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的时候,我们热切地期盼璟儿的到来,小家伙倒是非常沉稳笃定,让我们焦急了两个星期才不慌不忙地出来呼吸上了美好人间的空气。也就是不到一年的时间,蕾蕾和东哥接连完成结婚生娃两件人生大事。去年夏末秋至他们结婚的时候就在中山乡下摆过一次搭大棚的村宴,那个时候赶上我项目结题,所以没办法回国参加,一连错过中山和三亚两场很有特色的婚礼,颇为遗憾。

这样的乡村宴会在广东乡下是一种传统风俗,谁家有了喜事,都会在村里找一块空地,请来做村宴的专业厨师团队,搭起临时的厨房,支好桌椅,宴请十里八乡的亲朋好友。

一般来说,村宴团队里面都少不了许多勤快能干的家庭主妇,她们会负责一些基础的工作,比如切菜、摆盘、传菜。以下图为例,这些勤快的靓姐们就是在准备红焖鲜鲍鱼这道菜,分工明确,手脚麻利,颇有一番专业素养。

视线向旁边挪去,几位靓姐则在准备另一道广东喜宴上的必有菜:烧肉。在别的地方,会是一整只烤乳猪,小小的,看着让人心生怜惜:猪猪这么可爱为什么要吃它呢。在南头则是一盘切件烧腩,味道和口感都属宴席里的上乘。就像蕾蕾说的,南头这边的村宴餐食水准不输高档酒楼。

另一头的临时“开放式厨房”里则支起了大炒锅和大蒸笼,蒸气氤氲中厨师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大锅里烹制的是美极水津蛇,就是焖蛇碌。

大蒸笼里蒸的则是海鲜水产。宴席上的海鲜都做得相当好吃。银丝蒸龙虾和特色红东升都非常好,虽然龙虾和东星斑个头都比较大,但是厨师把火候控制得恰到好处,肉质Q弹爽口,咬下口清爽利落。对于火候的掌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名厨师的技艺。从食材的挑选上可以看出主人家的讲究,虽是开放式的围餐聚会,但对于食材本身的要求却不低。

切好的食材就摆放在一旁的大竹篮里。还有用砖头搭起来的临时炉灶,上面支一口巨大的锅用来炖汤。那晚喝到的鱼翅凤丝汤非常鲜美,我喝了三碗,同行的好友喝了五碗。

村宴的宾客区就是在一个临时搭起来的大棚里,前一天这里还是一座露天篮球场,隔天就人声鼎沸、一片喜气。那天下着很大的雨,水代表着财,东哥见到我的时候笑得很开心,边笑边说:“今年肯定很旺!”

托璟儿的福,她老舅也体验了一回非常有特色的广东乡下村宴。从氛围上来说,开放式的环境让客人更加自在放松,没有太多繁文缛节,摆脱了形式主义,就是开开心心地吃饭聊天。从味道上来说,可以排进我吃过的宴席里前三名。宴席上一共十四道菜,因为满桌除了同行的友人都是不认识的,没好意思举着手机不停拍照,所以这回的探访文就没有什么食物的图片。说到底,还是一个会害羞的人呐。放一张菜单的照片,给大家解解馋。

两旁的“活泼可爱,快高长大“就是我们对璟儿最衷心的期望。活得开心快乐、平安健康就好,其它的,再说吧。

谢谢阅读,祝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