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的血怎麼這麼黑啊?”

在抽血檢查時,很多患者會發出這樣的疑問。那麼血液爲什麼是黑色的呢?

其實血液顏色的深淺與血液的含氧量有關。

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與氧結合,生成氧合血紅蛋白,含氧量多,呈鮮紅色,就是動脈血;血紅蛋白與氧分離,這時血液中的含氧較少,顏色呈暗紅,則是靜脈血,而抽血部位一般選擇的便是胳膊肘表淺的靜脈,這也不足爲奇了。

抽血一般是早晨進行,一晚上的新陳代謝,血液有一定程度的濃縮。再加上隔着一層真空管的管壁,血液的顏色便讓人覺得發暗發黑了。

除了血液顏色,還有很多問題困惑着前來抽血的患者,比如

1.抽血前需要禁食禁飲嗎?

肝功、血糖、血脂等檢測對「空腹」有着十分嚴格的要求,因爲一旦進食,會影響相關數據的測定,從而延誤對疾病的準確診斷。

但大多數檢查並沒有十分嚴格的要求。在需要抽血的前幾天,正常飲食和作息,不要喫過於油膩、刺激、不易消化的食物,飯量控制與平日一致就行。如果是需要檢測肝功、血糖、血脂等指標,則在檢查前 8~14 小時內不進食。比如第二天要抽血檢查,則前一天晚上喫過晚飯後,就不要再喫東西了。抽血前可以喝少量的水。

2.抽完血喫什麼才能補回來呢?

答案當然是不用補啦!一管血大約是 3~5 mL,就算一次抽上 6 管也才 30 mL,相對於全身 4 000 mL~5 000 mL 的血量來說不值一提,對身體的影響較小。要知道,獻一次血,要 200~400 mL,這個量對身體的影響都不大的。

所以,抽完血後保護好進鍼口,喝杯水,正常喫頓早飯,足夠了。

3.抽血會很疼麼?

通常情況下,只會在進針的一剎痛一下而已。抽血的過程,是沒有什麼特別感覺的。但是如果運氣不好或自己的血管比較深的話,可能要比其他人多承受一些痛苦哦。

抽完血後一定按壓好穿刺的位置,千萬不要來回揉搓,一般 2、3 分鐘血就不會再出了。針眼處在 1~2 天內儘量不沾水,洗澡時可以用防水的創可貼。

4.爲什麼住院期間不止抽了一次血?

很多住院患者還有一個疑問,爲什麼又來抽血,之前不是剛抽血檢驗過了嗎?其實第一次抽血是用於發現異常,診斷疾病的;治療中的再次抽血則是用來觀察療效,調整方案;治療後的抽血檢查,就是評估治療效果的。

在服用某些藥物或採取某種治療方案、以及手術後,再次抽血還能檢測其副作用,觀察術後有沒有感染的發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