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劑量與用法

一、A1

1、一般情況下,5歲以下的小兒,通常用成人量的

A、二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五分之一

E、三分之一~一半量

2、一般中藥的常用內服劑量是

A、3~10g

B、5~10g

C、10~15g

D、10~30g

E、1~5g

3、健胃消食藥的服藥時間是

A、多次分服

B、空腹時服

C、腹痛時服

D、飯前服

E、飯後服

4、下列關於入湯劑用法,說法有誤的是

A、鶴草芽泡服

B、阿膠烊化兌服

C、附子先煎

D、旋覆花包煎

E、砂仁後下

5、下列入湯劑用法不正確的是

A、番瀉葉入湯劑先煎

B、鉤藤入湯劑後下

C、雷丸研末冷開水調服

D、麝香入丸散服

E、滑石布包入湯劑

6、入煎劑需先煎的藥物是

A、薄荷

B、附子

C、番瀉葉

D、車前子

E、桔梗

二、B

1、A.先煎

B.後下

C.包煎

D.另煎

E.烊化

<1> 、膠類藥及黏膩易溶的藥物應

A、

B、

C、

D、

E、

<2> 、氣味芳香的藥物宜

A、

B、

C、

D、

E、

<3> 、礦物、介類、質地堅硬的藥物應

A、

B、

C、

D、

E、

0、A.先煎

B.後下

C.烊化

D.包煎

E.煎湯代水

<1> 、磁石、牡蠣入藥宜

A、

B、

C、

D、

E、

<2> 、薄荷、白豆蔻入藥宜

A、

B、

C、

D、

E、

<3> 、蒲黃、車前子入藥宜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一般而言,5歲以內的小兒,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

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除了劇毒藥、峻烈藥、精製藥及某些貴重藥外,一般中藥常用內服劑量爲5~10g,部分常用量,較大劑量爲15~30g,新鮮藥物常用量爲30~60g。

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某些對胃腸有刺激性的藥物宜飯後服;補益藥多滋膩礙胃,宜空腹服;治瘧藥宜在瘧疾發作前的兩小時服用;安神藥宜睡前服;慢性病定時服;急性病、嘔吐、驚厥及石淋、咽喉病須煎湯代茶飲者,均可不定時服。

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沖服:某些藥物高溫容易破壞藥效或有效成分難溶於水,也只能做散劑沖服,如雷丸、鶴草芽、硃砂等。

5、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後下:主要指一些氣味芳香的藥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於揮發而降低藥效,須在其他藥物煎沸5~10分鐘後放入,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等。此外,有些藥物雖不屬芳香藥,但久煎也能破壞其有效成分,如鉤藤、大黃、番瀉葉等,亦屬後下之列。

6、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附子、烏頭等毒副作用較強的藥物,宜先煎45~60分鐘後再下它藥,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藥。

二、B

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膠類藥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藥物,爲避免入煎粘鍋或黏附其他藥物影響煎煮,可單用水或黃酒將此類藥加熱溶化(即烊化)後,用煎好的藥液沖服,也可將此類藥放入其他藥物煎好的藥液中加熱烊化後服用,此類藥物包括阿膠、鹿角膠,龜甲膠、鱉甲膠、虎骨(代)膠、蜂蜜、飴糖等。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一些氣味芳香的藥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於揮發而降低藥效,須在其他藥物煎沸5~10分鐘後放入,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等。此外,有些藥物雖不屬芳香藥,但久煎也能破壞其有效成分,如鉤藤、大黃、番瀉葉等,亦屬後下之列。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有效成分難溶於水的金石、礦物、介殼類藥物,應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鐘,再下其他藥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如磁石、代赭石、生鐵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龍骨、牡蠣、海蛤殼、瓦楞子、珍珠母、石決明、紫貝齒、龜甲、鱉甲等。此外,附子、烏頭等毒副作用較強的藥物,宜先煎45~60分鐘後再下它藥,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藥。

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一些有效成分難溶於水的藥物需要先煎。如磁石、代赭石、生鐵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龍骨、牡蠣、海蛤殼、瓦楞子、珍珠母、石決明、紫貝齒、龜甲、鱉甲等。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一些氣味芳香的藥物,如果久煎,其有效成分易於揮發而降低藥效,需要後下。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等。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黏性強、粉末狀及帶有絨毛的藥物,宜先用紗布袋裝好,再與其他藥物同煎,以防止藥液渾濁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於鍋底,加熱時引起焦化或糊化。如蛤粉、滑石、青黛、旋覆花、車前子、蒲黃、竈心土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