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常常會有一些小朋友來問我這件事情怎麼做的時候,我說:“你先去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從來沒有一個能夠藉由思考睡好覺的人。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在做到這幾點之前,孔子不主張你讀很多書\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一篇小梁講到很多朋友之所以睡不好覺,是因爲已經陷入了自己的“朋友圈王國”——就像古代帝王一樣,忙着轉發、批閱、平事,爲世界操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平、戰爭、愛情、八卦、別人活得比我好、別人活得比我差……都是睡不着的理由,所以要恪守五大原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篇小梁與大家分享的也是和睡覺有關,卻超越睡覺本身的知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在許多人由於學習的法門很方便,各種知識平臺也很多,導致越學越焦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此可見,\u003Cstrong\u003E賣知識點是一門很好的生意。因爲人們學習新的知識點,就跟貪喫蛇一樣會越喫越多。你以前不懂就不會煩惱,瞭解越多之後,你會發現自己不懂的也越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當你知道了互聯網思維之後,會發現不懂新零售怎麼辦?當你懂了新零售之後,會發現不懂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件即服務的簡稱)怎麼辦?當你開始研究SaaS之後,又會發現組織結構和行動力跟不上怎麼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這些都懂了以後,你又擔心招不到人怎麼辦……所以知識就一浪又一浪地把我們這艘心靈的小船打得水花四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知道嗎?\u003Cstrong\u003E儘管孔子是一位大知識分子,但他並不主張你去讀很多書\u003C\u002Fstrong\u003E(如果你沒有做到以下這幾點的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0aa32cc283f497daf1e802bcf4b608e\"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56\" alt=\"梁冬 | 讓我們獲得真正的安定感,是做而不是學\"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親近那些讓你特別欽佩的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孔子面前,我們都是小朋友們。“入則孝”,說的是\u003Cstrong\u003E在家裏的時候,一切事情以尊敬父母、兄長爲本。\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道理很簡單,他們是我們的榜樣。你越尊敬他們,他們就越要做出榜樣的樣子,因此就會把他們變成更好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孔子說:“年輕人,在家裏的時候要以孝敬父母爲第一根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梁以前和大家分享過,愛父母就是愛自己,因爲我們是一半爸爸和一半媽媽的結合,\u003Cstrong\u003E你愛他們,就是對內在的自己說:“我認同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出則悌”,“悌”指尊敬兄長。\u003Cstrong\u003E在外面跟着大哥混,纔是出人頭地最重要的法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先跟着大哥混,混到一定程度,大哥自然會幫你做別人的大哥。一出來就找小弟的人,那就只能一輩子跟着小弟混,格局總是不夠高遠,大哥帶你看見的東西小弟能帶你看見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謹而信”,說的是做人很謹慎,而且有信用。“謹”和“信”這兩個字,在今天的語境裏與以前是不太一樣的——\u003Cstrong\u003E“謹”,做事踏實不亂來,有始有終;“信”,說話誠懇,言出必行。這都是非常美好的字眼。\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泛愛衆,而親仁”這句是說,對於各類朋友,都要廣泛地接納,內心不起憎恨。而對於那些有德行、能量高的人,則應該更加親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句話很有意思,不是跟每個人保持同樣的距離,\u003Cstrong\u003E而是跟絕大部分人保持同樣的距離,但是要和那些讓你特別欽佩的人更加親近。\u003C\u002Fstrong\u003E所以叫“泛愛衆,而親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當我們把前面說的這些都做好以後,還能騰出工夫,再去學習文獻知識。\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56556c2310945b59b17c1190da88d5c\"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56\" alt=\"梁冬 | 讓我們獲得真正的安定感,是做而不是學\"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把學和做的順序搞反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學》裏說的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是有次第的。\u003Cstrong\u003E先誠其意,再正其心,這是一種修德,內在世界觀的中心要調整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什麼叫“好的世界觀”,就是誠意、正心——說話做事,是不是真正地發自內在的願?你的願景、你的態度和你的行爲,是否具有貼合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在誠意之前,是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就是實踐。\u003Cstrong\u003E我們想要研究事情的道理,就需要在做事的過程當中明白一些,然後再去讀書,才能理解經典——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醒。\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先學而後實踐的。其實\u003Cstrong\u003E應該先實踐再學習,這樣會更有力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我認識的很多香港導演,他們在剛開始拍電影的時候,哪懂什麼分鏡頭、前期、後期、攝影、製造、籌資……他們一開始可能就在片場裏賣盒飯,恰好有一天攝影師對他說:“來,幫我推一下這臺機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後來,攝影師說:“來,你試着看一下這臺機器後面是什麼樣子的。”再後來,導演說:“你來喊開始。”再後來,導演又說:“你去找兩個演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後來,他會在大家攢故事的時候參與一嘴。再後來,製作人員做後期的時候帶着他去看一看,他就明白了:哦,原來這叫剪片子…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許多偉大的導演,都是這樣一步一步做出來的,包括周星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星弛不是導演專業出身,他是演員出身的,甚至還做過兒童節目主持人。後來,他在八三版《射鵰英雄傳》裏面跑過龍套,出演被梅超風一把抓死的宋兵乙……然後才一步一步成爲了一代喜劇宗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以看到,這兩年過年時最重要的幾部電影中仍然有星爺的作品。無論如何,他都是一個非常有力的實踐樣板——先做後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常常會有一些小朋友來問我這件事情怎麼做的時候,我說:“你先去做。”他們總說:“沒學過怎麼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說:“找師父跟着做呀,他說抬手你就抬手,他走你就走,他說買飯,你就去買飯……要有眼力勁兒。觀察多了,模仿多了,你自然就會了。”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這地球上沒有一隻螞蟻上過藍翔技校,沒有一頭獅子讀過北大清華,也不妨礙在它們在蒼茫的草原上活出真我風采。要先做後學,而不是先學後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我讀《論語》讀到這裏的時候,赫然發現,\u003Cstrong\u003E我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把學和做的順序搞反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b75aa81826d40dabb84c9a600f5459f\"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56\" alt=\"梁冬 | 讓我們獲得真正的安定感,是做而不是學\"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是做,而不是學,讓我們獲得真正的安定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睡覺這件事情,做就對了。\u003C\u002Fstrong\u003E如果你實在搞不定,就去跑馬拉松、曬太陽、走路……不用搞那麼多研究,大多數時間你都會睡得很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有一位朋友叫毛大慶,他以前在萬科工作,後來出來創業。有一年,毛大慶老師跟我說,他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由於讀書、學習、管理公司……導致自己很焦慮,因此睡眠質量很差。後來他去跑馬拉松,跑着跑着人也瘦了,竟然可以秒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像我們這種天天研究睡眠的人,其實搞錯了——\u003Cstrong\u003E不應該研究睡眠,而應該直接睡一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朋友應該有類似經驗,輾轉反側實在睡不着的話,做一件事就能睡着,做什麼?需要你自己去發掘。比如我睡不着的話,就會起來拼一拼兒子的樂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知道嗎,當你在夜晚同時冒出很多想法導致自己很焦慮的時候,就要去做一件讓你很專注的事情。樂高小人的大小適合小朋友的手指,當我們這種粗手指的人很專注地去玩的時候,很快就睡着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因爲只有當你把焦點放在某件事情上,那些讓你煩惱的事情,纔會被你的意識所忽略——定在此處而放下別處。\u003C\u002Fstrong\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讀《論語》能夠幫助我們睡好覺,因爲每句話都能讓我們獲得啓發。想要睡好覺就做好一件事兒——just do it,要不就做到早起,要不就在睡覺之前打坐,要不就去跑馬拉松,要不就曬太陽……反正不是思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從來沒有一個能夠藉由思考睡好覺的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然也有人說:“我通過學習也可以睡好覺。”其實這根本不是讓你學習新的東西,只是轉移了你的注意力而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會發現那些讀起來很爽的書讓你睡不着覺,反而那些讓你讀得很困難的書能夠幫你睡好覺。爲什麼?因爲這是在做,而不是在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讀書是“行有餘力”之後的事,用華杉老師的觀點來說就是,\u003Cstrong\u003E讀生活是本,讀書是末。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生活本身,沒有在生活當中留下點兒印象,卻埋頭鑽到書裏去尋找,那是捨本逐末。\u003C\u002Fstrong\u003E在生活裏活着,而不是在生活裏尋找書本和知識的印證,變成了一個口頭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說到此處,又戳自己的心了——爲什麼常年不敢碰《論語》?因爲《論語》的每一句,都是對自己無情的諷刺,有力的鞭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記住,是做,而不是學,讓我們獲得真正的安定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78354531559066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