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搬到芥子园里住一住|这个骨骼清奇的人一定要认识

Diana的试验田,艺术自然生活都是教育的资源

著有畅销书《生命合伙人—美育从妈妈开始》

啰嗦几句:今天的文章来自早想给你介绍的才华横溢的传奇厨花君,从传媒大咖到专心种菜种花,她的公众号厨房花园是个脑洞与美味兼得的所在,搬到乡下之前我就一直神往,搬来乡下之后她更是我的种植(人生)指南。一个共同的朋友说,你们一定要认识一下,于是就这样和我的偶像相遇了。

我觉得,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会愈发笃定,内心不慌乱,智慧也与日剧增,感官也更敏锐,也会愈发有趣。如果身边苍白的灵魂太多,那么认识一下骨骼清奇的厨花君吧。

画山水的时候芥子园里的各种图式也临了许多(受到折磨),但看到厨花君的解读把大腿都拍疼了,世间一切没有不能从吃的角度不能解读的,先从厨花版英译芥~子~园~开启脑洞吧。

(我想问厨花君的是那么日版的英译需要把Mustard换成Wasabi吗?)

Mustard=芥

Seed=子

Garden=园

所以,Mustard seed garden就是芥子园。

然而我觉得中国的“园”是很难用Garden来完全表达的

——不过也没有更确切的词了。

两人对酌山花开

“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这明显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升级版啊,虽然背景空无一物,却能看到远山近水,野花自开。

远离尘俗,多么地自在快活。

这是偶然间在人家藏书里看到的小画儿,虽匆匆一瞥,却念念不忘。

苏东坡也有一首场景相仿的小诗,但情绪却带点儿惫赖。“樽空我归去,山月照君醒。”没酒了,拨腿就走,留下一个和尚(也可能是道士)醉卧山林。为什么和尚道士不好说呢,因为这首诗叫《二月八日与黄焘僧昙颖过逍遥堂何道士宗一问》,僧昙颖和道士何宗一都是他的好友,既然是好友,酒后遗弃也不算什么了……吧。

因为拥有这册藏书的是位大拿,所以我一直愚蠢地以为这画肯定很生僻,直到偶然间,在《芥子园画传》里翻到了它!

正是: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一直打招呼。

超级IP芥子园

《芥子园画传》这就不用介绍了吧,但凡学过几笔国画,基本都用过这书,没动过画笔的,也都听过,作为一本中国画绘画技法图谱,它是称霸画坛300年再无第二本书可与之比肩的超级教材,

它是这样诞生的:李渔支持其婿沈心友及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以书画名家的课徒画稿为基础,分门别类,编绘成谱,以供初学者使用。由李氏的芥子园书肆刊印,故名《芥子园画传》,陆陆续续,共出版了三集,凡山水、花卉、草虫、禽鸟,无不涉及。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超级出版人,集合旗下重磅作者,攒了一个大IP。

不过,单把《芥子园画传》当成一本教材来看,实在是太可惜了。至少在我看来,它是一本以教材形式出现的,代表中国人理想生活的集大成者。山水营建,花草鱼虫,乃至人物姿态,一式一图,都是诗意栖息的枝梢末节。

两人对酌山花开这副小画儿,就出现在《芥子园画传》初集的人物部分中,夹在山水与楼台亭阁之间。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作为一个美术学渣,我准备拿《芥子园画传》当闲书看。书里不仅有理论和笔法,还有很多基本独立成形的小画儿,虽然简单几笔,廖廖数人,意境却铺陈得相当到位。在人物篇,作者提到这些点景人物的初衷是:“今将行、立、坐、卧、观、听、侍从诸式,略举一二,并各标唐宋诗句于上,以见山水中之画人物,犹作文之点题。”

·看山诗就旋题壁

袖手看山,成诗,招呼僮儿笔墨伺候,一名古人,就这样把他的所思所想,题在了崖壁上。

题壁,实在是一种属于学霸的闲情偶寄啊。

我想他应该不会写个XX到此一游吧。

·棋声消永昼

永昼,长久的白天。

何以遣此有涯之生?下棋哇。一局一局又一局,要是太阳还没落山,再来一局。别说对奕者乐在其中了,旁边观棋的都能看一天。

这个我有体会,中学时候我们有一帮小棋友,由于跨年级,平时很难凑齐,都是周末找个空教室,一下也是一天。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诗出陶渊明,后面还有两句“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这是扫墓兼春游的节奏啊,想到逝者,更觉得要及时行乐了。

行乐不是喝大酒,而是清吹鸣弹,琴箫相得,心无滞碍。

·拂石待煎茶

古人行游,条件有限,经常是席地而坐,找到块大石头靠着就算今日小确幸。

轻轻拂净石上落叶尘埃,那么,僮儿,煎一杯茶来喝吧。在繁复的仪式中,感受着人与自然的亲和无间。

·秋山负手行

不用心理专家分析,我也知道,只有在很闲适的时候,人才会负手而行,因为他不需要双臂摆动带来的速度助力,山中缓步而行,行到何处有何处的风景。

问问你自己,有多久没有负手而行了?

“倚仗听鸣泉”、“抚孤松而盘桓”、“花间吹笛牧童过”,请慢慢体会这消逝了的中国人梦想的诗意栖息吧。

有山有水,有花有草,亭台楼阁,琴棋书画诗酒花样样齐备,要是能再有一册瓜果蔬菜,我就打包搬到《荠子园画传》里住也可以啊!

古人的意趣很多在闲暇中才能实现,搬到乡下的前城市人,其实生活并不如想象中悠闲,看着厨花君勤劳地耕作,还出了好几本书《田间四季:从园艺到美食》《最好吃的菜是自己种的菜》都敬佩得不得了,在耕种的路上有了精进的方向。

手忙心闲,来自土地的能量最滋养。吃自己的菜,看自己的花,开自己的脑洞,画自己的画,认识有趣的灵魂,人生简直不要太美。

一年之计在于春,最宜读书、写字、画画、耕作|乡居日记No.11

旅行就是换个地方写字画画

写出生命的状态,画出生活的意义

画画终于让我成了一个“有理想”的人|闲画论

悠然过一生是戴亚楠的生活试验田

分享育儿、艺术、生活的真实体验

畅销书《生命合伙人—美育从妈妈开始》出版之后

广受好评,连续加印6次

荣誉参选2017年度“大众喜爱的50本图书”

全国巡回讲座进行中

[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