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研究生畢業賣包子不丟人,因爲行行出狀元

初出茅廬的90後研究生,加上幾個久經沙場的職業經理人,圍繞傳統包點,遠離商業中心,偏安市井街區,一個不足20平米的包子鋪,每月竟有10多萬元的營業額。

努力考上公務員,或者找份穩定工作,本是最好的選擇。然而他的命運,因一個包子而改變。讀研期間,憑着對商業的敏銳嗅覺,劉盼發現了包子的商機:在千億級的早餐市場當中,包點等麪食類的市場份額只佔40%,而且門檻低,毛利率回報高達65%。

因爲準備充分,加上喫苦肯幹,劉盼的包子鋪開業前兩個月生意紅火。嚐到第一桶金的甜蜜之後,他沒有多想,又迅速開了兩家分店。然而,由於經營粗獷、擴張太快,又缺乏連鎖管理的經驗,幾家店面的生意日漸式微,幾家包子鋪相繼倒閉。但一次困難沒有打倒劉盼,血本無歸的他離開了湖南這塊“傷心之地”,帶着僅剩的一點包子理想前往成都。“傳說諸葛亮發明了包子,成都雖是包子的發源地,卻沒有包子大品牌,我覺得有機會。”

成都之行處處碰壁,絕望之際,劉盼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研究生導師。聯繫上導師之後,他將這一年的遭遇一五一十地道來。導師告訴他:“你需要夢想合夥人。”導師給他介紹了幾位朋友,幾人分別在品牌營銷、互聯網運營、麪點技術研發和資本運作方面深耕多年,且在各自領域皆有建樹。酒過三巡,劉盼和這幾位朋友聊得很是投機。五人都來自農村,對農村的一切都有種深深的情懷。既然這樣,何不用包子打造一個“村長帶領大家去致富”的品牌,一個幫助更多和劉盼一樣的小人物去創業的平臺。

於是“包子天團”正式成立,“包村長”也由此誕生,衆人將杯中酒一飲而盡,當即拍板:“就這麼幹!”縱觀目前的包點行業,有90%的早餐市場仍處於混亂無序之中,傳統包子店多是夫妻店或馬路攤點的形式。於是,“拯救”包子行業,標準化、規模化和樹立行業規範是“包村長”的戰略方向。

要打造一個包子品牌,不論是前期的門店、技術培訓,還是後期的傳播,都要和傳統包點行業的形象不一樣。首先門店裝修要簡潔,門頭設計要在視覺上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其次是技術培訓。爲此,“包村長”專門成立了企業大學,與新東方烹飪學校合作,開設包點技術培訓課程。

爆品+策略單品,不同的價格組合形成了整個產品策略。在產品不多的情況下,正是由於這種巧妙搭配,才支撐起“包村長”近10萬元的月營業額。

本文來自生意經,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賺錢的7000種生意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