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票是有價證券,流通廣。我國的糧票種類數量有“世界之最”之稱,全國2500多個市縣,還有一些鎮、鄉都分別發放和使用了各種糧票,進行計劃供應,還有一些大企業、廠礦、農場、學校、部隊、公社等也印發了各種糧票,種類繁多。是特殊歷史時期的見證,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

糧票作爲一種實際的有價證券,在中國使用達40多年,隨着社會的發展,它已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爲收藏者的新寵。糧票自身是沒有價值的票證,但憑糧票可買到國家牌價糧食,實際上糧票成了一種有價證券。糧票的面值等於國家牌價糧價與市場價之差。目前中國已取消使用糧票,糧票很快進入了收藏品的行列,全國集 “糧”愛好者也在不斷擴大。

糧票是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中國在特定經濟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那時候,必須憑糧票才能購的糧食。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爲恢復生產、發展經濟,保障人民生活,於1953年頒佈了糧食統購統銷命令,並於1955年8月實施了《市鎮居民糧食定量供應暫行辦法》,糧票作爲此項政策的配套措施於同年11月正式印製使用,直至1993年爲止,近四十年來,全國和各省、市、自治區級發行的糧票約有數千套、數萬個品種,是城鄉居民實行糧食定量供應後的產物,具有“第二貨幣”的美稱。中國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

圖中任先生這5枚全國通用糧票,分別是一市斤1張、三市斤2張、伍市斤2張,5枚糧票票面標明瞭票值、年份,票面圖案以火車爲背景。65、66年版全國通用糧票,可謂是家戶喻曉,婦孺皆知。在人們的心目中她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糧票的代名詞。從發行使用到1993年退出歷史舞臺,與億萬萬人民朝夕相伴28載,其光輝形象早已深深銘記在幾代人的腦海裏。當時普通老百姓家裏都把它視如珍寶,不是特殊情況,根本捨不得使用。

這兩個年份的全國通用糧票的票面圖案以農田水利爲主,體現了中國國民經濟以農業爲基礎,以工業爲主導,工農輕重並舉的方針。在印製工藝上,該票不僅圖案、花紋線條精細,而且油墨配色合理,色彩新穎、明快,圖案美觀大方,同時還是選用了具有耐磨、耐潮、光滑的鈔票紙印製的。可以說,該票無論是外觀還是都內在都比古樸凝重的五五年版全國通用糧票優勢明顯。28載的歲月更替,改變的是時代,不變的是她的容顏以及她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口碑。現今,以收藏的眼光來審視她,驀然發現,從發行至退出流通領域,她的身世竟然迷霧重重,頗具傳奇色彩。

“票證經濟”曾影響了我國幾代老百姓的生活,是時代的見證者,對時代的向前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頗具歷史意義。糧票的票面題材廣泛,部分票種印刷精細,具有時間性、地域性等特色。經年累月的歲月侵蝕,使這種不可複製的票證文物日漸稀少。隨着經濟的發展,退出流通市場的糧票逐漸流向收藏界。任先生這五枚糧票十分具有收藏投資的價值,是未來收藏市場中的明星產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