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寧三大國賓館,背後竟有這樣的故事……

一說起長寧的三大國賓館,人們就望而卻步,大多都只是遠觀而不敢褻玩焉。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三大賓館探祕了一番。

興國賓館: 赫世屋

上海興國賓館一號樓——又稱“赫世屋”,是上海傳奇歷史完美展現的見證者,同時還伴隨着“海納百川、兼容幷蓄”的海派文化,這座雍容典雅的建築建於1934年。

這幢氣勢不凡的建築由世界建築大師克列夫·威廉·埃利斯爵士設計,其寬敞的平臺及高大的樓層與周圍的別墅相比,顯得格外醒目,也是興國賓館內最出名的一幢花園洋房。

多少年來,赫世屋見證了數不清的歷史事件:起先是太古洋行,這是一家曾經在相當長時間內壟斷中國航運的英國商行;新中國成立後,這裏又成爲市委辦公廳招待處,後來又更名爲興國招待所……無法計算這裏曾接待過多少位國家領導人,毛主席、周總理都曾多次在這裏下榻,直到現在,它還是興國賓館最重要的外事接待場所之一。

從二樓的任何一個房間都能通往巨型陽臺。這片陽臺正對着一個足有幾十畝、像足球場般大小的一片綠茵草坪。草坪的盡頭,兩棵歷經百年的香樟樹依舊鬱鬱蔥蔥的與赫世屋相互遙望。

虹橋迎賓館:一號樓

賓館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其主要標誌就是賓館一號樓的建成使用,一號樓由此成爲賓館的象徵與發展的起點。

賓館一號樓建成之後,迎來衆多的名人政要在此下榻。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德高望重的開國元勳陳雲同志,就從1981年4月至1993年9月,連續7次在一號樓下榻,總計天數968天。

中外名人政要的音容笑貌和他們對賓館一號樓的高度讚許,鐫刻在一號樓的記憶之中,也爲長寧區的歷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具有鮮明特色和時代印記的賓館一號樓,是虹橋迎賓館引以爲傲的建築,也是長寧區的歷史人文之地。

西郊賓館:四號樓

西郊賓館四號樓原爲姚氏故居,因其掩映於蒼翠竹林之中,又名紫竹樓。

該住宅建於1948年,由協泰洋行汪敏新、汪明勇先生設計,該建築是模仿美國建築大師萊特的代表作——落水山莊設計。由於建築師獨到的設計理念,巧妙地利用地形地貌,實爲二層的建築,從地面看只有一層。

建築外牆用混凝土仿石塊砌築,不同於常見的江南磚木結構,故在老上海市民中有“石頭房子”之稱,也被人們稱爲“怪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