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瓯缺》:徐兴业,大宋将领马扩,上战场前与妻诀别,看得我…

一千年了,都是一个德行;曾经在哪看过,南宋灭亡后,广东附近的海域,浮尸达到数十万。那些全是宁死也不降元的南宋居民。而两宋之后,中国可谓无群义矣。多的全是那些降将降兵。国军保长沙而致全军覆没真是例外中的例外。所以我现在有点糊涂,到底该怎么评价人性?危难时刻,玩世不恭的人可能起来反抗,但是,一向表现的正义的也可能迅速叛变。

在危亡灭前,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堂而皇之的出卖国家不断为自己谋私利呢?难道他们的智商已经变成负数了吗?历朝历代,有哪个王朝对降兵采取颂扬的态度的?作为人家的二等公民难道是他们的心愿吗?一座繁华的东京城,上百万愿意死守的军民,面对已然不足十万的金兵,却轰然倒塌了。就像一座宫殿,经过多年的蛀虫的腐蚀,木质已然慥了,现在,又被住在这座宫殿里的人,一斧头下去,砸断横梁。只是苦了那些军民。他们奋勇反抗,最后,在自己人的协助下,被敌人无情的屠杀。

几个人的意志,竟然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我真想说实在是太可笑了。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还不一样?可悲的是,臣民们努力保护的对象,他们天天跪拜的天子和大臣,恰恰是带领他们走向地狱的人。而在后来的许多年,面对同样的统治者,他们依然跪在堂下朝天子。我们真是一个热爱跪拜的民族。

徽钦二帝被俘北上后,受尽金人凌辱。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些岂不全是他们自找的?真正可怜的是北宋的子民,受的凌辱难道比他们少吗?皇帝们受辱被记录下来,而那些受辱更甚的人呢?历史甚至说不出他们一些人的名字!而那些被历史记下来的名字:为腐朽王朝奔走的马扩,守国有道的种师道,念国的刘锜,拼死守卫东京的李纲。还有岳飞,韩世忠,他们又该如何去面对这残酷的历史呢?

我还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一千年了,还是一个德行。在很多人说北宋积贫积弱的时候,在很多人说北宋国富民穷的时候,北宋官员冗烂贪官横行的时候,我终于能体会九百年前辛弃疾的悲愤了。靖康之变后,王室成员全部被押解至会宁府。其中的公主和妃嫔,全部被金人要去作为侍妾,折磨致死。这些人在太平盛世,说不定也是骄横无理的贵族,但是一个女人,得到这种下场,也实在是可悲。

肃王赵枢北上时妄图逃跑,这在当时算是够爷们的事,被金人暴打但仍不失一种气节,让人钦佩。尤其这个人,还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后来赵构阴差阳错做了皇帝,但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连自己的亲生哥哥都置之不理,径自让他在北国忍受近四十年的折磨。可悲的是钦宗连死的勇气都没有,却有勇气接受每天金人的侮辱。这正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宗泽,岳飞,韩世忠,辛弃疾,马扩,他们为之努力的,为之奋斗的,几乎能成功的事业,全毁于这些人之手。毁在皇帝,奸臣之手。写文时想起陆游:“南望王师又一年。”忽然饱含辛酸。陆游长命,死后几年金朝就灭亡了,他若活长一些,也许可以瞑目。可是腐败的朝廷,即使金朝灭了,他也改不了本性,只能继续被野蛮民族野蛮的征服,因为他的上层就是一帮蛀虫。

《金瓯缺》还差几十页就看完了,忽然不想继续看了。前几天手贱的直接看了一下结局,明知是国破山河在,不会有什么好结局,但仍希望可以安稳的人得到一些安稳。不期然看到亸娘病重,与马扩的诀别,忽然饱含热泪。与马扩成婚,除了最初的似真似幻的美好,似乎亸娘后来的后半生,都是靠着新婚的美好纪念支撑着自己的生命。那些远去的人,远去的故乡,甚至是远去的良人,一切一切,都在诀别时悲痛的展现出来。

有多少个这样的家庭为了一个不值得朝廷付出?而他们换得的,却是被统治者无情的摒弃。只因他们认为,这国家,是官家的国家。而这片土地,他们实在爱的深沉。禁不住悲从中来。摘取一段亸娘死前与马扩的对话: “子充,子充,你我相别一十九年,多少回魂梦中与你相见,执手缱绻,觉来又成虚幻。今日里忽在此间相逢,我泪眼模糊,看来似真似幻,莫非还在梦中?”

“子充啊!你可知道......在这一十九年中,我......为你受尽委屈,历尽辛苦,几番走到尽头......待要决撒而又未忍。实指望有朝一日,金瓯无缺,你我再图破镜重圆。谁料得今天相见,山河已然残破,朔风猎猎,胡骑啾啾!......我又身染重病,眼见不得与三哥携手同归了。倘有......倘有不测,岂不辜负了我这片心!”

看到这里,泪如雨下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