達方式過於激烈,容易造成孩子不良情緒發生;不把孩子當成自己,孩子和自己是兩個人,要尊重她的發展個性。

  分析一番後,同事做了許多改變,無論從說話方式和學習要求方面都做了相當大的調整,這樣小華漸漸感覺母親的好,又變回來了,自此,也愛主動學習了,成績上來了,厭學情緒也消失了,燦爛的笑容又迴歸到臉上了。

  小華的轉變在於母親的轉變,如果母親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那麼小華很有可能成爲一個問題少女。其實母親希望孩子成材的願望很迫切,但是孩子成材那可不是一時之功,那是長久的努力教育學習的結果,如果把自己的強烈願望魯莽的強加到孩子身上,不顧孩子自身的能力和條件,那麼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我們都有登山的經歷,看到遠處的高處景色那麼秀美,那麼挺拔,就想登上去看一下,可是到達山頂要一步步一個腳印的踏實前行,才能征服高山。人生也是如此,要想成功,最快的捷徑就是慢慢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