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閨蜜玲玲前些天突然和我說起她家孩子的教育問題,玲玲說閨女今年已經7歲了,從小時候的乖巧懂事變成了現在的油腔滑調,還特別愛說謊,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喜歡編謊話,而且編的頭頭是道,還整天和爸爸媽媽油腔滑調、溜鬚拍馬,根本沒有關心父母的實際表現,只是總想從父母這裏騙取一些利益,來滿足她的小小虛榮心。

前些天閨蜜病了,孩子便跑去爸爸那裏和爸爸說想給媽媽買點好喫的,讓媽媽的病快點好。結果爸爸給了孩子零花錢,最終孩子卻自己買了零食,玲玲知道後心都寒了,回想起孩子的種種,似乎每次都是在溜鬚拍馬只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小孩子有主意是好事,可這樣的事情頻繁發生,玲玲預感到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可能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便想從我這裏得到幫助。

媽媽經常問孩子“爸爸好?還是媽媽好?”五年後孩子的表現,讓媽媽心寒了

因爲很能和閨蜜家的孩子接觸,記得5年前閨蜜家的孩子剛剛兩歲,剛剛懂事時,閨蜜就經常會以逗孩子爲目的,問孩子一些模棱兩可的問題,用零食或是玩具引誘孩子做出她想聽的回答。比如經常問孩子:“爸爸好還是媽媽好?”然後晃一晃手裏的玩具,孩子就會爲了得到媽媽的好處,而做出不由衷的回答。

長此以往,如果父母雙方都經常以這樣的形式來引導孩子回答,孩子從內心方面就會偏離成長的正軌,會慢慢學會在爸爸媽媽之間爭寵,獲得自己的最大利益,矇蔽了孩子應有的童心。

少問孩子“爸爸好還是媽媽好”類似的問題,有以下4大危害

1:使孩子缺少安全感

這類問題會讓孩子從心裏產生排斥感,因爲這讓孩子變的左右爲難,孩子會認爲選擇任何一方對另一方都會有傷害,如果另一方因爲孩子沒有選擇自己而佯裝生氣的模樣,孩子就會感到傷心難過,從而帶來安全感的缺失,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不能分辨父母話語的含義,所以這樣模棱兩可的問題,少問孩子。

2:使孩子變得油腔滑調

長期用利益促使孩子做出選擇,會讓孩子影響孩子判斷事物的方式,會導致孩子養成見風使舵,油腔滑調的性格,長大後更容易變得沒有誠信,見風使舵,向牆頭草一樣哪面有利往哪面跑,往往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被別人看不起。小時候也經常琢磨大人的心事,油腔滑調的討取父母歡心,他們認知已經出現偏差,犯不犯錯不要緊,讓父母高興,給自己獎勵最重要。

3:使孩子變得愛說謊

長期以利益驅使孩子做出選擇,類似的行爲會讓孩子判斷是非的能力缺失,也會造成孩子愛說謊,因爲他們習慣了說假話,不從內心考慮,認爲能糊弄過去就可以了,長期的強化會讓孩子的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

4:使孩子變得唯利是圖

孩子小時候不懂得什麼是對,但長大後會明白什麼是好東西,所以他們會想法設法的騙取父母的喜愛,從而獲取自己喜歡的東西,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唯利是圖。

媽媽們,你們問過孩子類似的話嗎?你們發現問題的嚴重性了嗎?這樣的問話方式只會讓孩子的認知出現差錯,多次的強化下,孩子長大後的表現會令你心寒的。

學會管自己6冊 一年級課外閱讀帶拼音 老師推薦的必讀兒童繪本故事書6-7歲小學一年級課外讀物 6一8-10歲圖書籍班主任適合孩子漫畫 ¥27 購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