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基礎的是溝通,想認證,有半年要學溝通技巧。

最核心的是授權,想控糖,95%的時間靠患者自己。

不到一個小時的分享,卻讓我大致瞭解了一個好的營養師能爲糖尿病患者做什麼,爲什麼老患者一年只有兩三次機會可以見到她。

林珊珊(Shannon)

高級營養師(APD)

資深糖尿病教員(CDE)

悉尼大學博士(中文糖尿病教育)

澳洲營養及糖尿病專業指導CEO

在澳大利亞,林珊珊老師可不是營養師那麼簡單,她還是澳洲營養及糖尿病專業指導CEO,這種頭銜在國內是沒有的。目前,有許多國內外的研究支持把糖尿病教育管理的重心放在飲食管理和營養支持上,因爲這是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糖尿病控制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營養師在這種管理中有知識、技能優勢,但作爲取得悉尼大學博士、資深糖尿病教員資格的專家,她認爲管好患者,讓患者能做正確的事並不是有資質就行那麼簡單。

在澳洲,想取得糖尿病教員的認證,有半年是在學溝通技巧,學習心理學,因爲有糖尿病知識資格的人才能報名,所以糖尿病知識不是考覈的重點,而溝通技巧纔是啓動幫助糖尿病患者的通路的最重要的技能,而這決定了患者能否收到你要表達的信息,有多少信心回去執行,以及會不會真的回去執行。有效溝通才有意義,否則做的就是無用功。

友好的問候、微笑、眼神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不是因爲有這樣的硬性要求,而是“我是把每一個患者都當成自己的家人”,才能自然地做到。讓患者舒適,用患者能理解的語言和速度來跟他交流,纔有溝通的可能性。

林珊珊老師還儘量學一些方言來跟患者溝通,比如醬油這個詞,跟來自中國北方的人說就是醬油,跟廣東人說就是“豉油”。瞭解患者的飲食習慣在她看來也非常重要,因爲患者一定會想,你給我講道理有什麼用啊,你都不知道我喫的是什麼。就像在現場交流環節,一位成都瑞恩糖尿病醫院的衛教師請教她說,我們這邊好多西藏高原地區的糖尿病患者,他們的飲食以糌粑、犛牛肉爲主,蔬菜少,這樣肯定不符合健康飲食的標準,怎麼幫他們改善呢?當地新鮮蔬菜很難買到。林珊珊老師回答說,來她門診的患者,有許多澳洲土著人,他們跟藏民很像,很少有新鮮的蔬菜水果。怎麼辦呢?只能一點一點來,她會推薦罐頭食物,比如罐頭水果,一點一點改善他們的飲食結構。而且這些土著人健康素養相對沒有很高,可能更多的時間是在聊天氣、聊衣服,建立關係,最後講一句少喫一點肉,加一點水果,讓患者走的時候務必記住這一點就夠了。

瞭解不同飲食習慣的人每天會喫什麼是營養師很重要的功課,這樣患者會認爲營養師懂他的飲食,對建立信任很有幫助,可以提高依從性,而這些是教科書和考試都不會考到的經驗。

建立信任並不是爲了讓患者離不開營養師,林珊珊老師反而會讓她的老患者一年只來她的門診兩三次,原因之一當然是她太忙了,看不過來;更重要的原因,她要做的是從一開始就強化一個概念,糖尿病管理最重要的是患者自己在家的管理,佔到95%以上的時間,所以要教會患者自己管理,而不是形成對醫療的依賴。

林老師很瞭解大陸的糖尿病管理經驗,她說,我們經常會提到五駕馬車,那誰來駕馭這駕馬車呢?我們很少提。其實,患者纔是駕馭馬車的人,所以重要的是讓患者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爲了讓患者有獨立管理照顧自己的能力,林珊珊老師把營養知識分成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逐漸教給新患者,並且從一開始就告訴他們自己學會知識照顧自己的重要性。

老患者們在一年這兩三次見面以外也不是聯繫不到林老師,他們有問題可以通過林老師的社交媒體跟她溝通,林老師也鼓勵患者們這樣做,她說,如果能簡單方便地解決你的問題的話,你就不用花時間花錢來看門診了,當然,複雜的問題還是要在門診解決。

患者有各種負面的情緒比如苦惱、孤單、焦慮等是正常的,有時林老師也會告訴患者自己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承認有這樣的情緒存在,她會問患者希望醫生怎樣幫助他,因爲患者也都有很多經驗,有時候對解決自己的問題其實很有想法。

鼓勵患者學習掌握知識很需要技巧,糖尿病教育者類似心理治療師,怎樣溝通,怎樣跟患者產生互動共鳴很重要。“要想公道,打個顛倒”。每當有新的胰島素泵出現,她都會試戴,當然注射的是生理鹽水;妊娠期的林老師雖然沒有糖尿病,但也要每天扎7次手指,體會患者的感受。其實她自己會怕,剛開始也會讓別人幫忙扎。她自己扎過就知道有多難,壓力有多大。“我們上班都還有個節假日,而患者是一年365天要扎手指,打針喫藥。”

患者不聽話往往是因爲我們沒有找到切入點,沒有讓他願意聽並且懂得我們想表達的意思。這也是臺灣糖尿病管理專家反覆強調的要有同理心。

當患者願意聆聽和溝通的時候,藉助一些簡單易懂的工具,來解釋什麼是糖尿病、糖尿病的發展過程,以及特質眼鏡、脂肪模型、血管模型等,可以讓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可能對身體的影響,做好預防準備。

林老師的經驗非常多,比如怎樣跟患者互動,比如哪些簡單的降糖技巧患者更愛聽,比如怎樣組織患者活動,比如如何評估患者心理狀況,比如好喫的披薩如何喫得健康,比如每次教給患者的信息點不要超過3個,比如批評不能讓患者更聽話而是要多鼓勵……有機會我們的公衆號會詳細給大家介紹。

林老師最後說:“醫學發展很快,但是我們不能治療所有的疾病,不過我們可以安慰(comfort)。糖尿病治療在很大程度上是“治人”。我們不可能把糖尿病醫好,但可以把人照顧好。”

——轉自班廷醫生集團(作者:徐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