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中國處在動盪之中,海外、洋務派不斷將西方一些思想傳入中國,大清保守派頑強地維護固有的封建傳統勢力。

一些外國記者、傳教士、外交官、商人、學者從他們的視角,記錄還原了清末歷史的真相,也讓後人瞭解到當時的一些歷史真相。

一、不可思議的裁決

一位來華的外交官談中國司法的荒唐可笑。一個縣令遇到這樣一件事,一名婦人悲痛萬分地向他告狀,說某人殺死了她的丈夫。一番審訊後,殺人者對所犯罪行供認不諱,渾身顫抖着,等待着死刑的判決。

這位縣令看着跪在他面前痛不欲生的婦人大起憐憫之心,對殺人者也更加痛恨,一怒之下,竟做出了人類法律史上最有人情味的判決,他痛斥那個殺人者說:“人家好端端的一對恩愛夫妻,你爲什麼把人家拆散了,這簡直太可惡了,我罰你和他,我罰你和你老婆離婚,娶這個女人爲妻,我要讓你老婆也嚐嚐守寡的滋味。”一樁兇殘的殺人案,居然就這樣結案了。

京師看守所

二、連坐

一位俄國外交官講述清朝的連坐制度。

一位北京御林軍的官員,因爲殺人被判罰流放,流放地無人看管,但他卻不敢逃走。爲什麼?因爲按中國“一人犯罪,株連九族”的說法,如果他真的跑掉了,那麼,統治者將逮捕逃犯的親人,如父母、妻兒、甚至叔叔、舅舅等其他親屬不但會把這些人一併投入大牢,而且會讓他們頂替犯人所遭受的皮肉之苦。直到抓到逃犯或逃犯自首爲止。

因爲有了這種株連九族的法規,所以,就能保證被流放的犯人,將始終被控制在統治者手中。

連坐制,起始於周春秋戰國時期。 君主專制將控制人民與佔有土地視爲國家的頭等事務,而嚴格進行戶籍管理是中國很早就有了人口戶籍登錄管理制度。

三、戶滅九族

在中國,父親在被賦予對其子無限權威的同時,他還必須對其兒子的行爲負責。

如某人犯法,其父母和祖父母,若健在,祖孫三代要一併治罪,其理論依據是,他們沒有盡到做父母祖父母的責任。

1873年,在北京發生了一些非常令人震驚的事件,因爲。可爲上述理論的極好註腳。有一名中國人被證實盜掘了一位皇子的墳墓,盜走了棺材裏的金銀珠寶。沒有任何證據證明犯人的其他親屬參與此事,然而最後處理結果是,犯人整個家族上下五代,包括一名九十歲的老人和一個不滿兩個月的嬰兒,都被判處了死刑,罪犯和他的父母被凌遲處死,其他的男人被砍頭,女人則被絞死。

古代社會“戶滅九族”的“九族”的說法不一,一般說是從自身向上數,父、祖父、曾祖、高祖四代;向下數子、孫子、曾孫、玄孫四代,共九代人謂之九族。

九族之人,是無法同時在世的,一般只有五族左右,足以看出封建統治者的殘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