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離職影響登月”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揭示了一些企業的人才使用機制上的典型問題。文章爆出後,又有報道說,當事單位領導迅速回應說,一文章援引的文件失實,二是張某平也不至於重要到左右登月計劃的程度,有炒作誇大之嫌。

且不論張某平究竟是不是像文件裏展示的那樣重要,但辭職離開體制另謀高就是沒有爭議的事實。職場人在轉發議論這個話題的時候,有沒有自問:

如果是你,你能來一次漂亮的華麗轉身嗎?能夠說辭就辭還能實現大幅度的升職漲薪嗎?

轉發此文的人,大概多少都是有過國企從業履歷,借轉發來含蓄地吐槽一下某些國企的職場生態的感受:

固然不會隨意開除人,但也很難提拔人;薪資價碼一旦談好,固然很難下降,但幾年也不見得能大幅上漲;福利待遇倒是很優厚,有的連衛生紙都發,但漫天的會議公文ppt會壓得你喘不過氣,沒有成就感。而工作的最終目標,似乎也是爲了讓層層領導開心一笑。

這種軟消耗的環境,對於想謀求個人發展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慢性自殺。可完全豁出去,扔掉旱澇保收的收入和福利,又害怕適應不了外面血雨腥風的江湖。

歲月就這樣一年一年恍若白駒過隙,寫過的公文推起來早就已經兩次頂到天花板了,即便那些領導贊過的回頭看也是狗屎一堆;那些低效的會議還是依舊冗長,效率依舊低下…

就在這種蹉跎中,頭髮卻日漸稀疏,身體在發胖,枸杞保溫杯已經端上。但外面的互聯網江湖卻在日新月異突飛猛進;而內部,會兩門外語又懂得玩新媒體的95後年輕人在大量入職,能力和知識都是碾壓級的,薪資要求卻只有自己一半…

這些弊端都是身處其中的人切身感受到也口誅筆伐詬病痛恨的,但又有幾個人能像張某平,從不起眼的底層國企職工,一躍成爲年薪百萬的技術大拿?恐怕更多還是在上班下班老老實實地寫ppt填表開會,在所謂的安定中閹割掉自己年輕時的青雲之志,迴避不看外面的風起雲湧,做個不用思考喫睡睡喫的凡夫俗子。

企業是有病,但企業的病,卻都病在了自己身上。纔是最大的可悲。

荒廢手藝最危險

我們有理由相信,張某平一直在底層沒有混上去的原因,就因爲是他是紮紮實實幹活鑽研技術的那種老實人。這種老實人在一些國企裏往往是被哂笑成爲不懂政治的工具軟件。

可那些精於辦公室政治善於揣摩上意奉迎溜鬚的政治家們呢?能不能也說走就走?答案是:99%不能。

筆者曾經見過一個國企中層領導老李,平時所有的工作都以大領導滿意爲指針開展,對下屬也總喜歡以人生導師自居。然而,大領導也會調任,新的大領導來了,他因爲一次犯錯誤被降職,賴以生存的落後產能業務被撤銷,部門團隊分流解散,一畝三分地沒了,人生導師也瞬間就沒了市場。

因爲已經降爲副職編入其他部門,還得向自己曾經輕視過的年輕領導陪笑。按說以前那威風做派,大家都以爲他怎麼可能忍下這口氣一定遠走高飛另謀高就了,可一年兩年過去了,什麼也沒有發生,他還是依舊在折辱中繼續行屍走肉般混着。

因爲他既沒技術也不懂產品,外面的互聯網江湖更沒有人會請一個年近五十又什麼都不懂的人來擔當精神導師。

同樣在這個單位,另外有一個技術出身的部門經理老趙就不一樣了。老趙也這個單位司齡超過十五年的元老級人物,一直是技術骨幹,踏踏實實研究技術升級緊跟潮流,成爲公司不可或缺的技術骨幹,從來也不參與公司裏那些人事鬥爭辦公室政治恩怨。

然而有一天,外面的機會來了,一夜之間他就宣佈遠走高飛進入百萬年薪隊列,讓從上到下都瞠目結舌大跌眼鏡。

有人可能會說:老李雖然被降職,但並沒降薪吧,多拿錢少幹活,這有什麼損失?

的確,老李儘管被降職但沒有降薪。可是,問題並不在暫時沒降薪,而是沒有了位置,成了尸位素餐的喫閒飯的人。

現在國企也在一年四季地巡視審計淘汰落後產能關停並轉殭屍企業,大樹固然不會倒,可大樹也要剪枯枝,如果你沒有用的閒人,即便你願意在屈辱中混喫等死,遲早還是會被剪掉,如果你大難臨頭的時候還沒有挽救自己的一技之長,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哭死無用的就是你。

不斷學習和積累,跳槽時才能大幅漲薪

除了低頭拉車,還得抬頭看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無論是傳說中的登月靈魂人物、魚躍龍門的張某平,還是筆者眼見的技術大咖老孫,共同的特點是技術過硬不斷更新迭代自己的能力,沒有讓本事淪爲屠龍之技,完全跟得上市場的需求。

這一點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日新月異的技術行當。筆者雖然不是技術人員,但也記得二十年前上大學那時候,學校里布告欄貼的社會培訓機構的廣告全都是有關微軟認證工程師的,再過幾年,漸漸又變成JAVA script、C++,最近這幾年,手機電腦上的彈窗廣告又在說python零門檻…

雖然筆者是文科出身不知道這些科技名詞都是什麼鬼,但也能明白技術在飛速演進發展,如果您現在還.抱着微軟認證工程師本本做夢,那恐怕已經只能進科技歷史資料館工作了吧?

以互聯網爲代表的技術進步也帶動着其他行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再以筆者所在的媒體行業而言,四五年前還可以拿出來炫的H5,如今已經成爲媒體產品的標配,甚至一批批的高技術含量的刷屏級H5作品都屢見不鮮。如果您還停留在新華體新聞稿的年代,那現在可以考慮遷居五六線城市以下提前養老了。

時代車輪就是這麼疾速向前,大浪淘沙就是這麼殘酷,想成爲珍珠,就要不斷汲取新的營養豐富自己才能珠圓玉潤,否則只能當沙礫消失在歷史的風煙裏。

對於職場人來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良禽擇木而棲是硬道理:不斷學習不斷豐富自己跟得上市場的需求,保持隨時可以離開的能力,纔有選擇更好前程的可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